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张小虞回忆录:汽车生涯的导师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3月28日 11:41   《中国商人.汽车人》   字号:

 汽车生涯的导师

回忆者:张小虞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我1962年进入到大学,学的就是汽车专业。那一年,我看历史记载,全国汽车产量还不到一万辆,是汽车工业发展最艰难的时期,国家经济社会最困难的时期。进入大学以后,我开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那个时候,毛泽东主席也明确了,中国要有汽车工业,所以知道了饶斌同志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这是初次的认知。当然,我作为一个学生来讲,与他的距离就太远了。

  1968年,我大学毕业。很多同学去了一汽,去了二汽,去了南京,留在了北京。我就报名去了新疆。当时我去新疆才知道,新疆已经有三个汽车厂造汽车。那个时候,全国都在造汽车,虽然我们还没有开放,但是也明显感觉到汽车的需求上来了。

  当时造汽车是什么呢?实际上都是依托一汽,依托北汽。做五吨的卡车,就买一汽的配件,轻卡就买北京的配件。我到新疆汽车厂以后,几乎每年要到一汽去两次,就是去买图纸,买配件,买刀具……一汽那时虽然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但大家都很怀念饶斌同志。比如,饶斌同志在的时候,生产如何如何好,工人如何如何学习,大家的劲头如何不一样。但他已经在二汽了,后来从二汽被造反派抓回长春进行批斗。在长春,他一边接受批斗,一边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这是我对饶斌同志第二次的了解。

  第三次,也是我与他逐渐了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是在中央决定将饶斌同志调回北京当一机部副部长后。

  1978年,二汽已基本建成。饶斌同志提出自己的设想,二汽生产不能全都在山沟里,因此派领导小组到全国为二汽选组装厂。当考察到新疆的时候,领导小组中有一机部的司长、汽车局的处长,还有饶斌同志的秘书。我当时是在新疆机械厅做技术员,就被安排作为陪同人员与领导小组对接,带着他们考察新疆的汽车汽车工业与零部件配套产业,将近一个月,吃住都在一起。那时,我就逐渐了解到饶斌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也即联营。后来他这一思想得到了具体实施,东风公司(二汽)在全国有了四个紧密联谊的工厂,包括新疆、杭州、云南和柳州,这是汽车行业在国内最早的联合经营尝试。当时一个最深刻的感受,饶斌同志不只站在企业立场,而是站在汽车产业发展的产业的高度上。

  领导小组在回京后,饶斌同志的秘书推荐了我,我随即被调往一机部汽车局规划处。从1968到1978年,一机部没进过新大学生,我算是特需,这成为我汽车人生的关键转折点。

  后来,饶斌同志开始筹备第三汽车厂,他在整个行业里,包括一汽、二汽、南汽抽调出技术骨干,整个筹备小组的组长是重汽集团党组书记方劼,副组长其中就有二汽发动机厂党委书记李岚清。大家在国务院第五招待所租了一层楼,非常辛苦,每人一个大房间,一半用来工作,一半是住家。就相当于是筒子楼一样,拿着一个煤气炉子做饭。

  我当时作为联络员,第三汽车厂领导小组开一些重要会议时,汽车局就派我参加。尤其是每次出国考察回来后,领导小组都要开一次碰头会。每次开完会回来后,我就写一个报告,报告会议谈到了什么,考察了什么,然后通过汽车局送到饶斌同志处。因为他需要全面指挥一机部工作,不可能就一个项目做太多的具体指导。

  不过,他工作非常细致,他经常打电话,根据简报他要问一些情况。但是他又没架子,打电话的风格完全不像大领导,他会先给对方报名,我是谁,我要找谁,而不是像某些领导直接就说要找谁谁谁。

  在1983年,中汽总公司成立,饶斌同志担任董事长,我也过去了,和饶斌同志的接触就更多了。中汽公司成立的背景实际上是小平同志说的,就是要改革,改变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要改革体制,要进行整顿。

  饶斌同志在中汽总公司,推进汽车工业的改革开放,包括组建汽车工业的进出口公司、投资公司,这些都是对当时体制的一个突破。就像过去汽车进口权,完全归属外经贸部,后来就归属于中汽总公司,借着进口的筹码,我们把一些技术拿进来了。所以,在汽车工业搞试点的技贸结合,也就是后来说的市场换技术,是饶斌同志身为中汽公司董事长极力推进的。

  在他的指导下,中汽总公司组建了七大联营公司,包括解放联营公司、东风联营公司、上汽联营公司、重型汽车联营公司、南京汽车联营公司、京津冀汽车联营公司、汽车零部件联营公司。中汽总公司对这些联营公司有的实行人财物产供销直接领导,有的实行归口管理。在文化大革命后混乱的状况下,中汽总公司把汽车工业组织起来,奠定了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基本格局,重建了汽车业国家级的团队。

  他还提出了很多在汽车行业具有战略性的方针,比如缺重少轻,轿车基本是空白的,那么产品重点,就是抓重型车、轻型车、轿车的发展;整个对汽车工业的要求,轿车领域是饶斌同志极力推动的项目,包括上海大众、北京吉普、广州标致,这三个项目,都是他在中汽总公司时代推进的,这实际上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的基础,奠定了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基础。

  当时饶斌同志有一句话,一切要依靠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引进——三个技术。他提出中国汽车要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道路。发展要着眼于战略目标和市场用户,着手于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落脚于经济效益。

  我必须提出的一点是,饶斌同志对人才培养格外重视。汽车工业发展最终取决于人才。他在一汽当厂长的时候,我听一汽人回忆最深的是,他号召每个人都要上夜校,每个人都要学俄语,他自己带头学习。文化大革命期间,我经常到一汽出差,都感受到他们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工作学习很努力,所以一汽一直到现在,学习的气氛非常浓。这一点,实际是饶斌同志给一汽、给汽车工业留下的最好财富。

  1987年7月15日,饶斌同志在一汽发表讲话,当时我在现场,发言完毕后他突然说了一番话:“我老了,不能再同大家一起干了,但我仍要趴下来,当做一座发展横向联系和专业化协作的桥梁。”全场一开始闷住了,因为一般人不讲这话,然后一下全场爆发出掌声,醒悟过来。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后来我才知道,他在长春呆了不久后,又到了哈尔滨,把他自己原来工作和学习过的地方都看了一遍。

  从我个人来讲,我是承上启下的第二代汽车人,饶斌同志是我的导师。从我知道他、接触他,以及以后更多的接触,我的汽车生涯与饶斌同志是通过三次认知开始,必须公认的一点,饶斌同志是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和开拓者。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Aeolus)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