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张老师这么一说,我们对这个事件的背景更为清楚一些了。志勇老师,您是怎么看这个背景?
张志勇:我同意张主编的看法,非常明显这两个企业的重组,首先是市场一种必然的要求,发展的必然结果,过去中国的汽车企业一个是比较多,山头林立,资源比较分散,财力也比较分散,做一件事情不能很集中、很投入,效率并不高。而且有些企业本身品牌的价值,市场的竞争力都比较困难,比如昌河已经是ST了。从这个方面讲,市场的因素应该进行重组是必然的,只是说被谁重组,谁和谁重组。
第二,来自政府强烈的要求。从今天的发布会的规格来讲,非常明显体现了国家层面行政方面的意志,吴邦国、李克强都有批示,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这是第一次两个央企层面重大的重组。从长安的角度来讲,长安也是自己本身有一个充足的经历,很早前3、4年或者再早,长安就酝酿整体上市,从长安到南方,然后再回归长安,本身自己其实就寻求整个自己小的框架之内的重组。但是军工企业来讲,中航和长安这两家都是汽车企业,如果他们两家进行重组,某种角度来讲比较容易一点,都是军工企业,可能资源协调起来相对它和其它国有企业来进行重组,应该会有很多便利性,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我感觉中航接管哈飞、昌河的时候,从这一时刻起,国家其实是下了决心的。成立中航的目的,让中航介入汽车行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和长安进行重组,其实这个决心早就下了,只是说在什么时候把它下面的关系理顺。假如让长安去重组哈飞和昌河,或者东安动力这些企业,头绪比较多,重组的困难相对来说涉及的利益主体比较多,这时利益关系比较复杂,难度就会很大。如果由他们自己的一家成立一个总体的公司,然后让它先把下面公司的利益关系先理顺,再由上边两家公司进行重组,这样可能就会更容易一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在这方面是煞费苦心的,他这步棋其实早已经下了,只不过一步一步地走。正好赶上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经济箫条,国务院出了一个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来四大四小,四大是200万辆,怎么凑这200万辆?不可能建厂,而且曾经有过规定,不允许新建厂房,不允许新增产能,必须在兼并其它现有产能的基础上来扩大你的生产规模,这时明显提出来,目前的企业怎么做?长安是四大之一,达不到那么大的量,怎么去办?从政策里边,从它原来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其实他们的重组也是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达成的,而且它确实是符合市场的需求。至于将来重组以后,应该怎么去重组,这种利益的协调,是重组以后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声明:新浪汽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