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吴庆时回忆录:一生汽车情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3月28日 11:41   《中国商人.汽车人》   字号:

  一生汽车情

回忆者:吴庆时 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副总经理

  饶斌同志是中国汽车工业之父,他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我有幸参加了二汽(现在的东风汽车)建设,得到过饶斌同志的不少教育和帮助。

  二汽筹备一开始,就遇上文革,又是一个三线建设项目,受到许多错误方针的限制,加上林彪和“四人帮”的干扰破坏,随时都有下马的危险。以饶斌同志为首的五人领导小组,当时以大无畏的精神承担了这个任务,克服重重困难,花了两年多时间硬是把项目争下来了。在那最混乱的年代,他们一边挨批斗、一边跑项目。如果饶斌同志那时顺水推舟让二汽下马,他个人就可以躲过挨批,但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就会留下十多年的空白。

  在二汽军管时期,饶斌同志没有靠边站,但是比靠边站还难受。在所谓“设计革命”运动中对工厂设计乱“砍”一阵,还要饶斌同志反复检讨“贪大求洋“和“修正主义”。当着饶斌同志的面,批知识分子是“草包”,甚至还在大会上说:“工人按图纸做的零件都错了,不按图纸加工反而对了!”还让饶斌同志表态。饶斌同志曾提醒过“质量第一”,军代表却反问他:你把林彪同志的“四个第一”摆在哪里?

  尽管如此,挨斗挨批之时,能抓工作的时候他还抓,能说话的时候他还说。广大职工还是把二汽的前途寄托在饶斌同志身上。在二汽建设中,他始终坚持创新精神,追求技术进步,我们深受教育。二汽筹建始于1964年末,当时西方封锁我们,前苏联早已停止技术援助,我国仅有建设一汽的实践经验。国家提出二汽项目主要考虑在三线能生产汽车备战,作为筹建者,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二汽照一汽翻版——一汽不就是前苏联斯大林汽车厂的翻版嘛。

  但饶斌同志并不回避风险,坚持二汽不能照抄一汽,必须生产“第一流产品”,并决定实行“四新”方针,提出产品要多品种系列化,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一步实行专业化生产,还正式上报了《建厂方针十四条》。他坚信中国汽车行业、机床行业和冶金行业的广大职工,有能力自力更生创造奇迹。饶斌同志集中了全行业的经验和希望,工厂要专业化,要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现在看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可当时中国汽车工业才有10年的历史啊,一汽是照搬苏联的一个厂,品种单一,年产3万辆,主要设备是进口的,几百名专家来现场手把手教我们“照猫画了一只猫”。二汽当时不可能再有外援,纲领是3个品种10万辆汽车。要全靠自己“比猫画一只大老虎”。这里可以看到饶斌同志的气魄。实践也验证了他的正确远见。

  十堰开工初期,还没通铁路。基建材料需要水运到汉江码头,再用汽车拉到工地。汽车不够用,饶斌同志就号召职工用手推车去抢运。有一次,上游发大水,水库边积压的钢材必须抢运回来。指挥部号召职工用手推车去拉。饶斌同志主动参加了,头一天晚上动身,第二天上午回来,来回近70公里。大家真担心他路上出事。他不顾大家劝阻,亲自带头拉车,汉江码头将近30公里远!那时饶斌同志已经53岁了。不得已,大家安排他的一个儿子陪他安全地跑了全程。

  1975年,小平同志抓整顿,饶斌同志借这个东风,及时提出搞形成生产能力的会战,先把两吨半越野车的能力建成。到1978年他又开展第二次形成生产能力会战,把5吨车的生产能力建成了。二汽从此站住了脚。饶斌同志这才放心地回到北京。

  二汽生产的5吨载重车,曾送到法国雷诺公司做了一年试验。时任雷诺公司的董事长保尔·贝利埃说:“二汽在雷诺试验的两辆车是好的,设计是好的,制造得也很好。”这已不是印象,而是雷诺公司的结论。改革开放之初,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派人到十堰参观,都表示“想不到中国人仅靠自己能建成这样高水平的卡车厂”。

  饶斌同志很重视人才培养。二汽在建设同时就组建了职工大学和技术中专;安排陈祖涛同志赴德国请弗朗荷夫学会派专家来二汽执教技工学校。从这些学校里出来的毕业生,各专业厂争着抢。

  饶斌同志关心并支持发展重型卡车。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载重汽车“缺重少轻”问题凸显出来。那时饶斌同志刚回到中汽公司,再次主持全国汽车工业工作,就开始筹备新建重型汽车厂(当时称三汽)。由于种种原因,几年下来也未能在国家立项成功。

  但他仍不放弃。1983年,他又把济汽、陕汽、川汽、杭发、潍柴、陕齿等汽车和零部件厂组成重型汽车联营公司,走老厂改造引进技术的道路。饶斌同志还亲自到济南主持公司成立大会,并到各成员厂调研。在这之前的1982年,饶斌同志就把我叫到北京谈话,把我调往筹备中的重汽联营公司,分管技术引进和老厂改造规划。

  1983年12月,重汽公司和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签订技术引进合同。1989年6月即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斯太尔重卡;1992年斯太尔投产,国产化率达到77.5%,这个比例在引进技术项目中算较高。

  对重卡老产品,饶斌同志也非常关心。比如川汽和陕汽原来都是为军车所建工厂,那年头军品订货少,企业经常“吃不饱”。在计划经济时期,产品“军转民”还是一道工厂自己难以逾越的坎。饶斌同志曾带领原中汽公司总经理李刚和我到川汽现场拍板,在引进技术同时,立即研发民用红岩重卡,既适应市场需求,又使川汽摆脱了经济困境。我国重型卡车从年产几千辆,到现在已达到上百万辆,饶斌同志功不可没。

  中国轿车大发展是饶斌同志的未酬壮志,可惜他走得太早了。早在1958年,一汽就开始试制东风轿车和红旗轿车。二汽的卡车之所以命名为“东风”,就包含着饶斌同志对东风轿车的怀念。

  改革开放之初,并非所有国家领导都支持发展轿车工业,但饶斌同志还是努力地把上海桑塔纳项目扶上了马。

  1987年7月15日,饶斌同志回到一汽参加解放牌卡车出车30年纪念大会。会上,他激动地讲起了轿车。他说:“我老了,不能和大家一起投身第三次创业。但是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桥,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齐心协力把轿车造出来,去实现我们中国几代汽车人的轿车梦!”

  说完,他的泪水潸然而下。这是他最后一次演讲,也是他的遗留心愿。现在,看到中国汽车年产已远超千万辆,饶斌同志定会含笑九泉了吧!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Aeolus)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