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能源汽车,中国车企联合研发的契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4日 09:28  盖世汽车网

  作者:盖世汽车研究院

  近日,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表示,国内车企应该联合研发。他说,国际上的汽车企业研发技术基础强、资金投入大、合作程度高,国内汽车企业不仅研发经验积累少、资金投入小,并且缺少合作,资源较为分散。据了解,世界汽车巨头的研发费用比例一般都超过了4%,而国内的研发费用比例普遍在 2%以下。

  "世界上各个企业虽然存在产品竞争,但在共性平台上都纷纷合作。"他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本来资金就少,不应该再搞同质化研发,甚至是低水平的重复研发。"例如电池技术的研发,类似这样的共性技术,国内汽车企业完全可以联合开发以降低投入,集中攻关、共享成果。上汽集团愿意跟中国的同行,包括世界上的整车企业进行联合开发。"胡茂元说。

  【要闻点评】

  1、对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有德机械中国区首席执行长刘小稚也有类似的观点--(在新能源汽车上)自主品牌可以联合起来做,强强联合,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的特色,不同的自主品牌开发不同的部件。

  2、业内很多专家都认为,中国政府在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应该重点支持少数几家企业,而不应是"广撒网"式,看上去支持到了很多企业,但实际上给每个企业的支持都是杯水车薪,实在不足以支撑新能源汽车研发所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

  3、中国本土车企会不会像刘小稚希望的那样,各自开发不同的部件,或者如胡茂元希望的"国内汽车企业完全可以联合开发"?基本上很难,除非有政府推动,而且如果要联合研发,企业间必须对研发哪一种"新能源汽车"以及时间期限达成共识,另外极可能还会有外资零部件企业(或者技术、人才有国外背景的中资零部件企业)参与。反而本土车企和外资企业的合作研发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4、其实,不管是中国的整车还是汽车零部件行业,都普遍缺乏联合研发。业内专家也多呼吁要进行联合研发。不能做到联合研发(以及联合采购)的背后,更多的体现了中国汽车业大部分企业还处在引进、借鉴国外技术的阶段(甚至引进或借鉴的技术都大同小异),没有掌握一些技术标准,甚至一些核心技术,也体现了中国汽车市场"战国"纷争下的各自为政。而新能源汽车而中国本土车企提供了相对可能性大一些的联合研发的契机,如何在新能源车这场翻身仗中打好,有相同志向(比如都要研究电动车)且利益冲突不是很大的企业该好好考虑联合研发的具体计划了。

  5、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成本之高,不仅让整车厂感到了压力,也让一级供应商备感压力。整车企业和一级供应商发表的看好某类新能源车、不看好某类新能源车的言论,更多的不是对这种新能源车本身的评价(虽然看上去也很有道理),而是对自己在某类新能源车方面的技术积累以及由此引发的成本的信心或担忧。但是也有的一级供应商,比如中国本土的万向和万得都在研制电动车,似乎在跨进整车行业,但因为整车行业的利润(不及零部件业)和经营方式(与零部件业极其不同),这样的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展示自己有造整车的实力,有与整车企业同步或超前研发的实力。国内本土整车企业可以考虑与这样的企业在新能源车方面进行联合研发。

(编辑:梁蒙)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