徐和谊:萨博为北汽所用后的第一款产品即将下线。除了C30电动车外,年底还将推出一款A0级新能源车。[详细]
李峰:明年投产的三工厂首产悦动,SUV车型后年初投产。[详细]
张房有:广汽正在消化其兼并成果,暂时无并购、重组川汽的打算。[详细]
尹明善:力帆已经进军重卡业务,在贵州的重卡厂房面积高达44万平方米。将有多方股东合作。[详细]
卢载万:北京现代自主新能源产品基于伊兰特平台。[详细]
左延安:江淮事业部调整目前正在制定计划,企业内部已达成基本共识,不日将出台。[详细]
陆建辉:目前奇瑞事业部将在目前状态下继续发展,不会再进行调整。[详细]
魏文清:十二五推4款新能源车。包括新型机应用、混动、轻混等。[详细]
陈斌波:未来三年东本每年将推2到3款车。[详细]
内容导读:
汽车产业在历经政府主导、市场驱进两轮兼并重组之后,政府牵头的市场化方式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重组呈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表示,“四大四小”的说法已过时,产业重组应该交由市场决定,不应有“四大四小”之说。
我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只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把握战略性的并购重组,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主业相关多元化经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发展新趋势,才能够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是不是对国有企业,我们兼并重组的政策有没有这个区分,所有企业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可能国有企业它还有一个老板,就是国资委,那个老板可能他有什么措施支持他的企业的发展,那他部分不会管其他的企业,这是两个概念,因为这些国有企业每年都有国有资本预算要上交给它,他再用这些企业,那不是国家整体政策。
中外合资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从这一点来说比中国国内的企业走出国门兼并其它的行业要好。
如果进一步地发展,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真的需要重组,尤其是轿车,以及卡车。
我们在国内的一些主机商他们通过并购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和资金,他们也和他们的一些供货商进行合作提高他们自己的技术。
内容导读:
今年汽车市场刺激政策退出,车市整体低迷,失去政策拐杖后的车企各种副作用显现。特别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多月出现下滑。对此,徐和谊表示,短期内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是好事,但是如果想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讲,靠政策支持来解决,是不现实的。
很多人对于中国汽车这个市场年产销量顶分之,也就是分之,做了一些评估,但是出了几个单,供大家选择,比如三千万辆、四千万辆、五千万辆、六千万辆,几个数,我是选了四到五千万辆,这个是有待于实践去检验。
当前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成为自主品牌的软肋,可以说没有品牌肯定没有未来,我们说的品牌是品牌的价值,没有品牌价值就只能卖产品,如果只在价格上做文章,未来的路只能越走越窄。
从今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开始告别高速狂飙的飞速增长时代,步入稳健发展阶段。
中国的汽车市场其实还才刚刚起步发展,就是才刚开始飞跃,我们这个市场是很有潜力的。
自主品牌目前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面对极具挑战性的行业环境,自主品牌最重要是练好内功,做好自己,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内容导读: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新时期构建开放性经济格局重要战略,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开展合作有独资,合资,设立研发机构,当地建厂等方式,不过目前我们出口量小 出口方式非常单一,整个的国际化海外订购是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还需要很长的道路来树立我们的品牌形象。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也许在未来的几年之内,我们的国内产量可能会4千万的量,这已经是很大的数字了,不仅仅是乘用车,商用车,等等有很多的车都可以提供,根据我的观感的话,首先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再出口,不然的话出国之后会丢掉我们的根基。
我们走出去面临的竞争都是国内企业的竞争,只要有一种产品在哪一个国家卖的好,没几个月你就看到都是中国制造,同样的产品价格低的多的在竞争,所以我们希望政府可以真正的牵头在制止国外的恶性竞争,我们有劲在内部使,不要再外部打的头破血流的。
明显的地域差异决定了企业可以有很多选择;中国车企可以先把国内市场做好,然后再谈“走出去”。
中国汽车要走向全球市场,可以汲取日韩汽车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目前的中国汽车还缺少卖点。
中外合资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从这一点来说比中国国内的企业走出国门兼并其它的行业要好。
内容导读:
德勤全球汽车行业负责人Joe Vitale发布了德勤全球新能源车调查报道,数据显示:美国、日本等汽车产业成熟的国家,消费者尝试和购买欲望要远远低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也遭受冷遇。东风HONDA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表示,混动车型的销售仍处概念传播阶段。
以中国目前新能源车的发展环境,短途的新能源车 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中国在新能源车上不能照办欧洲或美国的模式。新能源必须要界定是合动力还是新燃料。
发展新能源产业,不是光发展新能源汽车,而是要跟相关产业发展一并考虑在内。比如充电设施的建设以及新能源的来源。
内容导读:
Intelligence Automotive Asia 执行总经理Ashvin Chotai先生表示,外资企业没能够很好的完全融入中国的市场,外资合资企业并没有花很大力气从中国出口,中国合资企业可能还不太愿意去在海外去拓展市场。另外,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对于中国的自主品牌正在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
外资企业没能够很好的完全融入中国的市场,这其中原因之一,为什么外资合资企业并没有花很大力气从中国出口,同时印度和中国的情况,比如说现在从印度向外出口的很多的汽车,虽然他们印度的产量比中国多,但中国在出口比较低,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合资企业与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同步起动并伴随着市场不断的成长和壮大,从合资模式开始,我们开始向汽车产业这个池塘引入水源,产业链条开始逐渐的形成并完善,汽车产业的池塘生态效应开始显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客观上合资将我们带上了国际化竞争的平台。
换购中高级车的需求转化为小型车实现,这些消费群体将逐渐的浮出水面。未来很有可能转化为质量和品牌为导向为主的市市场基于以上对中国市场中长期发展趋势的预测,中国市场当中合资企业的作用不会大幅度的弱化,引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合资企业的市场地位也将更加的巩固。
从长远来看50对50可能真的不是一个最合理的企业架构,但是怎么样去挖掘更多的机会,然后去避免在这个过程里面这种大的动荡,然后因为这个都是要付出成本的,所以在近期或者是在中国汽车市场现在在这样一个成长的通道里面我想还没有人愿意付太多的成本来做这件事情。
“合资自主是个新话题,也是一个新挑战,面临今年整体市场增速下滑,合资自主不应失去信心,反而要迎难而上”,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说。
外国企业家谦逊,中国企业家气场强大;外国企业家发言平实,中国企业家发言宏大玄远;外国企业家是企业家,中国企业家还是领导。
对于已经存在的合资自主品牌,我们要抱以理解的态度,因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认同不等于鼓励,不等于全面扩大化。我们要清醒的意识到,发展自主品牌必须回到重视研发的正道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合资自主仅仅是合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罢了
上汽、一汽首脑未出席,东风徐平到场但末发言。是巧合还是第一集团身量庞大难于进港?北汽、广汽、长安领袖们登台演讲激扬投入,更显爬坡上升企业的奋进真诚!
