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访谈>正文

宋磊:中国模块化外包研发做的有点过头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6日 17:42   新浪汽车 字号:

宋磊:中国模块化外包研发做的有点过头了

    主持人陈怡静:一个要抓住精髓,改善,动态的过程,一个是人才方面,宋老师对中国车企有什么建议。

    宋磊:两位说得非常好,毛总讲的,我个人接触过汽车行业的高管,能把技术上的问题和管理上的问题讲到前端很少,他的要点是战略性采购和竞争性采购怎么来分配,这是在企业战略内和外最先最前沿的问题,TPS本身对这个问题倒有一个回答,我观察到很多汽车行业的高管,没有把分析重点放在这个层次上,不在一这个层次上把握问题,汽车行业是做不好,张老师讲的非常好,我补充一点,张老师所改善,给丰田高峰期每年带来3亿元,对蓝领,对普通员工的重视,每年给汽车企业带来三亿美元的纯利润。

    回到我自己的观点,这次是机会也是挑战,站在水平线上是同一个起跑线是机会,机会了,进入新的汽车时代。挑战在哪儿,挑战和机会是同时存在的,就像个硬币两面一样,刚才讲了比亚迪,做到全国第三销量暂时的,我说它的做法就是用生产模块型产品的方法生产汽车,这背后有危险的,直观一点讲,模块化、标准化,基本上在同一个意义上使用。丰田出的问题,比亚迪都能出,因为核心件都是一样的,关键零部件,比如刹车零件,所有车型可能都用哪一种,如果它召回的话,也是全部召回的问题,这次丰田的问题,掉到标准化陷井里,如果我们国家有召回制度的话,恐怕很多卖得很好的企业也会掉到标准化陷井里,这是第一个很直观的启示。

    刚才讲整个汽车向模块化进展过程里,对我们是有好的一面,某种意义上跟先进企业拉平了,但是我们发现咱们本土的企业把模块化的过程人为地加速,我自己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在清华大学做汽车的,叫葛东升,他做过研究,他观察南方的中国车企怎么解决开发新车过程中,刚才两位提到中国开发新车特快,常规36月,我们半年能弄出两个。我告诉你为什么?葛东升做这个研究,汽车当中最复杂的动力总成这块全外包出去,刚开始外包出去是正常的,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仔细研究的话,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的车企开始出现分化,一种是永远外包,困难的东西全给外国企业,给我总成好了,集成好了,卖给我。这个东西是什么概念,两个复杂的零部件,弄成一个,当成一个来处理,当集成拧成一个模块。还有一类企业,出发点也是这样,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逐渐积累技术能力,对外资的依靠越来越低,还有外包的比例,但是很大一部分在内部做了,所以我们观察中国南方车企开始分化。在这个过程里,技术能力也就不一样,长期外包给德尔福,德尔福做得越来越好,你什么不知道,如果包给德尔福一部分,逐渐自己做一部分,通过德尔福外包学两个件捆在一起,这是核心技术你就掌握到了。长期来看,恐怕对市场的表现有影响,短期也许是那种卖得更好,但是长期来看不好讲。我们看在这个时代里,模块化、标准化这个事有好处,有坏处,我们看到有些中国企业做得有点过头。

    主持人陈怡静:总结三位观点,毛总认为这个事情对中国最重要的教训在于你在推广过程中,在扩张过程中,战略合作伙伴还是竞争的合作伙伴,应该是怎么样的战略思考放在战略上的层面。张志勇老师觉得在人才改善方面,宋老师讲的在技术核心力量,包括模块化生产当中一些问题要注意,我们今天之所以在车展期间,大家看到中国车市一片大好情况下,我们睁着无数双眼睛看全球车市,丰田第一神话破灭的,我们睁着眼睛看很多存在的问题、机遇和挑战,感谢三位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丰田召回中国启示录的访谈。谢谢三位,谢谢大家关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编辑:sunruin)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