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张兴业回忆录:伴随着饶斌成长起来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3月28日 11:41   《中国商人.汽车人》   字号:

 伴随着饶斌成长起来

回忆者:张兴业 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副董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我给饶斌同志当过秘书,但这个时间只有一年多一点。不做他秘书之前,我们接触也比较多,认识得也较早。

  1952年10月,一汽搞工程机械设计的江泽民(老江泽民)说要到长春去看看,我就从北京陪着他们到了鞍山、沈阳。后来又说去长春看一汽厂长饶斌,我当时很奇怪,郭力1952年4月被任命为一汽厂长了,现在怎么是饶斌呢?他们说,是刚任命的,郭力主动提出让贤,自己做副厂长。饶斌当时就住在沈阳的和平区。就这样,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了这位新厂长,认识了饶斌同志。而当时,郭力同志把我就留在了一汽。

  1953年,在一汽工厂建设进入了最繁重的生产准备阶段时,为了加强对全厂生产准备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生产准备处,我从生产设备科调到了生产准备处,任计划科科长。当生产准备工作结束后,由于苏联的组织设计中没有生产准备处,生产准备处撤消了。

  当时郭力副厂长去苏联实习,二汽实习厂长刘西尧代郭厂长抓生产准备工作。那段时间,我和刘西尧厂长接触较多,他对我的工作情况比较熟悉,希望我到二汽工作,饶斌同志知道这个事儿后,就对我说:“你不要走了,你到来我这,你对生产工作很熟悉,我这里也需要你。组织设计上有个值班工程师,你就做值班工程师。”

  就是说,厂长不在的时候,代理厂长处理一些日常的事务工作,并兼饶厂长秘书,所以许多人叫我张秘书,也叫我大秘书。做什么呢?主要就是他出题,我来做报告,生活上的事情不用我管。当时在秘书办公室有三位秘书,除我之外,还有郭力厂长的秘书何光耀和机要秘书滕伯乐,还兼任饶厂长生活秘书。

  我就这样到了饶斌同志身边工作。一到他那里,他就给我出题目,在投产前一个多月,他让我写三年建厂的总结,写完以后还要我研究以后工厂怎么办,工厂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如何搞,工厂管理怎么办,从何入手,如何发动群众等等诸多问题。

  我跟着饶斌同志,能够一边写报告,一边和他到下面去调查研究,他到哪里我都跟着。很快就熟悉了整个厂的全部情况,怎么做,怎么管,都搞得清清楚楚。经过反复思考,在他的具体指导下,我起草了三个工作报告,一是组织全面性的学习工艺、掌握工艺、严格执行工艺;二是整顿建立材料的原始记录和消耗定额;三是全面修和建立零部件的工时定额。每个季度实施一项工作。

  这三项决然分不开,是交叉进行的。饶斌同志对这三个报告非常满意,每项工作开始时,都是他亲自召开全厂的管理、技术人员和部门的主管领导参加动员大会,号召各有关部门都以此为中心开展工作。要相互合作,大力支持,互相协调作好这项工作。对部门和管理干部都要严格地贯彻组织设计。我记得他在台上讲报告的时候,非常高兴。饶斌同志就是这个风格,即使处于很高的领导位置,但对工作抓得特别仔细。

  我记得在从1957年二季度开始全厂范围内实行经济核算后,全厂建立起一套干部定期下基层劳动制度,从厂长到处室的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劳动点,每周一天到车间和工人一起干活。通过这种方式真正的和工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了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的人好局面。到现在常常有人提起,一汽是各大工厂,大学校,又是一个大熔炉,出汽车又出人才。一汽开始创业时一大批都是转业干部,后来都从“白帽子”外行变成各行各业的管理专家和内行。

