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换技术为何导致中国汽车自主缺失

调查

    编者按:“市场换技术”走了20年。汽车市场真的被国外汽车集团换去了,而它们的技术我们学到了吗?
    20年来,这些合作的“伙伴”给我们的汽车工业带来了什么呢? 
    我们的汽车发展道路是否到了该反省的时刻,市场换技术到底值不值,20年来,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未来的道路该怎样走?[全文]
[评论]

您认为市场换技术换来技术了吗?
换来了没有换来不好说
您认为市场换技术中国汽车工业所得和所失是否成正比?
成正比不成正比不知道
您认为“市场换技术”的政策是否需要修正?
需要没必要不知道

一问:市场换技术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1984年,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三个合资轿车厂相继成立,而中央正式决定建立中国自己的轿车工业是在两年后的1987年。直到90年代初,天津夏利一汽大众神龙项目才先后上马,除了夏利是引进技术,一汽大众、神龙也都是合资企业。
  最早主持轿车项目引进的,是原机械部长,有“中国汽车奠基人”之称的饶斌。他不但是一汽第一任厂长,也是1958年受命于中央自主开发红旗轿车的主持人。改革开放之初,他最知道中国汽车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他实事求是地提出,搞轿车,我们还是小学生。搞引进就要选择当代先进水平,边干边学。[全文]
二问:市场换技术有没有换来?

数字 

【1:0.07和1:10】 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统计,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已经到了危险的境地:2003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仅为1∶0.07,而日、韩两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均保持在1∶10左右。
科技部研究室主任梅永红: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以市场换技术’导致的结果事与愿违。中国轿车工业在技术能力上长达20年的停滞不前,原因就在这里。[全文]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不能因为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还做得不够就否定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成就,特别是否定那些支撑中国汽车产业的主流企业的作用。[全文]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合资模式并不支持中国产生系统性的自主研发的能力,相反地,合资企业普遍存在严格的技术限制条款,他们会通过多种方式防止中方产生新设计能力。[全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在当前的形势下,自主创新的战略被明确提出来,无疑是适时且及时的。但是,我对‘市场换技术’的成绩还是肯定的,这需要修正什么?我认为这一政策还是应该延续。[全文]
三问:所得和所失是否成正比

数字

【90%】  汽车市场90%份额由跨国公司品牌占领
【41.7% 42.4% 47.3% 61.6% 】从国际汽车竞争力的综合指数看,我们仅仅是美国的41.7%,日本的42.4%,德国的47.3%,韩国的61.6%。
【20年】韩国汽车工业诞生于1962年,,政府专门颁布《汽车工业扶持法》。1973年制定《汽车工业长期发展计划》,要求韩国企业必须自主研发设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韩国已经跻身国际一流厂商行列”。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发展正处在“边缘化”的险境之中。一是市场“边缘化”,汽车市场90%份额由跨国公司品牌占领;二是技术“边缘化”,尽管与跨国品牌的合作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但并没有换回汽车研发的技术。[全文] 上海大众原总经理王荣钧:“上海牌轿车方向盘的标准只有三个,而桑塔纳的标准有一百几十个,这就是差距。技术有自己的规律,没有捷径可走,不按国际水平造轿车,何必搞引进合资,上海牌的国产化一直就是百分之百。”[全文]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市场让出去了,原有技术也丢了,新的技术又不掌握,真正成了依附型的汽车工业”。[全文] 新浪特约评论员钟东:到改革开放开始引进洋车技术时,我们的工程师面对很多零部件的图纸和工艺要求直发愣。现在呢,这些东西都是国产化,都成了中国的技术。[全文]
长安汽车集团副总裁朱华荣:我们搞合资合作20年,在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有一个严肃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的技术和自主的品牌。以市场换技术实际上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谁换来了技术?”[全文] 新华社资深记者李安定:一个饥饿的聪明人得到一大盘馒头,吃了一个不饱,吃了两个不饱,吃了九个还不饱,吃到第十个馒头终于吃饱了。他非常气愤地说,早知道这个馒头一吃就饱,前面的九个馒头根本就用不着吃了。[全文]
四问:“市场换技术”问题出在哪里?

