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汽车产业表现较好,估计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将增长8%左右,其中乘用车产产销将增长10%左右;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将增长15%左右。但是,由于对市场需求的期望过高。供大于求的局面成为新常态。同时国家行业政策和导向引导着产业的发展。最近产业新政及相关新规呼之欲出。厘清政策、展望未来,2015年将会是来来十年汽车市场新格局重建的关键时期。
面对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调整,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政策、正确研判和顺应形势,才能在政府的支持下推动厂家、经销商、消费者等多方共建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未来新秩序,本届论坛以“新形势下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的变革与发展”为主题,从多个角度对进口汽车市场进行了探讨。
以下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情报研究所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松泉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论坛,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对汽车法制化管理的一些思考。关于法制化的题目呢,去年以来接到多个政府部门的研究任务,研究对当前汽车产业管理,包括自主品牌建设,甚至包括节能减排方面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发现可能是因为我们机动车辆法制化不完善,而导致一些体制机制的问题,可能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关于法制化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提到的一个很高的高度,四中全会就法制化建设做出部署和安排,关于汽车的法制化问题,我想首先要交代一下几个基本的概念。
什么是法制,我个人理解应该就是法律制度的简称,解决的是一个有法可依的问题。法治,包括立法、执法、守法,法律事实和法律监督的过程,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汽车行业管理法制化,就是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规章体系,把对汽车行业的全部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管理,规范运行,主要任务是形成严密完备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核心是建立公正规范高效有序的车辆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安全、环保、节能,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谈三个方面,第一关于目前的现状和问题,第二,发达国家主要的经验,第三,我的几点思考。
首先,大家知道汽车产品不是一个一般的产品,那是涉及到节能、环保、安全,是涉及到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产品,汽车产业在我们的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和突出的作用,有人讲是结构产业,有人说涉及到了强国和重要的引领,有人说是创新性国家建设一个重要的支撑。总而言之汽车对经济很重要,又涉及到了社会重大公共问题。第一个是能源消耗,我就不说了,大家都很知道,但是有一个数字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安全问题,中国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中国每年大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6万人左右,日本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日本每年交通事故死四千多人,美国死亡人数是三万人,中国万车死亡人数是发达国家的4-10倍。第二,汽车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第三汽车产业有很多突出的问题,自主品牌的问题,创新的问题,包括存在一些深层的体制机制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有很多的原因,这里面归根到底可能是我们法律建设以后没有实现全面法制化,这可能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中国的法律体系不具体说了,法律就是人大制度的,非常简单。
关于中国目前法律体系建设的情况,我这儿归纳了一个表,这个表就是汽车从生到死主要的环节,这些环节涉及到的法律有哪一些,这些法律法规规定怎么样。实圈的表示法律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这个明确的规定不一定说专门针对汽车。半实圈讲的这个法律对这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规定,从这里面归纳起来讲我们汽车准入和退出问题可能面临法律依据是不足的。准入的话涉及到了认证条例,它没有对汽车本身有一个规定。车辆生产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注册登记,维修保养也是有规定,车辆改装。大家都知道改装在国外发达国家是非常普遍的行为,但是在中国有法律规定,还有就是报废回收利用都有相关规定。还有一个现行汽车产业政策涉及到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文件,它也涉及到了车辆管理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事实上产业政策是我们国家和有关部门管理汽车产业的重要依据,因为现在的汽车产业政策是国务院发布的,是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政策的这些内容,很多东西都已经在实施,我们理解产业政策就是政府保护扶持或者说规范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这里面突出的特点,产业政策强调的是行政手段,包括很多的限制,很多的要求,很多的准入门槛。另外一个产业政策也提到了一些关于扶持政策方面的内容,简而言之产业政策就是一个行政管理文件,行政部门发布的,虽然是由国务院批准的,但是实际上是行政性的文件。
总结一下,我们缺少对机动车辆系统化管理的法律,道路交通系统是由参与交通的人,车辆和道路组成的,我们目前没有关于车辆方面的法律。第二,机动车辆管理的法律依据分散。现行的机动车辆管理缺乏统一性,法律涉及到了质量管理的内容,或者说是这个法律作为一个一般性的法律,它的内容包括了车辆的管理,没有讲车什么的管理,提到了分散在很多部法律之中。第三,机动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法律缺位,大部分不是针对机动车辆有关规定的,比较片面。第四个就是产业政策确实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它只是一个行政性的管理文件,这是机动车辆现行的管理体制,有一些事项是属于多个部门进行管理的,如果说是加上地方的话更不得了,我们的汽车生产商面临很多的问题。职能交叉、重复管理、政出多门的情况比较突出。汽车按照目前来讲肯定是多部门管理,但是同一件事情不是由一个部门,而是由多个部门进行管理。还有就是事中事后监管的问题突出,对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理念尚未有效的确立,法制意识有待加强,对竞争意识的作用重视不够。市场机制没有充分的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可能有一个导致我们今天自主品牌份额不断下滑的原因。
