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紧凑型轿车的P1平台:目前在世界范围销售的s40、V50、C70、C30等系列车型都建立在该平台之上。
2、生产生产大中型汽车的P2平台:目前主要生产S60、xc90系列产品,原本生产s80、XC70等产品。
3、P24平台:沃尔沃P2平台的升级版本,生产XC60、V70、S80的系列车型。
注:在福特一系列平台的整合动作中,沃尔沃汽车的产品越来越局限,尤其是在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技术支撑方面,它无法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
1、百年历史和高端品牌形象:沃尔沃拥有百年历史,具有丰富的产品线和高端的品牌形象,沃尔沃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一直引以为豪。
2、完备的经销商团队: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500家经销商,其中60%和30%的经销商都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
吉利汽车已就收购沃尔沃一事达成初步意向,被收购之后的沃尔沃或将落户东莞,首先国产的车型将是xc90,双方将就并购后是否裁员、市场布局、技术转让等细节进行进一步洽谈。
1、如果吉利购得沃尔沃,可能会扭转吉利低质低价的品牌形象。
2、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一直想走国际化的道路,此时“抄底”购买沃尔沃确实是好的时机。
3、吉利购买沃尔沃,还具备成本优势,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将进一步降低沃尔沃轿车生产成本。
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国内基地或将落户东莞,并已得到当地政府初步认可和支持,通过土地质押和地方政府贷款,吉利预期可获得80亿元资金,达到举牌沃尔沃的初步门槛;若未来项目达成,吉利-沃尔沃汽车工业园区将设在东莞松山湖。
消息人士向早报记者透露,奇瑞汽车参与竞购福特汽车旗下沃尔沃(Volvo)汽车的计划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奇瑞看重沃尔沃的品牌形象、先进技术和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团队,这是奇瑞进军全球市场梦寐以求的资产。
1、奇瑞已获得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进出口银行的授信额度。
2、奇瑞已与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鼎晖股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合作,融资29亿元人民币。
据外电报道,福特汽车正在和中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东风汽车商谈并购事宜,其已将东风汽车作为沃尔沃轿车的潜在伙伴。
1、目前东风在高端和强势品牌方面落后于一汽和上汽,收购沃尔沃能提升品牌形象。
2、东风有能力吸收消化好沃尔沃品牌,有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来整合沃尔沃。
东风集敛了多年和国际汽车巨头合资、合作的经验,坐拥大笔现金,具备购买沃尔沃的实力。
长安集团、福特、沃尔沃三方高层正在商谈长安集团收购沃尔沃的事宜,沃尔沃汽车高层曾与徐留平秘密会谈,内容涉及到收购的相关事宜。
1、沃尔沃在华唯一合作伙伴就是长安汽车,长安收购沃尔沃以后能保住现有的合资品牌,并能保证未来继续从沃尔沃引进新车型。
2、如长安汽车收购沃尔沃成功,将带来极大的品牌效应,提升长安的品质感和知名度,从而最终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
3、近年国内车企向世界车市进军大都走中低端路线,并在金融危机下遇到了困难,而收购沃尔沃却为长安汽车提供了一条不同的通向欧洲、进军世界的道路。
收购沃尔沃的预期价格在12-18亿美元,对于资产总额和销售额都超过了1500亿元的兵装集团来说,拿出两、三百亿人民币来收购沃尔沃问题不大。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意收购福特汽车的沃尔沃客车业务,但可能要等到香港和上海的双重上市后,才会认真考虑该收购案。
1、广汽整体上市前后必将收购整合国内外的汽车资源,这是出于汽车产业兼并重组大趋势考虑。
2、广汽收购沃尔沃,可以顺利进入高端市场。
广汽资金充裕已经是业界共识,2007年广汽集团利润就超过了100亿元,完全具备收购沃尔沃的实力。
一家中国汽车公司正与福特汽车商议购并沃尔沃轿车一事。该外电引述一家瑞典媒体消息,指出这家中国公司便是上汽。
1、上汽收购罗孚后积累了大量技术,但已经衰落的英国品牌无法满足上汽扩张海外的野心,沃尔沃正是上汽所需要的。
2、上汽收购沃尔沃后,不仅可以借其渠道将上汽的自主品牌输出到全球市场上,同时还能收获优质的豪车生产技术平台。
上汽作为上市公司,总市值差不多是500亿元,收购价值12亿—18亿美元的沃尔沃还是有相当实力的。
一旦长安汽车收购沃尔沃,长安沃尔沃今后在车型引进、销售渠道、国产车品质方面将受益颇多。
一旦吉利或奇瑞并购沃尔沃成功,沃尔沃在华唯一合资品牌长安沃尔沃实难找到存在的理由。
金融危机后,中国车企正在扮演越来越多的救世主角色,作为国际一流品牌的沃尔沃,不管是独步天下的汽车安全技术,还是多年积累的高档车设计制造经验,一旦收归旗下,中国车企都可以在品牌、技术方面上一个台阶。
悍马收购风波或许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促使国内企业积极展开对沃尔沃等较好的品牌资产的收购,因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收购海外知名品牌,有助于奇瑞改善品牌形象,加快其抢夺国内中高档车市场的进展。当然,通过收购引进的技术对奇瑞汽车今后的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自主企业近期表现尤其养眼,却并不能掩盖本身竞争力薄弱的事实,因此自主企业才更应该紧盯着海外市场,因为那里有我们需要的核心技术、人才和管理。
不管车企贷款多少,实际花的都是外汇储备(借人民币—跟央行换外汇),正嫌多的没地方花,又要贬值,能买实物资产不是很好么?
