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荣威2009年渐入佳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 07:30  第一财经日报

  荣威2009年渐入佳境

  赵奕

  如果要在年初以来各大乘用车公司的销售业绩中,找到一家成长冠军,非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下称“上海汽车”)莫属。截至9月,上海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187%,力压比亚迪153%的增长率,成为冠军。

  上海汽车的爆发因素来自三方面:原先过小的销售基数,让销量增长比其他车厂相对轻松;今年国内的汽车销售井喷,则提供了爆发性增长的背景;荣威550 (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 带头之下,上海汽车终于找到了一款可以“走量”的车型。

  服务为王

  “自主品牌拳头产品荣威550,1~10月销量超过6万辆,预计上海汽车双品牌全系车型全年销售超过9万辆。今年,上海汽车MG名爵品牌和荣威品牌在不同的品牌定位下取得了新的进展,双品牌建设已进入规模化的产出期。”上海汽车副总经理蒋峻对CBN表示。

  当蒋峻开始负责上汽自主品牌的营销工作后,近3年时间,直到现在眉尖才得以舒展。这不仅是因为靓丽的销售数据背后,上海汽车开始扭亏为盈,更重要的是上海汽车通过今年的发展,为未来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今年7月30日,荣威在J.D Power亚太公司2009年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调研(下称“CSI”)报告中,获得了第四名(846分),仅次于广州本田、雷克萨斯、奔驰。在所有品牌中,仅有18个超过平均分,而18个达线者中只有一家自主品牌,就是“荣威”,其余均为进口品牌或者合资品牌。

  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调研,用以衡量车主在购车的12~24个月期间,对中国市场授权经销商提供的保养和维修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报告评测了5个主要因子:服务质量、服务后交车、服务启动、服务顾问以及服务设施。

  调研发现,高水平的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能同时为制造商和经销商带来“回头客”,在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较高的品牌中,高达34%的客户表示“一定会”向亲戚朋友推荐自己使用的汽车品牌,另有16%的客户表示他们“一定会”再次购买该品牌的汽车

  荣威,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像诸多独资、合资品牌一样,搭建自己的产品金字塔,将550作为基石,而750扮演着塔尖的角色。未来荣威轿车的拥有者,将总能在这一品牌的产品序列中,找到自己的“下一辆”车。

  在CSI颁布不久,SSI(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指数)得以颁布,荣威品牌再次惊艳四座,位列此项调查第一位,这项调查旨在考量客户在购车过程中所享受到的服务。荣威在品牌建设方面已经落实到销售及售后的每个细节中,远远走在了自主品牌前列。

  确立品牌形象

  除了J.D Power的评定,也许销售数据最能说明荣威品牌的变化。9月,荣威550销量冲上8000辆大关,成为中级轿车市场真正的王者,联系到荣威550高昂的价格,自主品牌轿车也许在荣威身上找到了“感觉”。

  过硬的品质和卓越的品牌形象,让荣威摆脱了自主品牌价格战的泥淖,找到了一种途径来实现“溢价”。在这里,自主品牌与廉价、质次、服务质量差、外观土气、技术含量低等关键词毫无关系。荣威是通过大量细节工作,让品牌的形象慢慢确立起来。

  不过,外界依然有疑问,上海汽车旗下原先同根同源的荣威与MG名爵,它们两者该如何区别。

  “荣威品牌定位于目标国际化的自主品牌,坚持品位与科技。MG品牌定位于‘个性、创造力、气质’,不断追求创新,塑造品牌经典。”蒋峻对CBN表示,上南合作近两年来,经过统一后,现在上海汽车要做的就是将旗下两大品牌原先不太鲜明的形象,变得清晰起来。

  除了在品牌定位上下工夫,今年蒋峻为上海汽车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荣威、名爵的并网销售。目前,在一二线城市,仍旧维持原先的分网销售;在三线城市,开始进行并网。

  “荣威和名爵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网络合并。我们力图在消费者看不到的销售后台进行整合。例如零配件体系、客户应答中心,虽然服务于两个品牌但可以用一个团队来完成工作。”蒋峻表示。

  目前,荣威已经签约190家经销商,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MG名爵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已签约132家经销商。服务网络的完善使得荣威和名爵在品牌建设上,已经逐步具备向合资大厂挑战的资本。

(编辑:大道无形)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