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能源关键技术是关键 实现只能期待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8日 08:33  汽车观察

  新能源不等于一夜间的财富。在概念与现实之间,核心技术的突破成为其未来的决定性因素。抛开短期见效的资金上涨背后,新能源真正的价值应该是:引领后石油经济时代向前。

  文=本刊记者 黄蓓蕾

  8亿增长到50亿的投入,涉及200多家整车厂、供应商和科研院所,现在提起“新能源”,它已经不是陌生的词语,摇身一变,成为一项新的“全民造车运动”。

  今年开年以来,在虚拟的股票市场,“新能源”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热门的板块之一。4月上旬股市跌宕起伏,最终顽强收红,沪综股和深成股已经连涨了4周,新能源板块是带动大盘逐波上涨的主力。这些“表象”无疑进入了安邦集团信息师刘长石的眼中,他已经关注新能源板块3年时间了。

  每天刘长石都会盯盘,查看这些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表现。拿孚日股份来说,4月9日收盘为8.93元,次日开盘则涨到9.11元,当日下午15时是9.72元。这家以家用纺织品为主营业务、兼营热电、光伏及农业化工多元化产业、和新能源有关的企业近段时间都表现出稳中见涨的态势。

  这仅是一家和新能源“沾边”的相关企业,实际上,在A股较大幅度反弹的2009,新能源汽车企业更是名列A股涨幅榜前列。效应是连环的,无论是二级市场还是创投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它都尽显一股“牛劲儿”。

  嗅觉灵敏的投资者,无疑注意到这一切,他们期待着,新能源概念能够一夜之间带来财富。

  热潮非“空穴来风”

  “事实上,这波新能源热潮绝非空穴来风。”如果将来有一天新能源真的取代现有的高碳能源模式时,应该不能忘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功劳,在他上台后,就刮起了“新能源”风潮,用他的话来讲就是,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就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就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

  他把涉及数千亿美元的新能源投资作为挽救美国经济的最重要筹码之一,并将发展可再生的新能源定位为美国经济复苏的“发动机”。

  奥巴马新政,在新能源上投入的力度相当于过去8年来的总和。这种政府投入的力度已经在普通投资者的心态上产生了影响,在“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投融资论坛”上,该基金董事总经理蒋晓冬就谈到他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因为他们在美国投资的几家企业,都融到了很多钱。

  而在蒋晓冬看来,作为投资者,投资新能源有两个数据不可错过。其中一个数据是,2002年到2007年,全球通过新能源或者与新能源相关产业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大概有5000亿美元,而相关并购涉及1000多亿美元。这对投资者来讲是非常大的诱惑。另外一个数据是,在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大概有10个行业分类,在过去50年时间里,能源行业的净收益率是在10个产业里面最高的,平均年回报率将近13%。“所以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从微观层面来看,新能源投资将成为今后五年的重点,是有根据的。”

  实际上,资本市场的繁荣也带动政策的不断推行,欧美等国也将发展新能源作为目前的“头等大事”,欲借这股“新势力”更快地走出经济危机。

  中国政府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对这场划时代的革命全身心投入。2009年的“两会”话题中,“新能源”成为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经济领域之一。中国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会上大声疾呼,加快发展新能源,以免错失全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宝贵机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也在中国科学院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预言,人类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在世界金融危机中酝酿,而新能源将是这场革命的关键突破口。

  就在4月10日,《汽车观察》记者联系工信部时,相关负责人也透露,他们正召集日产通用比亚迪、戴姆勒、国家电网等巨头及参加电动车示范运行的13个城市的工业主管部门,在北京会商电动车的产业化和配套问题。会商后,电动车的基础设施如何建设有望初步定调。

  这在刘长石看来,如此大规模的召集,确实比较少见。可能是国家给的任务比较重,工信部不得不加速推进。因为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目标显示,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网络“前车之鉴”

  “现在全球从政府到企业都在热炒‘新能源’的概念,而非汽车产品本身。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新能源‘牛’起来也是必然的;但盲目的跟风只会加速泡沫的产生,毕竟这个领域现在还是要靠核心技术的。” 刘长石告诉记者。

  新能源目前的状况就如同当年互联网一样,1998年,美国互联网公司上市40家,而1999年,新上市的互联网公司高达309家。其股票价格平均上涨了2.5倍,其中15 家上涨了10倍,有1家上涨了29倍。各种媒体上不断看见某网站如何进步,另一网站如何飞跃的消息。所有的网站都在告诉人们一件事——他们离成功不远了。

