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月新车上牌8199辆 年中车市可能探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 09:09  大洋网-广州日报

  记者从东莞市车管所了解到,3月东莞新增上牌机动车数为8199辆,环比2月增长1109辆,比1月份的7785辆多了几百辆。随着经济的回暖,东莞车市也表现得比较活跃。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车市回暖、销售回升、汽车销售走出低谷的消息也逐渐多了起来。东莞车市真的走出低谷、完全回暖了吗?

  记者调查了解到,2009年一季度的汽车销售确实比2008年年末那段时间好卖,特别是经济型轿车热销程度可与去年同期相比;但预计车市完全回暖则为时尚早。

  经济型车一季度销量最好

  “我们1月、2月、3月的汽车销量分别是141辆、129辆和151辆,4月份前10天的销量已经超过50辆,预计4月份可超过150辆。”上周,天津一汽东莞东众车行市场部经理钟表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已经完成厂家制订的2009年全年80%的销售任务,热销的主要是09款威志、威乐和夏利等经济型车。钟表说,进入2009年后,车行不再亏本卖车,也很少降价。一方面是厂家没有定出很高的销售任务,另外目前消费旺盛,产量跟不上,加上国家政策购置税减半等,其实优惠已经不少。

  今年一季度,排量在1.6L以下的经济型小排量车出现热销局面。不少车型因内地市场需求旺盛,东莞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前3个月的汽车销量,让许多4S店负责人超出预期。“从实际销量上看,3月比2月、1月都好,这说明销售的确有好转迹象。”东莞华多利车行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对寮步和南城多家车行调查发现,就车市价格而言,无论是经济型车,还是中级、高级车,优惠价格年后已经全面回调,原来优惠2万元现在可能最多优惠1万元;当初优惠8000元,现在可能也就2000~3000元,往年春季出现的降价潮,今年更是没有出现。在车市淡季中,经销商却明显感到旺季来临。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一季度3月份车市表现最好,主要受益于国家政策利好的刺激。继购置税下调等政策之后,东莞车市再度迎来了4月1日大城区全面禁摩的契机。有商家指出,一季度东莞新车上牌总量不错,主要是经济型车和可享受购置税优惠的车辆受益,相对其他车型,虽然有好转,但并不是非常明显。

  “五一车市不会大规模降价”

  再过半个月就到车商期待的五一了,往年每到五一前商家都会推出一系列优惠,希望借助假期创造销量奇迹。“我们连厂家给的返点都让给消费者了,就算五一假期,在车价上也不可能有太多优惠,最多送点精品或者保养票。”不少经销商表示,目前车市逐渐回暖,库存车又不多,大规模降价不现实。

  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东莞车商轻易不说降价。“如果你买老款迈腾,我们最高的确可以让利3万多元,去年年底也是这个优惠。但新迈腾刚上市,我们五一会有优惠,但降幅不大。”一汽大众东莞捷达通车行总经理安元元告诉记者。他解释说,去年汽车厂家产量过高,库存大,不得已年底为了清货才甩卖。今年许多厂家都调整了产量,经销商没有库存压力,也就没必要通过价格战来卖车。

  “一些即将推出新款的老车会借助五一,优惠幅度可能会大一点,但多数车价格都会比较坚挺。”东莞中汽南方车行总经理周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要比预期好许多。但对年中的车市,不宜太乐观。

  周新说,目前他们的XF捷豹、S80、路虎等车型都很热销,某些车还需要等两三个月才能拿到货。就豪华车而言,中汽南方今年2月、3月的销量与去年同期持平。

  年中或二次探底

  “从销量情况看,现在的确开始有好转。但我认为这个回暖的迹象只是暂时的,可能会持续到五一,真正考验经销商的将是年中的6月~8月。”东莞永濠车行总经理杨群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他们车行目前平均月销量在80辆左右。如果说车市回暖,可能内地城市比东莞好许多。

  杨群说,东莞目前经济大环境虽有所改善,但出口呈下降趋势,仍有企业倒闭、开工不足,这些都会影响到对汽车的消费。2月、3月东莞车市有了不错的表现,主要还是经济型车销量好一点,起亚、通用、大众以及豪华车销售,仍面临着一定压力。“我仍认为,年中车市可能有二次探底的可能,那时候经销商可能会对部分车型采取降价举措刺激消费。”   文/记者薛伟

(编辑:刘子千)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