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史说中国汽车30年:资治通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 11:59  金羊网-新快报

  《资治通鉴》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而这部由《新快报》汽车测评周刊主编的“中国汽车工业合资30周年”之《资治通鉴》,也希望能够通过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知名汽车企业的兴衰成败,悲欢离合,以及它们合纵连横、开疆拓土等的经验与教训来教育汽车界。

  第1回

  小平同志拍板准合资 大众汽车孤身闯中国

  话说改革之初,小平同志力排众议,高瞻远瞩,作出“轿车可以合资”之宏伟决策,上海大众由此而生,开始了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幸福时光。

  大众在中国有着极其辉煌的、令通用、丰田等巨头羡慕的过去。但自2001年以来,由于价格上的劣势,这家公司面对来自通用、本田等企业的激烈竞争时束手无策,其国内市场的份额从47%下滑到17%。痛定思痛,痛何如哉?阵痛之后,大众在中国市场上开始醒悟:群雄四起之下,只有加强本土化开发以及模式化生产概念才是新的希望。

  有诗为证:

  混沌初开勇合资,是非成败转头空。

  一车风行数十载,扎根本土可称雄。

  对大众来说,由于德国和中国企业文化上存在差异,如果不改变生产理念、产品和市场战略乃至企业文化,即使市场趋于成熟,大众能否被未来的理性消费者接受,也是一个未知数。

  第2回

  数箭齐发拼命战车市 通用汽车后来者居上

  上回说到大众汽车抓住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的良机,一举进入中国,并开启了中国车市的“大众时代”。而如今,30年过去了,中国车市群雄并起,那么谁又能够将当了20年老大的大众汽车赶下“皇帝的宝座”?

  虽然12年前才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中争得一个名额,但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绝对是一个后来居上的经典案例。与大众“一招鲜,吃遍天”的常用伎俩相比,通用汽车反其道而用之,以多品牌战略迅速打开了局面,并让大众汽车翻身落马,瞠目结舌。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通用朝不保夕,命悬一线。而中国可以说是其未来翻身的重要市场。

  有诗为证:

  千军万马聚中原,群雄逐鹿通用出。

  今日终遂凌云志,窃笑大众不丈夫!

  没有谁无缘无故会成为老大。对于通用汽车在中国的表现,能否撑过金融危机则是最为值得关注的。

  第3回

  见缝插针接手老标致 本田汽车旗开又得胜

  上回说到通用汽车凭借多品牌战略而后来居上,挤走了大众曾经庞大的市场份额。而作为日系车最早最成功进入中国市场者,本田汽车瞅准时机,接手原广州标致的烂摊子,从而盘活一盘棋的经典故事则更为令人津津乐道。

  东风本田和广州本田犹如本田在中国的左右臂,当强有力的右直拳(广州本田)向对手发起攻击时,更具杀伤力的左钩拳(东风本田)紧接在后,这是拳术中常用的连环拳招,也是外来汽车巨头在中国惯用的战略布局。深入分析本田汽车的行事风格,可以发现,本田在全球的发展战略就是以“稳”为主,在中国汽车市场,本田也是步步为营的模范。

  有诗为证:

  滚滚长河东逝水,浪花淘尽是英雄。

  江山代有才人出,善谋良机方成名。

  当你有且只能有有限的两个选择,而市场又容不得你磨磨蹭蹭三年五年后再作出决定时,你会怎么做?本田汽车显然绝对是一个嗅觉灵敏、却又沉稳干练的榜样。

  第4回

  审时度势南北局中局 合纵连横丰田玩太极

  上回说到本田的见缝插针,为后来的日系车开疆拓土起了表率作用。实际上丰田汽车属于明显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不过,长袖善舞的丰田,通过巧妙的合纵连横之计,如今在中国市场上也是如鱼得水。

  四川丰田是一个商用车项目,难成气候;天津丰田的地域性色彩太强,而丰田公司给天津的两个车型,都没有在市场上引起轰动。这使丰田公司郁闷之极,精明的丰田公司又一次实施了重大战略转变。它首先促使疲惫不堪的天津汽车工业同一汽集团合并,然后是四川丰田,最终与一汽集团通过战略调整,实现了合作。而丰田与广汽集团也最终合作成功。至此丰田以天津、广州、上海、成都为核心,形成了汽车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一体化产业链。

  有诗为证:

  合纵连横战列强,

  谁言后来难反攻?

