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中国汽车业“市场换技术”得失的争论近来在官员、专家、媒体中间激烈展开。
发难者耸人听闻地宣称:中国汽车业20年来躺在跨国公司的怀抱里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但把中国轿车市场拱手让给跨国公司,又丧失了当年的开发技术,中国汽车业已经沦为了跨国公司的附庸。
而辩护者称:20年来,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合资。市场换技术不但缩短了与世界汽车业的差距。还为中国汽车下一个攻坚战――自主创新,在人才培养、技术平台、零部件体系等打下基础。
1 “市场换技术”的由来
什么是“市场换技术”,争论双方往往语焉不详,有正本清源的必要。
从狭义说,“市场换技术”源自80年代初汽车工业提出的“技贸结合”。当时,基于公务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急需,国家批准外贸部门进口一批数量不小的轿车和轻型卡车。当时作为中汽总公司董事长的饶斌向中央提出,在花钱进口汽车的同时,应该要求外方无偿提供相关的技术,促进当时资金困乏的中国汽车工业提高制造和开发水平。在中央的支持和协调下,随后这一设想在轻型卡车和奥迪100公务车项目上得以实现,成为“市场换技术”的始作俑者。
从广义上讲,“市场换技术”指的是始自80年代后期少数中外轿车合资企业建立,直至中国加入WTO,允许世界各大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合资设厂,进行本土化生产。前商务部长的吕福源曾谈及“市场换技术”的内涵。他说,中国必须有自己的骨干企业,合资必须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按中国的长远利益搞。我们让出巨大的市场,我们就有资格要技术、要利润。
2 中国轿车业20年的跨越式发展
谁是“市场换技术”的获益者?发难者认定,跨国公司霸占了中国市场,赚足了钞票,洋品牌泛滥,击垮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辩护者称,20年来依靠引进合资,市场换技术的模式,中国轿车工业从无到有,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1958年,东风、红旗第一批国产轿车,都是工人用榔头成千上万下敲打出来的。其后20年,唯一量产的上海牌轿车,靠仿制外国样车,年生产能力只有3000辆。
改革开放,中国汽车业与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寻求合作,没有一家愿意进入中国投资。一个年销量只有5000辆轿车的市场,还不到它们一天的产量。最后只有还在发展期的大众、标致等愿意进行尝试CKD组装起步进行合资,生产纲领定在小得不能再小的两三万辆。
1987年夏天,中央决策建立中国的轿车工业,确定“三大三小”轿车项目,有人向中央告状,说德国人要求上海大众的零部件质量必须送到狼堡认证,是卡我们脖子。饶斌恳切地提出:“搞引进就要选择当代先进水平,边干边学。合资的初衷,就是要千难万难地逼出一个世界公认的高水平。”如果当时放弃起步的高标准,今天中国轿车工业的水平起码落后20年。
进入新世纪,两股巨大潮流推动中国汽车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中国老百姓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禁忌,获得享受汽车文明的权力。公车一统天下被打破,轿车市场出现暴发性增长。二是加入WTO之后,中国政府搬掉了限制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汽车业的门槛,全球十大汽车跨国公司悉数进入中国,中国汽车业率先进入了全球化、市场化的激烈竞争。
可以说,市场换技术是中国汽车业改革开放,跨越式发展一个阶段;也是一块走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创新阶段的"垫脚石"。
2005年中国汽车业的总产量接近580万辆,仅次于美国、日本。尽管如此,中国还算不上一个汽车大国――在中国还没有一个世界级的自主汽车品牌,没有一个世界级的汽车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还要待以时日。
3 被忽略的最大获益者
跨国公司的确在中国汽车市场赚了钱,赚了大钱。但这是他们在中国投入了资金、转让了技术,提供了品牌,上缴了税收之后,从合资企业分到的利润。我们反对欧美一些人给中国的纺织品、家电出口设置障碍,又何必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合资生产汽车愤愤不平呢?
国家在汽车业的外资准入、合资企业股比、零部件国产化率等方面一直有产业政策进行调控。在中国汽车业的资产总结构中,中方投资,尤其是国有投资占了绝对主导的地位。中国汽车业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是跨国公司的附庸,这个问题今天还用争论吗?
汽车市场不但换来技术,也为国家赢得巨额的税收。中国轿车产品还带有高档消费品的印记,因此税收比例是世界最高的,购置一辆轿车费用的30%以上,作为各种税收进入了国家各级税收部门。
在谁在“市场换技术”中受益的争论中,它的最大获益者――广大中国老百姓往往被人们忽视了。
曾几何时,中国人面对的是20年前的落后车型,是高于国际价格三四倍的天价,是百姓与轿车消费无缘。只有在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中国消费者才可以用国际市场同等的价格,随意选择世界品质同步的轿车产品。
按照那些泛民族主义化、泛政治化的“高位愤青”们的企盼,把洋品牌整个七零八落,逐出国门,中国老百姓会买账吗?我们往往称道韩国老百姓最爱国,只买民族品牌;其实我遇到的韩国人,都非常羡慕中国老百姓可以在轿车市场上,选购自己钟情的国际品牌。
国际汽车投资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波及效益甚至很难用钱来衡量。一个汽车厂的工作岗位,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11个就业机会,且不算大城市周边靠驾车游致富的农民们。从这点来说,不买车的中国老百姓也是汽车的受益者。
李安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