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5年广州标致成立到如今,广州的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上过天堂,下过地狱。从广州标致初长成时一炮而红,产品抢手到要靠广标特批的“条子”才能拿到;到1994年时库存8000辆,销售停滞、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再到1998年广州本田诞生后短时间内创造中国车市的“广本速度”,2004年广州丰田成立后上演中国车市的“广丰奇迹”。汽车之于广州,广州之于汽车,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最能直观勾勒出广州汽车工业发展脉络的曲线莫过于人们熟悉的耐克标志——“√”——从高峰跌入谷底,再上升到另一个更高的高峰。
尽管是无意为之,但广州汽车工业“√”型的经历暗合了人们对经典与传奇的所有期盼。从古典文学到好莱坞电影,无论是《基督山伯爵》还是《肖申克的救赎》、《角斗士》,都重复着这样一个模式,一个“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的故事,一个英雄的悲怆与雄壮。
这样的解释或许过于轻松唯美,但是从理性出发,没人能否认,不经过考验和历练的强者无法成为人们认可的强者,不经过失败与危机的企业让人们无法相信他能从容应对下一个无法预知的失败与危机。
所谓英雄,离不开临危受命与力挽狂澜,没有“危”与“狂澜”,英雄便无存在的土壤与理由。因此,广汽集团有理由成为被人们信任的成功企业,可以成为被人们认可的英雄。
如果非要选出一个名字做个这个英雄团队的代表,那么这个名字无疑会是张房有。
又是一个小个子。这次是个广东人。
中国汽车界不乏小个子的大人物,而举足轻重的广东人,张房有是第一个。
“第一个”往往意味着不可逾越的历史高度。120年前的1888年,30岁的广东青年康有为首次进京,就专程到法源寺缅怀袁崇焕,因为明末的袁崇焕是几千年来第一个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广东人。
广东人似乎热衷于后发制人,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以惊人速度迅速崛起。工业领域,广东双子星广州、深圳大踏步追赶超越解放前就工业基础雄厚的上(海)、青(岛)、天(津)等老牌工业城市。汽车工业领域,广州更是让全国的业界都感受到了来自南中国的强劲旋风。
1998年之前的广州汽车工业,绝对不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张房有是实现那个“√”拐点的关键人物。
1997年7月,张房有的头衔从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汽车工业办公室主任变为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个人,广汽集团,乃至广州汽车工业的历史从那时被改变。是年,张房有41岁,刚过不惑。
截至目前,张房有的人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8岁之前,他是农民的儿子、学生、农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3个月后,从增城县腊圃公社宣传文化站起步,张房有一步步走上仕途,35岁时创造了当时广东省最年轻县委书记的记录;41岁时,从政府官员转为企业领导,他的卓越表现使其真正成为了一个企业家。
最能直观勾勒出张房有人生经历的图标莫过于人们熟悉的阿迪达斯标志——三条长度不一的长方形组成的三角形,“三道杠”的排列依次向上,越来越大。也许是有趣的巧合,阿迪达斯三道杠的寓意分别是“平等、经典、最高”,而阿迪达斯的口号是“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什么不可能。
张房有仍然在路上,他如何一路走来又将沿着其“三个跨越”的道路走向何方,对于冬日的中国经济,冬日的中国汽车业来说,是值得珍视的一个案例。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