从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社长益子修与丰田渡边捷昭的发言可以看出,三菱更看重纯电动车,而丰田则对HEV和PHEV更热心。
力帆董事长尹明善对新浪汽车说,支持自主汽车,政府采购要下硬指标,比如几分之几,不要空喊
王侠的全球汽车论坛场面盛大,大腕云集
烦这类总想着要政策的,你可以呼吁政府只可买10万元以下的车,但不应寄望其只能买哪类车。有些企业习惯了政商勾结,既怕政府管,又想靠政策走捷径。
我强烈建议本届论坛发起对两年来一些错误决策的批判会,否则没有丝毫现实意义
江淮董事长左延安说:新能源车会在这五年内长足进步。英国教授说,2030年新能源车才会有突破。中外的态度差别为何总是这么大?是国内太乐观还是国外太悲观?
全球汽车论坛上,自主品牌都在强调质量提升和研发建立,而跨国公司则是放眼全球布局新能源,这就是差距啊
钱从哪来?力帆董事长尹明善的观点很有意思。劳动挣钱。信用借钱。未来募钱。钱往哪去?品牌。技术。投资。量力而行。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竞争日渐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企业需要快速调整自己,以适应技术层面和政策法规的发展变化,来迎合不同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和应对信贷收紧的金融政策环境。在迎合不断变化的消费者期望的同时,企业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不同区域市场的需求,以及其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和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中国已经彻底改变了世界汽车市场格局。考虑到中国正在由一个汽车产销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变,这种影响将更加深刻。
中国将以何种方式继续刺激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如何实现从汽车产销第一向技术创新第一的转变?这会是双赢的局面吗?在市场主导权的角逐中,中国是否会将其竞争对手推向新的高度?
安全配置、可替代能源、电池以及动力传动系统等新技术带来的投资需求,汽车主机厂将进一步寻求资金,并决定如何投资以及投向何方。在当前收紧的信贷环境下,应该利用哪种资本来投资?那类投资领域会得到优先关注? 这对其他产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新的五年规划将新能源汽车放到了首要位置,目标是到2015年时,销售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并将整合电动汽车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列为重点。“十二?五规划”也将推动市场整合和刺激国内市场的需求。
分析中国目前的汽车经销商体系状态和面临的挑战。汽车经销商如何从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中获利?不同的市场和消费者偏好是什么?未来7-10年的汽车销售该是什么样子?
中国汽车对海外出口到目前为止乏善可陈,然而随着近来并购的热潮兴起,中国汽车企业已经真正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和渗透。什么样的出口策略会奏效?如何让中国汽车品牌在欧美市场家喻户晓?如何处理文化差异?中国汽车出口仍然存在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总体而言,商用汽车产业都较为分散,并且在中国和印度的市场上以当地的生产商为主导。然而,商用汽车产业正面临着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的压力。
新的合作者和竞争者将会如何演变?对供应链系统有何影响?对人力资源方面和就业市场有什么影响?
在未来的7-10年,对汽车产业的增长和发展会产生影响的最重要的5个全球经济走势是什么?汽车业应该如何准备和调整?风险是什么?可能够得到哪些回报?
分析汽车行业整体价值链和业务流程变革,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中的影响。
围绕可持续性的和智能化的交通,人们有无数的建议和希望。北京市政府出台限购令,将2011年汽车销售量控制在24万辆,而2010年北京新注册的汽车就有70万辆之多。这一举措突显了中国大城市的交通问题。
超过50%的中国汽车生产是来自中外合资的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发展中,合资企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中国目前有130家汽车企业,30家合资企业,62个品牌。目前,很多专家预测中国将在2015年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设计2020车型:必备特性,2020年的汽车将具备什么样的特性?是否会回归简单,着重驾驶者的真正需要,还是将继续充斥着各种充满质疑的花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