  江山如画看豪杰,

  丰田布局堪称雄。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佛语的宿命观隐约含着一股悲天悯人的无奈,而丰田汽车却显然在五百次的回眸后,得到的是一个紧紧的拥抱。

  第5回

  “一夫一妻”产品终取胜 多子多福日产巧布局

  “多生孩子好打架。”中国人信奉多子多福的家庭信条。而日产汽车刚刚来到中国,便很快读懂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而且将之用在其产品布局上。

  与丰田的南、北作战,“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四方布局不同的是,日产的乘用车在中国只有一家合资企业“东风日产”,两个生产基地:广州与武汉。与丰田走的“渠道为先”套路不同的是,日产走的是“产品取胜”路线,即用王牌产品来拉动企业的快速发展。迅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让日产见缝插针,近年来推出了多个品牌的汽车产品,成为中国市场成长最快的跨国公司之一。

  有诗为证:

  坐拥华南成大业,

  狼群战术扭乾坤。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东风日产初入中原,就以多品牌战略来整合企业资源,只用5年多的时间便突破百万辆产销大关,该战略不可谓不强。

  第6回

  中国入世现代抢先机 物美价廉摸透中国心

  韩系车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答案是物美价廉。作为中国加入WTO后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现代在诸多跨国巨头重兵布阵的格局下突围中国市场,凭的是低廉的价格。

  要知道,韩国汽车技术大都源于美日,在技术先进上不占优势;在中国的口碑也平平,品牌号召力没法和通用、丰田、大众比。技术实力一般的现代汽车,深谙消费者心理学,其同级车的价位让国人爱不释手,“北京现代神话”由此而来。

  有诗为证:

  物美价廉耍心机,

  市场为王别无它。

  旧时王谢代步车,

  驶入寻常百姓家。

  价格营销永远是双刃剑,当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已经闭关修炼到完全掌握了价格这种武器的时候,它们“出生牛犊不怕虎”的拼杀,已经给现代造成了足够大的压力。

  第7回

  厚积薄发迎头猛追赶 后来居上福特紧布局

  中国日益增长的汽车市场似乎注定让美国“大兵”汗颜。继底特律老大通用姗姗来迟之后,老二福特也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睡过了头,错过了中国汽车市场精彩的一幕喜剧。

  作为世界第二汽车制造商的福特,直到2003年才正式进入中国轿车市场,声音一直被汹涌的车海浪潮所淹没。战略的延误,迟到的步伐,令福特失去先机连连失手。更为无奈的是,一场金融风暴,让老福特生命垂危,中国的战略也变得前途难测。

  有诗为证:

  努力不怕起步迟,

  厚积薄发亦有道。

  逆水行舟进则退,

  含英咀华终赶超。

  从在中国市场屡挫屡战到前景光明,福特已经开始了在中国市场的加速追赶。但能否躲过金融危机,事关福特生死。

  第8回

  奥迪、宝马、奔驰都是高端豪华车,各有特色的三者中,独以奥迪长期押宝中国公务车市场。“官本位”的消费文化理念,成就了奥迪。我们不禁要问,假如没有公务车消费,奥迪还剩下什么?

  在中国汽车市场,这个命题似乎对奥迪有点残酷。但作为最早入主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品牌,奥迪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更多在于中国“官本位”的思想,其次才是车。

  有诗为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奥迪成功真面目,

  只缘定位官车中。

  奥迪的成功,显然与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密切相关。但若奥迪仍不思求变的话,宝马那句“宝马的对手只有奔驰”或许也会在中国市场上得到应验。

  第9回

  上南合作政府拉郎配 惊世重组车企抱成团

  2007年底的上南合作,堪称中国车企大重组之经典。尽管其中遍布政府调控之手,但这种对双方都有利的“包办婚姻”从目前来看是甜蜜幸福的一段姻缘的开始。

  尽管政府拉郎配的做法让一些有识之士觉得这种行政调控方式欠妥。但对于垂垂老矣的南汽来说,正所谓“上错花轿嫁对郎”,她的归宿目前看来是个好事。

  有诗为证: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上错花轿嫁对郎,

  上南合作是典型。

  第10回

  中国入世车企求自保 天一重组政府大调控

  上回说到2007年底中国车市的“世纪大重组”,其实在此之前的2002年6月,中国加入WTO的关头,震惊业界的“天一重组”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是记忆犹新,这也成为中国入世的首演。

  中国人是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中国汽车工业也是敢于直面WTO冲击的。于是,在中国入世时六神无主之际,一汽集团和天津工业集团开始了惊世重组。它的深层次内涵,将是一次国际对接的序幕。

  有诗为证:

  千年之交初入世,

  惊天一浪成首演。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天一重组”注定将成为中国车市难忘的历史。

  第11回

  克莱斯勒夹缝求生存 机缘不巧徒有浪荡名

  中国人是讲究机缘的。一件事情,即使你来得早,也不如来得巧;即使你最先抓住机遇,但不会充分发挥,最后也会空留遗憾,这也可以解释为机缘不巧。克莱斯勒在中国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克莱斯勒是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外国汽车企业,25年来它却依然是在中国品牌知名度最低的企业。金融危机让克莱斯勒再度陷入死亡的边缘,即使拿到政府的救济,但能否实现振兴,鬼才知道!