  而现在的新能源也正是这种态势,以二级市场为例,2009年1月以来的A股较大幅度反弹中,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如安凯汽车、福田汽车),还是新能源相关企业(如德赛电池、西藏矿业),都名列A股涨幅榜前列。而VC、PE投资市场中,新能源板块也被看好。1月13日,新业太阳能逆势在香港IPO成功;3月,正泰集团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拿到了总金额达5000万美元的私募融资。确实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资本市场持续走低,这些亮眼的态势显得难能可贵。

  互联网资本市场的一片繁荣,当人们还来不及回忆,2000年4月,它就迎来了可怕的冬天:网络像肥皂泡沫一样,瞬间就破碎了。在一个交易日内,纳斯达克指数突然下跌了355点,而道琼斯指数下降了617点,这是有史以来的最大跌幅,这预示着硅谷的繁荣时代正式宣告结束。直到现在,每每回忆起互联网公司受到重创的那一段经历,人们都不寒而栗。同年5月,欧洲流行时尚网Boo.corn宣告破产。6月,耀眼一时的网络超级巨星亚马逊宣布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将明显地低于华尔街的预期。8月,打折零售商美国价值网站(Value America)关闭。11月,Pets.com网站也倒下了……

  人们寄希望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寻找下一个投资热点,而新能源恰如其实的来了。

  和投资互联网一样,投资新能源也是投资未来。。美国资本市场慷慨的投入,使得互联网快速发展。1992年AOL上市以来,卡根集团对409家互联网上市公司进行了追踪研究。这些网络公司的初始股总值为2220亿美元。到1999年底,这些公司的市场价值增加到1.32万亿美元,上涨了近 5倍。其中,1999年美国新上市的网络公司市场价值达702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互联网产业市场总值的一半以上。在这么短时间内创造如此高的股市价值,是美国任何其他产业和技术行业都难以比及的。

  “对于新能源这个产业来说,新能源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核心技术是关键。”刘长石再次强调。

  过渡期必走之路

  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更多的是在短期投机心态,而针对这样的投资心理,有负责任的投资咨询公司也发出这样的“风险提示”。联合证券分析师黄未樵就告诫股民:由于新型动力汽车的发展短期内无法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多大的业绩提升,更多的将是交易性机会或是公司估值水平的上升,因此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产业发展对政策扶持的依赖度较高,目前政府的态度和政策尚未完全明朗,若支持、扶持力度明显低于之前的预期,产业发展或有波折;作为新兴产业,其产品接受度、技术成熟度、产品质量都还未接受真正的市场考验,整体风险尚难评估。

  抛开这短期见效的资金上涨背后,新能源真正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刘长石的理解是:引领后石油经济时代的向前发展,这是在全球环境保护之下的一个发展趋势。而他认为的“后石油经济时代”就是由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到来。

  这一新旧交替的转换也并非一日之功,汽车市场预测公司CSM发布的《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中国调查预测报告》中判断:“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过渡时间会比较长。”而其关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中期预测则是:到2015年,中国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 (不包括非道路用车和商用车) 的产销量将超过10万台,将占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的1%左右。其中,纯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将维持在2万台左右的水平。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除了在售价上的门槛之外,配套设施的建设是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难点。无论是插入式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汽车,都严重依赖城市快速充电网络。

  在《汽车观察》记者采访的多家汽车企业中,他们都明白,由于高昂的成本使得汽车企业不可能有动力去建设配套设施。某企业曾预测,建设一个充电站的成本需要20万元。充电站的数量、位置所体现的便利性要与加油站相当。以中石化湖北省约1000个加油站为参照,同样数目的充电站需要支出约2亿元,在全国布满网点则需要十数倍,而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承担这个成本。因此在新能源的推广过程中,政府对于基础充电设施建设的支持显得尤为关键。

  电池是新能源最大的瓶颈,而中国的现实是,即便技术突破了,还存在一个量产化以及产品一致性的问题,所以又需要时间,10年-20年都有可能。CSM大中华区汽车市场预测总监张豫认为,等到技术都成熟后,如果油价依然在150美元以下,电动车也只不过是多种车型中的一种而已,至多是一种良好的补充。而那些只专注于电动车的企业能不能撑得到见到胜利曙光那一天就成了疑问。

(编辑:梁蒙)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