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终究是不平凡的一年,当一季度国外各大主要汽车消费国家依然萎靡不振的时候,中国乘用车市场却一枝独秀,乘用车上牌以同比增长20.6%的速度猛增,迅速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
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国外厂商纷纷带着手中重量级车型亮相车展,试图抓住中国车市这根“救命稻草”,尽早摆脱惨淡之极的全球销量数字。
那么,中国车市一枝独秀的底气何在呢?又是哪些因素支撑着整个中国汽车市场一季度繁荣昌盛的呢?谁又是引领中国车市走出泥潭的中坚力量呢?笔者将根据一季度乘用车销量情况,逐一解答以上问题。
新浪汽车讯 2009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上牌218万辆,同比增长20.6%。这是2007年四季度以来,国内乘用车市场首次回到20%以上的同比增长。
北京波尔卡汽车咨询公司提供数据显示,一季度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同比增长33.8%,几乎贡献了一季度全部上牌增量,而自主品牌正是得益于此,乘用车市场份额达41.6%,超过政府出台《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到的40%目标。
另外,一季度乘用车上牌同比增长超过40%的10个省份均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它们是一季度中国车市增长的中坚力量。
一季度上牌量“达标”4大目标 自主品牌呈现粗放式增长
自主品牌低排量轿车单一车型上牌量不足韩系车三分之一
对于2009年一季度汽车市场火爆的情况,有关专家纷纷表示,今年一月开始实行的汽车振兴计划,是点爆这次乘用车市场的导火索。
从排量上看,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一季度同比增长33.8%,几乎贡献了一季度全部上牌增量。
由于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热销,《规划》中提到的两大目标:1.5升排量以下占40%以上份额和1.0升排量以下乘用车达到15%以上的目标已经基本达到。其中,1.5升排量以下乘用车一季度的份额达41.7%,超过目标,而1.0升排量以下乘用车的份额一季度达14.7%,也接近目标。
另外,《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到要扩大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当中也有两个目标,即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超过40%,其中轿车超过30%,一季度自主品牌的表现也基本上达到了目标。
一季度,自主品牌在微型客车及1.6升以下排量乘用车热销的促进下,乘用车市场份额达41.6%,超过规划目标。而自主品牌轿车一季度市场份额也达到27.8%,力压日系品牌,首次占据轿车市场首位,离规划目标也仅一步之遥。
然而,从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前几年的表现来看,其一贯表现得起起落落,2006年以来,自主品牌轿车在下半年的表现往往不佳,均只有20%左右的份额,相比于日系品牌的节节攀升,韩系品牌逐渐地走出低谷,自主品牌前面的路依然不平坦。
波尔卡汽车分析师唐静分析,自主品牌这种大起大落的表现,源于其车型表现的不够稳定,自主品牌轿车中除了比亚迪F3和奇瑞QQ能够一直维持良好表现之外,其他轿车车型表现大都不稳定。
在自主品牌轿车中,接近90%的上牌量来自1.6L排量及以下车型,这个级别车型2009年一季度同比增长高达51.5%,这么高的增速并非源于各自主品牌车型的良好表现,而是源于2008年以来大量自主品牌车型的投放。
目前,自主品牌共有1.6L排量及以下轿车车型45个,其中15个为2008年以后投放的车型,而同级别的韩系品牌,2008年以来仅投放一款1.6L及以下轿车,其该级别一季度同比暴涨76.0%,超过自主品牌增幅。
这种通过不断上市新车的粗放增长方式,使得自主品牌的效率远低于竞争对手。2009年一季度,自主品牌1.6及以下排量轿车单一车型平均上牌不到每月3000辆,而韩系品牌该级别单一车型平均上牌量达到每月近万辆,为自主品牌轿车3倍多。 文/新浪汽车 王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