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停缓建”
现在看来,如果没有1978年这样一个冲锋陷阵,大踏步发展的机遇,二汽也就没有以后的改革。1979年二汽生产汽车14541辆,上交利润5734万元,参加了全国第一批100家“赢利分成”企业改革试点。评比时财政部方面表示:“二汽1978年只交了100多万元,太可怜了,对你们特殊点,多留点吧。”就让我们全额留成,企业一般留5%至10%,我们留22.66%,当年二汽就留利1596万元。
1980年我们留利4620万元,到了1985年,我们每年留利近3亿元。由于发展太快,财政部有人提出,二汽近1/4的留利太多了,是不是考虑减少?时任财政部部长的王丙乾说:“二汽这么大个企业要发展,有多少事情要干,应该照顾。再说,财政部定的事情,不要随便变。”
1979年上半年,国家财政困难,开始对正在建设的大型企业控制投资。到1979年,国家已先后给二汽投入16.7亿元,而建成10万辆产能需要25个亿,还差8.3亿元。所以国家准备把二汽停缓建,“这样省下来的钱可以救活100多个小厂”。
我连写了两次报告。第一次是1979年7月16日,我们提出用“以厂建厂,自滚雪球”的方式来发展二汽,就是赚的钱不上交,供二汽发展,到1987年企业全面建成后再向国家上交利润。
报告上去后,财政部根本不理。一位领导说:“为建设二汽,国家投入了十几个亿的资金,现在你们开始赢利了,就不想交利润了,没门!”他加强语气说:“赚一分钱也得上交,此事没商量。”
到了下半年,国家调整在建项目的风声更紧了。我们得到确切消息,二汽已被列为调整对象。12月1日,我们上交了第二份报告,希望以“利润分成加贷款”的方式来建设二汽,即国家对二汽的利润对半分成,企业用留下的利润继续建设,不足部分由国家拨款改为企业向银行贷款,由企业还本付息。
有了前次经验,这次我们先找国家计委、财政部商量。财政部副部长吕培俭表态说:“这个提法我们可以考虑,但先得送李先念副总理审批。”
看他们这样说,我觉得二汽有希望了。李先念曾任湖北省委书记,他应该支持二汽的发展。为此,我给李先念写了封信,大意是说我们提出“利润分成加贷款”方案,希望中央不要调整二汽,批准我们继续建设。
万万没有想到,大概七八天后,财政部转给我一张李先念亲笔写的便条,把我骂了一顿,全文我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他写的是,“黄正夏:你鼓舞个屁。国家财政如此困难,绝不允许你在下面乱开口子。”
看到信,我才感到情况严重。我知道李先念的脾气,他用的是湖北红安口语,并不是真正骂人。但这样一来,财政部就不敢批了。
这样战战兢兢地到了1980年1月3日,我突然接到二汽副书记刘华斋(原国家计委的副局长)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他说,槽糕!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建委联名正式发出列入“停缓建”企业名录的通知,其中有二汽,你们得想办法啊。
我的心都凉了。二汽停下来,3万多职工,2万多台设备的出路在哪里?我马上召集党委常委、副厂长和总会计师一起开会讨论。还能怎么办?一条路,停缓建;一条路,再去争取一下;一条路,想办法自筹资金,一分钱不要,只要政策。
要是自筹资金的话,从现在起到1985年还有6年时间,我们将不上交国家的钱捆绑起来用,打破“打酱油的钱不能用来买水泥,买水泥的钱不能用来打酱油”的限制,应该可以解决资金问题。
这其中涉及到三笔费用。一是折旧费,二汽是新厂,不需要大量更新设备,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资金除每年上交30%外,可以从剩余的70%中拿出60%用于续建,6年下来有2亿元;二是利润留利,1980年可留利300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20%,其中60%用于技术改造、职工奖金和集体福利,拿出40%用于续建,6年下来有1.4亿元;三是设备维修费,可以将2%的固定资产维修费的一半用于续建,6年下来是8500万元。这样算下来,6年可以自筹资金4.5亿元。
这个方案得到总会计师邹显信的支持。不料,当邹显信向主管基建财务的副厂长上报时却遭到批评:“黄正夏不懂国家财政制度,你也不懂?这叫胡搞。国家肯定不会批。”
邹显信很为难地问我:“怎么办?”
我说,我们试试,制度是人定的,只要有合理成分,也不是不能修订,问题在于你是不是想办法去寻找这种合理的成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