数字

【2:1】结束CKD,实现国产化,一张白纸,需要从零部件作起,而零部件厂与整车厂的投资比例是2:1。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第一,市场是有限的,一旦让出去了,夺回来十分艰辛;第二,让了市场并不见得会得到技术;第三,让了市场则废掉了自己的技术;第四,让了市场又缺乏核心技术,有可能发展成为依附型国家,最后受制于人。[全文]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关于市场是否换来了技术不能简单的下结论,也不能简单的把责任归咎于政策和行业。虽然这些年来,我们在技术的吸收引进和再创新上做得还不够好,但不能因此就认为这些年我们的汽车发展完全依赖国外技术。[全文]
五问:市场换技术是否需要修正?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在当前的形势下,自主创新的战略被明确提出来,无疑是适时且及时的。但是,我对‘市场换技术’的成绩还是肯定的,这需要修正什么?我认为这一政策还是应该延续。[全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刘同福:市场换技术在国际上不乏有局部成功的范例,但是需要前提的。实践证明,市场换技术之路是行不通的。现在的情况是中国汽车市场百分之九十已经被跨国公司所占领,但先进的技术中国依旧没有掌握。[全文]
专题策划制作
赵焕 (86-10)62675766
zhaohuan@staff.sina.com.cn
张宪  (86-10)62675748
bjzhangxian@sina.com
相 关 专 题
相关内容
·“市场换技术”最大获益者是中国老百姓 (20060214 10:10)
·与“愤青”对话“市场换技术” (20060213 11:14)
·汽车市场没换到技术 行业集体不作为才是症结 (20060213 10:59)
·汽车产业规划挥别市场换技术 (20060213 10:44)
·新政限产能扩张只针对外资 市场换技术成为可能 (20060119 07:49)
·中国汽车工业要靠自主 市场换技术只是一厢情愿 (20060118 09:49)
·鼓励自主品牌发展不必全面否定市场换技术 (20060117 10:11)
·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中国汽车的未来 (20060111 09:39)
·博鳌亚洲秘书长龙永图:没有国家能成为世界工厂 (20060111 08:00)
·“市场换技术”与掏钱吃顿饭都是历史的必然 (20060109 09:12)
·真正能决定汽车工业命脉的是拥有自主创新能力 (20060106 08:16)
·再论汽车业市场换技术:退一步可以跳得更远 (1231 09:10)
·市场换技术:05年中国车市一个值得反思的命题 (1229 08:24)
·五问中国汽车市场换技术 (1228 09:28)
·市场换技术政策没错 集体不作为才是问题关键 (1227 10:16)
·华普汽车董事长徐刚:脱离博弈 自主创新 (1226 18:31)
·市场换技术行不通 汽车产业面临满盘皆输风险 (1226 18:30)
·滕伯乐:我们的引进吸收再创新做得不够好 (1226 18:28)
·论中国汽车工业市场换技术的“患”与“换” (1226 11:00)
·修正“以市场换技术” 谁能分得最多的奶酪? (1222 10:49)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换技术”:九个馒头是规律 (1221 10:51)
·“市场换技术”不仅仅是行与不行那么简单 (1220 16:17)
·市场换技术忧虑重重 中国汽车面临生死路径选择 (1209 14:23)
·市场换技术 伤心看无奈 (1207 14:30)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以市场换技术”此路不通 (1207 10:00)
·自主品牌海外拓疆受阻 洞现“市场换技术”尴尬 (1206 08:08)
·市场换技术战略不通 中国汽车呼唤自主时代来临 (1127 14:18)
·以市场换技术 汽车自主品牌的新“洋务运动” (1126 09:46)
·龙永图回应卖国论:市场换技术取得实质性成果 (1124 10:19)
·“市场换技术”事与愿违 科技部上书修正 (1116 14:41)
更多内容>>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