  当时苏联生产解放牌汽车的工厂有三个,一是苏联的斯大林汽车厂,一个是罗马尼亚汽车厂,再一个是中国的一汽。苏联专家把这三家的汽车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中国生产的解放牌汽车质量最好。苏联专家在一汽的总代表西格乔夫临走时对饶斌同志说:“你的工厂多好哇,我真羡慕你,你看我那个工厂破破烂烂的。”他当时是斯大林汽车厂的生产主任。

  1957年7月,我申请去企业一线锻炼,饶斌同志很支持我,我就调到底盘车间任技术科科长。全而负责车间的工艺工作和工装设计工作。但我也经常见到饶斌同志,他有事也来底盘车间找我,还经常让我上他家去,一起讨论,在他家那时,每次都是请我吃面条。

  就是这一系列过程,我对饶斌同志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他确实是个好领导,善于用人,也培养了我。当时很多报告基本都出自我手,不同的意见他会和我讨论,没有任何架子,但是他很自信。他非常注意培养人才,他不断地给我出题目,让我写文章。写他的讲话稿(总结,开会的开、闭幕词等),制定规章制度等多方面的发展。他对我的工作基本上很满意放心。

  而每到关键的时刻,或棘手的问题,他总是点名让我去做。包括去二汽当革委会副主任,参加二汽建设领导小组;在文革中解决大足汽车厂两派斗争,抓革命生产;改变洛阳轴承研究所落后面貌,建立规章制度;“一汽学大庆”,创建大庆式企业;在香港成立华汽,为国产汽车出口服务……

  我很高兴,也愿意在这样的大风大浪里锻炼自己,我非常高兴有这样的好领导、好老师,不断给我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去督促我的进步。

  1978年,中央决定上海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发展轿车生产起,这个项目一直得到饶斌同志的关注和支持,也是他的工作重点。1979年,他亲自率团对美、日及周边各国进行考察访问。后来历次与外商谈判,他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协调工作。1984年10月,他作为中代表之一,与德国大众公司签订了合资经营合同。

  特别令人敬佩的是,为了研究上海大众公司成立以后的发展,已经年过72岁的饶斌同志,还于1985年初率团对美洲巴西、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的大众公司进行访问。他不顾旅途疲惫,认真考察,细致研究四个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墨西哥大众的发展情况和问题,从中寻求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代表团到达纽约,立即转机前往巴西,于11日到达圣保罗,行程数万公里,飞行近40个小时,12日即开始考察巴西大众的卡车厂。代表团在墨西哥访问时正值春节,在与驻墨西哥使馆欢度春节期间,他还与同志们商讨墨西哥大众的发展问题。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当时让大家都很受感动。

  这次美洲四国的访问,为上海大众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在建设中虽然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当上海大众终于形成年产30万辆轿车的生产能力,建成了第二个现代化的发动机厂。饶斌同志所期望的规模经济,终于实现了。

  他一直坚持,中国汽车工业要发展,小轿车就要进入中国家庭,但当时关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央领导层出现不一样的意见。但他不管,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除非中央不让他在汽车行业干了。他一直为之努力。现在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在1987年7月的最后一次演讲中,他这样说:“我愿意趴在地上,化作一座桥梁,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齐心协力地把轿车造出来,实现几代中国人的轿车梦,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个胜利。”

  最后一次陪伴同饶斌同志,印象特别深刻。当时,他在南汽疗养院休息。院子里有一个鱼塘,养了许多鱼,当他钓上了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时,高兴得哈哈大笑,手舞足蹈,身心完全放松。他说:“我从来没有钓过鱼,今天钓了这么大的鱼,太高兴了。”那个笑声和表情,毫无顾忌,非常纯真,真的像小孩似的。

  但我想不到这是最后一次陪同。在他病重的时候,我去上海看望他,可是他已经不知道我是谁,我很难过,痛心,失去一个如此亲密的导师、战友和同事。

  我的汽车生涯,都是伴随着饶斌同志成长起来的。饶斌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开拓创新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为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尽快实现世界强国之梦,他永不休止,鞠躬尽瘁。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Aeolus)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