  有诗为证: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有芳草。

  郎虽有情妾无意,

  多情总被无情恼。

  当克莱斯勒结束与北汽的合作时,国人看好其与奇瑞的旷世奇缘,但金融危机让二者分道扬镳,这或许就是机缘不巧的最佳注脚。

  第12回

  傲慢偏见终究酿苦果 菲亚特转身洗心革面

  上回说到美国汽车三巨头之一的克莱斯勒在中国遭遇坎坷,流年不利。而远在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血统的知名车企菲亚特在中国的命运也是多舛之极。

  东方文化似乎是西方人难以读透的。所以,很抱歉,猜不透我的心,就请你离开我。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人,实在搞不懂中国汽车市场为何不喜欢他们自认为很漂亮的车型。菲亚特已经丧失了在华做大做强的绝好时机。

  有诗为证: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缺乏对中国市场的认识以及顽固地坚持意大利式的营销,让菲亚特自酿苦酒,后悔不迭。菲亚特需要换换脑袋了!

  第13回

  三江项目一朝被蛇咬 雷诺抑郁十年怕井绳

  固执的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兵败中国,最终卷土重来,而同属欧洲大陆更为固执的法国汽车巨头雷诺,则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和失意者。十几年前在湖北项目上的失败,让这个汽车巨头始终徘徊在中国市场大门外。

  徘徊已久的雷诺汽车,如今还是个看客。雷诺从1993年来到中国市场,已经经历近15个年头。在轿车项目上,说句玩笑话,雷诺可真正做到了“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有诗为证:

  且畏浮云遮望眼,只缘未到最高层。

  反应迟钝终有悔,轻装上阵事竟成。

  没想到雷诺是这样一个心理脆弱的孩子,一次的失败就放缓了前进的脚步。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容不能得犹豫。

  第14回

  标致雪铁龙浪漫入世 不谙国情奋起而直追

  法国人生性浪漫,幻想多于现实。法国车企自然继承了这个优良品质。标致雪铁龙在中国的曲折与摇摆,也是多情惹得祸。

  种种碰壁结果表明,PSA在中国的最大障碍是如何读懂中国人的心。面对产品过少的困境,PSA也在试图改变。但这么多年来神龙的产能规模一直在十几万辆徘徊,这让以神龙汽车为载体的PSA整个中国业务在竞争力上一直没有大的提升。

  有诗为证:

  人到情多情转薄, 而今真个不多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PSA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呢?PSA在中国的腾飞需要更多时间的等待。

  第15回

  嫌贫爱富马自达离婚 一汽长安平衡木难耍

  马自达是中国车市中最会见风使舵的角色。早前进入中国时的海南汽车,最终没能等到与马自达白头偕老的机会,便被一汽、长安两大集团抢婚成功。而周旋于此间的马自达,也在平衡双方的关系中步履蹒跚,摇摆不定。

  马自达“挟天子以令诸侯”,无论是携手海马、移情一汽,还是姘居重庆、转嫁南京。既导演了与海马、一汽、长安和南京“四夫争醋”,也演示当前国内汽车工业在生存与发展中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历史悲剧。

  有诗为证:

  嫌贫爱富非本意,荣誉权益是关键。

  左右平衡马自达,海马终被逼梁山。

  脚踏两只船是危险的,但脚踏N只船则更是致命的。无论如何,马自达如果不能快刀斩乱麻的话,很难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

  第16回

  生不逢时三菱陷困局 政策摇摆合资终受累

  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似乎是个倒霉的孩子。合资不顺、车型冷落、销量惨淡、形象受阻……三菱已陷入一个循环往复的生存怪圈。

  但凡失败,总有内因。三菱汽车或许现在已经在为自己摇摆不定的心态而懊恼不已。在接连放弃长丰、北汽后,三菱直接入股东南汽车,但成绩已连续多年不及格。三菱如今只能在现实的销售数据面前黯然神伤,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

  有诗为证:

  孔雀只向东南飞,三菱霸业梦难圆。

  纵有鲲鹏鸿鹄志,也须心定气自闲。

  三菱像个扶不起的阿斗,身边佳人无数,却无福消受。即使在“头发不再脱”的成龙大哥的拼命叫卖下也没有沾上一点明星气质。

  第17回

  车型老旧铃木成边缘 弃小走大战略无人懂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日系汽车品牌,由于车型引进上的反应迟钝,这个老字号车企在中国的路变得坎坷。

  用心不专者,必被舍弃。谈恋爱如此,企业寻找合作伙伴亦如此。在国内拥有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两个合作伙伴的铃木汽车,在中国车市井喷的数年中,由于轻视中国市场,增长速度逐渐落后于同行。

  有诗为证:

  三心二意食苦果,一心一意是正道。

  亡羊补牢未为晚,勿乱方寸稳阵脚。

  给铃木开个药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积极引进有竞争力的新车型。

(编辑:滕比邻)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