介绍一下国外的情况,我们在今年9月份开了一次国际研讨会,请了欧、美、日、韩发达国家,请他们到中国来介绍他们关于车辆管理方面的经验。总结起来看呢,法制化管理是这些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根本保障。1960年开始他们形成了车辆管理的革命,形成了法制化的管理体系。日本和韩国他们在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包括到80年代的时候,甚至是90年代的时候,这些国家非常重视和强调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干预和积极作用,采取了很多的保护和扶持的政策措施。现在日韩也是转到的法制化方面和欧盟是一样的。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也是有效的解决了节能环保安全等社会重大公共问题,为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法律的实施死亡人数在下降,但是保有量在增长,日本八千万多辆车,每年死亡四千多人。
美国的政府部门根据美国国会制定的法律来对汽车进行管理,具体的来讲法律授权了什么,没有手的是什么,政府部门是不能说的。这里美国负责管理车辆主要的部门是交通部,其次是环境保护署,这两个部门的管理不是交叉。
欧盟制定适合欧盟的法律和文件,欧盟法规是有约束力的,各国必须执行的。欧盟层面与车辆相关的主要部门是企业和公益组织,社科院的专家介绍了反垄断的问题,欧盟负责的是竞争这个问题。我们多次组团到了欧盟考察和交流,研究欧盟在汽车销售领域法规制定经验。欧盟建立了适用于欧盟统一的整车批准制,欧盟的整车型式批准制被很多的国家认可和接受。
德国的情况从一百年开始实行道路交通法,100年提出了安全环保的要求,后来德国根据欧盟的规定出台了相关的多部法律,而且关于整车验证方面也是被欧盟的型式所取代。德国就是德国交通部,机动车辆管理局,包括主要的一些认证都是交通部处理的,其它的包括经济部、环境部和教育部,核心还是交通部。
日本是比较典型的一个国家,我们感觉中日两国比较相似,机动车立法对我们参考借鉴作用最大的就是日本,日本的情况在发展期有产业政策。现在立法已经全面实现对人车路法律体系,这个图就是介绍了车人路方面主要的一些法律。其中比较核心的法律是道路运输车辆法,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具体的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国土交通省和国家警察厅。
韩国的情况和日本比较类似,最典型的就是建立一个机动车辆管理法,这部法律和日本的道路运输法有一点类似,对车辆管理一些主要的内容做了规定,它的主要部门也是交通部门。
欧盟这些国家它们早以建立了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通过法治来规范市场秩序,都无一例外的对车辆产品实施法制化管理。非常重视车辆管理的立法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为车辆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建立了涵盖安全、环保、节能方面的技术法规体系。政府管理集约化,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注重协调配合。注重事前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管理程序公开透明,处罚措施严厉。各国都只有一套认证制度,具体实施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重视车辆管理法规的国际协调,积极推进车辆技术法规全球统一化。
介绍一下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或者认识。
十八大报告包括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涉及到了依法治国的内容,三中全会提到推进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到了处理好政策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提到了建设法律中国,着力解决权责交叉问题。四中全会明确的提到了关于法治建设的主要问题,我个人觉得四中全会报告对当前的问题概括的非常清楚,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建立全国统一权威高效依法行政体系,加快建设智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执法诚信的法律政策。还提到了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我认为这个表述和发达国家是比较接近,或者说是一样的。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四中全会规定清晰明确。
几点体会:
第一,中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间点在2020年,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依赖诸多方面现代化,包括管理现代化。核心对汽车行业来说,汽车政策管理体制也要实现现代化。因为汽车这样一个行业涉及到了很多的部门,有这么多的问题,建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车辆法制化管理体系。日本和韩国有专门的《道路车辆法》,有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应该包括汽车从生到死各个环节。
第二,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这句话写在了十八大报告里面,也是竞争经济。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更加重视市场竞争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要高度重视法治思维和竞争经济的作用,只有通过市场竞争的企业才能是优秀的企业,政府的扶持也是有必要的,应该让我们企业在市场监督中逐步做大做强。
第三,将车辆管理从产品和产业层面提升到社会层面,最大限度的抑制车辆普及带来的交通安全,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负面影响。要充分考虑车辆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关联性和连续性,提高系统性。
第四,国外对车辆管理的依据和基础都是技术法规,产业界多年呼吁我们汽车行业是不是要建立类似于国外的技术法规,标准加管理措施。
第五,通过法律明确政府管理的有关分工。我个人觉得法律指的就是政府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就是解决这几个问题。
第六,现在节能环保安全都是涉及到事中管理的问题,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必须落实企业的责任。通过法律明确基本的要求,一方面可以解决我们车辆管理的节能环保安全问题,通过法制化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顺应汽车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我个人觉得充分发挥法治和市场竞争的作用,我们企业肯定能在这个环境中诞生我们所支持,或者说我们所需要的强大自主品牌企业,对解决社会公共利益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统一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