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汽车梦 民族梦
评论:汽车梦 民族梦
前人栽树,后人不能只想到乘凉。饶斌所做的一切,无疑践行着中国梦的精神内核——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纪念,如果是为了神化,甚至“造神”,就失去纪念的意义。
今天,我们纪念饶斌,首先因为他的梦想,他的执着。斯人已逝,精神火炬代代传承,一个人的梦想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变成数十万、数百万汽车业从业者的梦想。
那时还没有“中国梦”的说法,但饶斌所做的一切,无疑践行着中国梦的精神内核——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从没有这么宣示过这么崇高的梦想,但他所做的一切,无不是为了这个目标。
他奋斗的一生表明,梦想不是由鲜亮的口号和激昂的讲演构成,而由殚精竭虑、苦心孤诣、拼尽全力的工作、思考、学习、沟通所构成。建国30年内艰苦的物质条件和政治风雨,注定了要实现中国梦,必然经过切肤的痛苦和无助的挣扎。这番苦涩,只有最坚韧的理想主义者,才能坚守。
谁也不能否认,新中国的汽车工业,是在一片废墟上开始的。在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饶斌作为厂长,他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来自五湖四海、方方面面的人员被调来造汽车。退伍军人、留守干部、刚毕业的大学生、留学生、在其他行业有制造经验的熟练工人,几乎所有的人都缺乏大规模汽车制造经验。
饶斌和他的几个战友就是带领、督促、锤炼这批人,实现建厂投产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周总理所说的“要管好工厂,培养人才,出产品,出经验,出干部”。
人才就是厂子的财富。一汽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整车厂,最大贡献就是培养了大批懂汽车、懂管理的干部。当初长春孟家屯的空地上匆忙盖的“灰楼”、“黄楼”、“白楼”就是长春汽车城的最早基础。多年以后,从这些小楼里走出来的干部,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最初源泉。
在一汽派出去到苏联学习的几批人里面,有江泽民、李岚清、王兆国等后来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部委干部也不在少数。这518人多是饶斌亲手挑选的,他们都称饶是老领导、老首长,甚至导师和引路人。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不少都位高权重,而饶斌已经去世,谁也不会怀疑这里面的真挚情感。他们缅怀这位带头干事业的老师、兄长、上级,都带有伤情、感佩和怀念。饶斌的个人魅力在长期与同事、部下的共事中,得到公认,并永远留存在记忆里。
饶斌作为领导,把这些人聚在一起,发挥出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后世都承认。发现人才、任用人才、能领导人才,这些特点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发挥得淋漓尽致。
之后二汽的筹建,已经没有任何外界的帮助,没有任何产品、没有任何现成的厂房、设备。饶斌从一汽和一重、二重调集人马,实现他在纸上画就的草图。被召唤的所有人都应诺而来,都紧密围绕在他周围,即使面对更艰苦的第二次创业。
一个富于领导力和宽广胸怀的老领导,他的人格魅力为许多人所倾倒,而这些人自己独挑大梁后,又以这样的气质,带领、影响了更多的人。所谓“带领”,并非指他大会小会地动员,“大家要好好干,党中央在等着我们好消息”之类。部队出身的他重视动员,但不依赖动员。和打仗不同,造汽车需要知识和素养。
他组织大家集体上夜校,他也跟着学。初中生要学成高中生,高中生要学成大学生,大学生要学习更深的设计制造。一边干,一边学。一开始跟苏联学,后来只能自己摸索了。
事后有人在回忆录中写到,饶斌当时对即将赴苏的实习人员说,师从苏联,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学人家的,要动脑筋,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当时“一面倒”的大氛围下,能说这种话是不容易的。饶斌讲学习,首先是不盲从,什么时候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他向部下推崇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己也身体力行,从一汽、二汽、中汽期间,一直到离休。
不管任中汽总经理期间,还是退居二线时期,他都极力推动与外资的合作。这时他已经不抓具体的工作了,但仍向汇报工作的同志强调重视技术,要把引进技术及合资企业自主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因为他这个指示,北汽与AMC合作的合同里专门规定了一条:合资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中心。
十分可惜,这一条被后来所有的合资公司执行得都不是很彻底。“市场换技术”的观点现在遭到抛弃,市场都让出去了,技术还是人家的。现在提倡的自主、合资自主,是对这些年中国汽车合资问题认识之后的结果。代价是丧失了时间机遇。
饶斌当时已经不能做这方面的决策,听说北汽放弃二代车,改为引进切诺基之后,非常生气。他认为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合资初衷”。当时有人认为他的话说重了,现在在自主知识产权上的被动局面,已经印证了饶斌的远见。
饶斌与汽车行业结缘一生,都是在落后、被动的局面下,知耻后勇,奋起直追。不过,他相当不喜欢依赖外国技术(当时是苏联),人家给什么图纸就生产什么,连改都不敢改。这是对一生事业都处于追赶状态的饶斌最宝贵、最切实的感悟。现在我们都认识到,并踏实做好工作,犹未晚也。这无疑是他留下的又一精神财富。
前人栽树,后人不能只想到乘凉。饶斌和他的同事们所遇到的艰苦局面,今天很难碰到了。如果他还在世,即会对现在全球最大的生产规模感到高兴,也会对存在的众多“拿来主义”感到痛心。如果不能把规模转化为技术实力,我们将一直陷入依赖“洋拐棍”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仍面临艰巨的挑战,需要吃苦、忍耐,把目光放长远,放到中国汽车制造业不确定的未来之处。民族复兴也意味着工业制造能力全面赶超发达国家,我们离“中国梦”还有相当的距离,仍须付出巨大的努力。饶斌用他的梦想照亮了后人之路,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这是当下我们必须谨记的精神遗产。
说了这么多,想了这么多,归根结底,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人不是神。他也会犯错误,他也会沮丧无助,只是时间的隔膜,让我们无法体验到他的痛苦和无数次的心力交瘁。他的梦想无数次照见现实,照见他的坚持。
几十年过去了,当初与他一起在豪情中创业的英雄们都已星流云散,但他们的基业长存。饶斌百年,可勒石记之,以勉后世。
分页导航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