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英:即使有一大笔钱 兼并收购也不是第一选择
主持人:那么现在请王总说一下这种假设。
王凤英:这都是可以探讨的,因为都是假设的,今天我们所有的话题都是假设的。如果真有这种假设,长城有很多钱,具备了特别大的发展条件,我认为可能这种收购重组仍然不是第一选择。为什么这样说?举个例子,比如说长城有非常多的钱可以收购国际上的一些大的品牌,进行海外收购,我认为即使有很多的钱,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讲,收购海外整车厂,作为长城来说也不是第一选择。这个原因比如说沃尔沃现在正在卖,很多企业都有机会,包括中国企业也有机会,但是这不是钱的问题,除了钱之外的是你是否有能力来管理海外的工厂,我认为这是中国自主品牌要面临的难题。
买过来就一定能够成功吗?买过来也可能拥有了某些车型的技术,但是如果买一个整车厂,运营这家工厂,可能难度会更大。如果说有很多的钱,从海外收购一个零部件,核心的零部件,比如说变速器、发动机的工厂这是有可能的,可能会比较乐意做这种事情。核心零部件的配套,在管理起来和发挥作用上意义更加深远。要是有很多的钱,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兼并重组,我们也会作为第二选择。如果我们考虑到文化的背景,或者说企业根据自己真正的需要来进行补充产能,或者是定位产品,也未尝是做不来的,有能力做到的话,自己也要做。
为什么说不是第一选择,而是有可能第二选择呢,假设真的有一个地理位置很好,能够对我们企业发展有战略意义的工厂,或者说这个工厂很新,它的技术在满足我们生产产品条件上非常好,用我们比较好的剩余资源拿来就用,我们也未尝不做这种事。比如有一个现成的30万辆的工厂盖得很好,拿来就可以用,还是可以做的。所以一定要看到对自己的价值是否能够互补,像毛总刚才说的,技术上互补的意义大不大,产品互补的意义大不大?作为一个企业发展,为什么要兼并重组,一定要在自己发展战略组织前提下考虑有用还是没有用,快还是慢,这是由很多因素决定是否重组的。
你问到的第二个问题,假设北汽和长城来探讨合作,我认为也是有可能的,关键还是要看是否能够形成互补。我们做大的时候有做大的思维和想法,我们的现状也有现状的发展思路和选择路径。如果长城现在是能够做200万辆的企业,我们肯定有很多条选择路径,我现在是几十万辆的产能,我肯定要集中很多思路和资源走差异化的路线,走自己集中能够做一个市场的特色路线。不同时期的发展路径和选择不一样,应该这么回答这个问题。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