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煦
即将到来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比亚迪展示的新能源车只有两款——已在国内车展和日内瓦车展上亮过相的e6和F3DM。
对于一家靠电动车吸引了巴菲特等投资,并得到大众、戴姆勒等国际巨头青睐的国内民营车企来说,比亚迪今年北京车展上的新能源汽车,实在没有什么新亮点。
如此看来,比亚迪要想由电动车市场的“先行者”变为“成功者”,除了行动,还需要等待。
预热市场
比亚迪在进入汽车产业之前,就一直致力于大容量、高性能电池产品的研发。依靠电池领域的强大技术背景,比亚迪研发出全球第一的铁动力电池ET-Power及F3DM双模电动车、e6纯电动轿车、F6DM双模电动车三款新能源车型。
比亚迪F3(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DM作为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搭载了全球最先进的DM双模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将控制发电机和电动机两种混合力量相结合的技术,用户通过按键,就可以使车辆在纯电动(EV)和混合动力(HEV)这两种模式之间自由切换。
当今世界掌握双模技术的只有通用、丰田和比亚迪三家企业,但通用、丰田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只能行驶25公里,而比亚迪F3DM(配置 图库 口碑)双模电动车在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达到100公里。同时,比亚迪DM双模电动车还突破了反复充电、家用插座充电两大技术难关,这可以说是DM双模电动车得以量产的最大保证。而且,日本丰田新型混合动力车以及美国通用Volt的上市时间排到了2010年和2011年后,比亚迪领先他们两到三年时间实现了可插入式双模电动车的商业化。
e6最大的亮点,即采用电力驱动,其动力电池和启动电池均采用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的ET-Power铁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其含有的所有化学物质均可在自然界中被环境以无害的方式分解吸收,能够很好地解决二次回收等环保问题,是绿色环保的电池。在能量补充方面,e6可使用220V民用电源慢充,快充为3C充电,15分钟左右可充满电池的80%。目前,e6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航里程最长的纯电动轿车。
即使拥有电池和电动车领域的核心技术,比亚迪并没有孤芳自赏和停滞不前。在吸引巴菲特入股的交易正式完成之后,投资总额近50亿元的比亚迪电动车电池生产基地在广东惠州建成,此基地将担负起比亚迪电动车核心技术——铁电池的生产任务,这意味着比亚迪已对电动车的大规模量产做好了充分准备。
而在与德国大众汽车在混合动力和以锂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领域签订合作协议后,前不久,比亚迪又与上汽集团达成协议,向上汽集团提供用于电动车的锂电池组,配套上汽旗下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样车。这是比亚迪首次在国内供应锂电池组。
按兵不动
在日内瓦车展上,比亚迪作为中国唯一参加日内瓦车展的汽车制造商带去了纯电动车e6及F3DM双模电动车,这也是纯电动车e6首次在欧洲展出。而与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奔驰共同推出电动车,则为日后布局欧洲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局面。“我们计划携双模电动车F3DM和纯电动车e6,最快将在2011年登陆欧洲市场。”比亚迪汽车相关负责人透露。
有消息称,比亚迪开拓海外市场的计划也被提上日程,已初步决定在洛杉矶建立北美总部,进军美国市场。据悉,比亚迪已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始在美国出售比亚迪电动轿车,目前正在北美市场展开电动车渠道、网络建设及招募经销商等工作。此外,以色列的一家名为Clal的行业投资机构与比亚迪签约,它将进口比亚迪的电动车并在其国内销售。
今年1月,中国商务部官方网站显示:比亚迪正与其在澳大利亚的可能合作伙伴谈判,并希望在两年后向澳大利亚市场出口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
4月初,比亚迪再次行动,收购日本大型模具生产企业——日本荻原公司旗下一家工厂。该工厂主要生产发动机罩等主要车体构成钢板的模具。相关人士透露,收购完成后,比亚迪将把馆林工厂生产的车门等模具运到中国用于汽车生产线。此外,比亚迪还希望中方员工能够掌握工厂的先进技术,以提高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至此,比亚迪的新能源战略已经在全球四大洲展现出清晰构架。
但是尽管在电动车领域赢得了国内外的尊重并动作频频,但其在国内电动车市场上,至今仍只有比亚迪F3DM低碳版一款产品,刚刚面向个人消费者销售,年内销售目标约为1000辆,其16.98万元的售价,超过了普通F3车型售价一倍有余。
在今年北京车展亮相的e6,其实早在两年前的北京车展上,已经首度登场,当时还处于e6量产车的前身,即e6概念车。而现在,这款电动车已经进入新车目录,获得 “准生证”,量产为时不远。此外,F3DM也已经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
比亚迪一直在等待相关补贴政策的出台。根据2009年2月财政部公布的补贴政策,纯电动汽车每辆可获补贴6万元,但该补贴仅针对公交车,针对个人的补贴政策至今未出台。
与此同时,比亚迪开始向传统汽车领域“走神儿”。以北京车展为例,这一次展台上的“主角”显然是L3、S6、I6,比亚迪将凭借这三款车型向高端化转型。显然,这家国内最早放出新能源“卫星”的民营车企,在轰轰烈烈的电动车大潮中,正准备采取暂时“按兵不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