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传导链
早报记者 钱婵娟
“一副越秀山牌的耐酸碱手套去年卖10元,现在卖13元。一双雨鞋去年30多元,现在卖60多元。”上海普陀区普雄路某劳保用品批发商告诉早报记者。
对这位批发商来说,价格上涨并不全是喜悦。据介绍,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原来一周发一副手套的,现在减为1个月发一副给工人。批发商的销量因此减少很多。
此外,批发商与企业是在年初签定的合同,分批交付,现在成本涨得这么厉害,也不能像客户转移成本,只能自己“吃进”。
相比劳保用品批发商,轮胎企业的苦水更多。
风神股份(600469)证券事务部相关人士说,天然橡胶占该公司轮胎生产成本的约40%,橡胶一涨价,企业的成本压力就马上显现了。
这一关于成本占比的说法也得到了外资巨头的证实。普利司通相关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加上合成橡胶(重量),橡胶占原材料的比重大约在50%左右。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蔡为民说,橡胶涨价后,轮胎企业的平均成本已上升30%,如果按照现在天然橡胶价格生产,企业基本没有利润可言。
据悉,今年上半年轮胎企业尽管屡次提价,但幅度还不到10%,远无法覆盖成本涨幅。
黔轮胎A(000589)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同比(比去年同期)增长29.47%;净利润3493.56万元,同比减少63.61%。
此外,青岛双星(000599)三季度亏损249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02.56%。风神股份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4.4%至62.0亿元;净利润却同比下降57.6%至,1.08亿元。
蔡为民说,由于疯涨自10月以后开始,而且之前轮胎企业可能还有一些库存可用于生产,预计四季度轮胎企业的日子将更难过。“前三季度的利润很可能被第四季度吞噬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