兵装集团下面有长安汽车,汽车行业的管理经验并不缺,论国外管理经验,吉利、奇瑞也未必具备。说国企就不能一定消化好VOLVO,未免太武断。
收购这种资产是最有价值的,比那些投资黑石、以及金融衍生品有意义的多,不管怎样能学到很多,而那些投机损失的钱,丢了都还没搞明白怎么丢的。
因为长安两年前就在生产S40,现在开始生产S80,所以也算有一定磨合经验,而且长安集团是现在国家扶持的四大汽车集团的里面唯一有自己的完整的研发能力的企业,我看好长安集团!
上汽收购双龙失败的教训犹在耳边:“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中国车企缺乏跨文化管理经验,在同为东方企业的双龙身上都遇到了这么大的障碍,还有能力搞定沃尔沃这个“北欧贵族”么?与其抄底,不如踏实练好内功。
投资机构还指出,沃尔沃今后的五年内沃尔沃需要大量资金注入,无论从管理方面, 还是资金方面,中国企业要想整个吃下沃尔沃,暂时还没资本玩这场游戏。
解决Volvo的上述难题需要强大的财力以及技术实力做为后盾———对一个欲以透过收购来取得技术的买家而言,贸然入局无异赌博。
吉利现今自身的品牌格局战略和它此前的一些收购、扩张战略已经使它逐渐具备了发展自身高端品牌的资本,按部就班走自己的路也许更胜过去做一蹴而就的梦想。
吉利自己才这点实力就想收购大企业,有点老鼠吃大象的味道,关键是,能消化的了吗?不要搞成一个大累赘,把自己拖垮了。
瑞典式高福利国家,里面的员工都很懒,不会为你卖力干的。老李还是算了吧,不要拿了钱去养那些懒人,还是把这钱花到质量上吧,占领国内市场吧。
想想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结局就知道兵装集团对沃尔沃的收购结局,不要太天真了,人家都没有搞好,我们就能搞好,浪费国家钱财,与其乱收购来收购去,还不如花钱自己开发技术,这样即实在,钱还咯咱中国人手里。
目前中国企业管理海外公司和市场的经验很值得怀疑。收购后,volvo的品牌价值和质量以及维修都难免不打折扣。
上南合作一年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矛盾,平稳地实现了对接,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上汽的低姿态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文化融合进程。
1、同级竞争不如合并共赢。
2、政府部门推动上南合作。
3、上南在重组过程中能将企业发展与员工的文化融合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两个企业间员工的凝聚力,这是重组成功的关键。
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一汽与天汽的合作,随着2002年6月14日双方在京正式签字而尘埃落定。
1、天一重组是国内大集团之间的合作,优势互补。
2、丰田极力促成双方重组,以便实现与一汽成立合资公司。
目前中国企业相互之间的并购案例中,此前鲜有成功者。但东风柳汽是个成功的特例,东风并购柳汽是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案例。
1、优势互补:柳汽拥有东风所不具备的载货车研发能力,东风在重组柳汽后,在原来商用车的基础上发展了乘用车资源,乘用车在市场大受欢迎。
雷诺-日产联盟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3%(雷诺集团为4.1%,日产为5.2%),跻身于世界5大汽车集团之列。
1、联盟催生的集团将能够面对市场、产品、技术革新等各方面的全球化挑战。
2、联盟能够形成强有力的互补优势,尤其在三个关键领域:生产(主要是产品的平台)、采购和市场。
高科技和高效节能正成为汽车在高油价时代生存的法宝,美国市场新近发布的今年前11个月统计数据显示,高品质小型车代表MINI COOPER的销量逆市上升了7.6%,
1、MINI出身高贵,实用别致的小车曾今是赛车场上的传奇。
2、宝马购下MINI以后,投注了上百万美元的研发经费,拾弃了经典的形象,换来新潮格调的设计与包装。
1998年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合并合并初期克莱斯勒还是美国三大中赢利能力最强的,到07年分手时克莱斯勒亏损16亿美元。
1、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在产品线方面缺乏互补性。
2、双方技术共享程度较低,戴姆勒竟然不愿和克莱斯勒分享设计。
3、戴姆勒主导了整个过程,而且在后来的戴-克集团中也一直处于强势地位,财务经营及企业文化无法融合。
上汽收购双龙,四年风风雨雨,起起伏伏,终于在全球金融海啸中功亏一篑。国际兼并首战失利,于是有人因噎废食,提出中国汽车业应该止步于国际汽车资本市场,老虎屁股摸不得。
1、双方企业文化差异、上汽危机处理能力欠佳。
2、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上汽难以力挽狂澜。
印度塔塔汽车公司宣布,从福特手中以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豪华品牌捷豹和路虎,福特将会向捷豹路虎的养老金计划注资6亿美元。
1、福特汽车业绩持续走低,甩卖捷豹路虎换取现金,以备度过“寒冬”。
2、随着欧洲和北美能源紧张,大排量和高能耗的豪华车市场渐渐减小。
通用同意支付菲亚特公司20亿美元,使菲亚特放弃要求通用购买其股份的卖出选择权,这意味着通用不必被迫吃下菲亚特剩余的全部股份。
1、通用和菲亚特连续在欧洲市场亏损,通用必须放弃菲亚特才能自保。
2、通用汽车CEO瓦格纳对菲亚特盈利前景估计不足,错判分手。
1997年双龙汽车53.5%的股份出让给大宇集团,大宇集团则负责偿还双龙汽车3.4万亿韩元负债中的2万亿韩元,最终上汽接手双龙。
1、大宇汽车和双龙汽车均是百病缠身,收购是弱弱联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大宇难以挽回双龙的颓势,在加上大宇自身盲目扩张,导致企业资金链极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