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迎秋:上南合作有典范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 10:20  车世界·汽车产经报道

  吴迎秋

  被称为“上南合作”的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联合重组已经整整一周年了。这一年中,双方合作的顺利与否,愉快不愉快,有否达到预期目标,一系列的问题再次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来机场接我的司机师傅是南汽的老职工,我们的话题自然是合作后的感受,特别是上汽来了之后,南汽人感受的“敏感话题”。“我们只看是否能给职工带来好处。”听得出来,师傅对一年来的工作还是满意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南汽党校统计,在过去的一年中,有10%~18%的员工涨了工资。上南合作之后,原南汽集团1万多名职工,在进行机构、人员、体制、机制全面调整的情况下,没有裁员、没有下岗。与此同时,上汽先后注资46个亿,全面启动了生产经营。

  记得一年前,上南合作签约那天,我与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在北京交流后写了一篇文章“大智慧、大勇气、大挑战”。其中特别提到了合作之后的大挑战,即双方是否真的能走到一起,实现发展。说心里话,中国汽车的联合重组很难,而且之前可以说几乎没有全面合作的成功案例,加上此前上汽和南汽为了“罗孚项目”差点走上了对簿公堂的地步,联合重组之后的挑战是相当大的。

  在南京,我接触到了原南汽的职工,并与他们进行了交流。他们中有的是原南京菲亚特(南菲)现在为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的职工,有的是原南汽名爵公司的职工。可以听出来,他们对一年的感受完全是实话实说。“合作刚开始,职工普遍人心惶惶,‘上海人’来了之后自己的岗位能否保得住?是否会被另眼看待?”一位原在南菲工作的职工说出了当时的担忧。“很快,第一批人员组织到上海大众培训,又有的员工猜疑为啥没有轮到自己。”“到上海接受培训没几天,面对从来没有过的工作强度,有的员工受不了了,甚至产生了回南京的念头。”“到了4月份,第一辆车下线,大家都非常开心;但是到了8月份,一上量,大家感觉节奏太快了,又产生了一些波动。”每个员工的话的确让我感到了上南合作初期曾经遇到了反反复复的问题和矛盾。

  谈到这些问题和矛盾,上海大众党委副书记余良坤深有感触。余是上南合作后被派到南京筹建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的具体负责人之一。他说,去南京前胡茂元曾找他们谈话,强调了文化融合的难度,要求他们认真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不仅是工作上,还要从生活上关心。谈到这些波动,一位来自名爵的工段长说,当见到各级领导时时刻刻出现在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中时,大家的心里就慢慢踏实下来了。“到现在,与‘上海人’之间的心理差距也就基本消失了。”

  上南合作一年,让参与其中的每个职工感慨,也让每个关注它的人感慨。在某种程度上,关注上南能否合作顺利,其实更多地是在看上汽方面如何做。

  上南合作一年,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矛盾,平稳顺利地实现了对接,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记得2007年签约时,有行业领导就对我说,接下来的工作不好办。一万多人的吃饭和稳定问题,还有那么多的供应商和经销商问题。他说,“就算上汽有钱,也可能填不平”。

  就在这两天,媒体报道河北三鹿集团破产,大批供应商、经销商集体要债,最终由政府出面摆平。而上南合作一年,群体性事件一个没有,政府也不用操心出面解决企业员工的利益问题。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当地公安部门曾经担心会有突发事件发生,连防止预案都想好了,结果什么事也没发生。上南合作融为一家,上汽首先做到了家里的事在家里解决。

  联合重组,一定要从文化融合下手。上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而这中间最重要的是,上汽抓住了姿态的环节。在南京,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对我说,上南合作最难的不是资产问题,人是最重要的,人的文化融合是最重要的。说文化融合可能很玄妙,说文化融合要思想工作来实现又觉得太空洞。合作之前,双方文化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有的南汽人自己也还不服气,为啥就要听别人的。而从上汽来看,发展是硬道理,谁有利于发展就听谁的。而从合作一年的过程看,上汽没有这么做。陈志鑫是全面负责上南合作项目的“操盘手”,他说,刚进入南汽时,要求所有上汽来的人都要放低姿态,虚心倾听南汽同事们的意见。谈到这点,余良坤也说,对于上海大众,宁愿总部紧缩,也要优先考虑南京。而胡茂元更是把它作为一项纪律来规定大家,当南汽员工与上汽员工发生矛盾时,上汽要礼让!由此可见,文化融合不是谁说服谁,而首先应该是谁感动谁的问题。上南合作中,上汽明显处于主动强势地位,这个感动很重要。上汽的低姿态,甚至是牺牲在这一年中是十分明显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文化的融合进程。

  联合重组要尽快见成果,一定要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文化融合紧密结合起来,要让职工得到实惠,更要让职工看到希望。一位南汽的老同志听说我去了南汽,发来了一条短信,说了南汽的变化。他认为过去南汽的失误在于失去了造汽车的感觉,越干越迷惑,越干越没信心。我同意这位老同志的观点。这次在南京与员工交流,听得最多的一句也是“真正体会到大规模、大生产的感觉了”。的确,听了胡茂元谈下一步的打算,也听了陈志鑫谈了新的上汽集团的设想,上南合作的下一个阶段一定会带给大家一个全新的“南汽”。

  (本栏目作者系易车集团高级副总裁、媒体委员会主席)

(编辑:王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