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系列策划

《高端访问》栏目在上海车展期间推出特别版系列策划——中流砥柱:

  • 策划:新闻部 制作:赵文杰
编者按:

在欧美汽车市场长期陷入低迷的时候,中国汽车市场却独树一帜,并在09年一季度演绎疯狂3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达10.26%,又创了一个历史新高,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大国。
    市场在哪里,全球汽车产业的重心就在哪里。实际上,各大汽车巨头早已把重心转移到了中国,开始把中国合资工厂或者生产基地的车型纳入全球销售体系中,补充这些跨国公司的海外市场空缺。
    全球汽车产业的转移将给中国车企带来哪些机会?他们将如何把握这样的良机?各大车企高管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自主品牌有实力成为世界顶级品牌

第一大市场必然会产生世界第一车企

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实际上汽车工业,这个产业,向亚洲转移,特别是中国转移,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第一大市场如果说不产生世界第一牛的汽车本土企业说不过去,所以我们应该有信心支持自主品牌能成长为全球顶级的企业和顶级的品牌。国外的很多零部件企业非常困难,很多企业不仅仅工厂向中国转移,实际上研发也在向中国转移。 [详细]

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产业转移对中国自主品牌提供了好机遇

中国的汽车市场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我觉得中国的汽车市场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自主品牌的企业来讲其实提供了很多好的机遇。变化有三个:第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在技术上和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的,但是由于技术日新月异和大量快速的在新车型上应用,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速技术的好机会。 第二,结构调整。第三,市场总量的变化。[详细]

长城汽车董事局主席魏建军:汽车产业转移对中国车企利大于弊

汽车产业转移对自主车企机会要大于弊端

我们认为还是机会要大于弊端吧,因为在一个汽车制造国家,它必须要竞争充分,才能发展这个产业。必须是一个热点地区,它各种人才才能聚集。而且汽车产业它这个面非常宽,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多。所以说只要有了这个,汽车形成一个社会,中国的汽车产业才能发展。因为产业的发展也是一步一步来的,我认为还是利大弊小。[详细]

青年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庞青年: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是必然

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是必然的

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应该是必然的。为什么呢?我们中国市场巨大,人口也多,人口多了以后,市场变大以后,汽车生产量也会大,随着量的增大大,成本就会降低。这个时候我们国内的市场支撑着它,然后再逐步逐步通过高质量低成本打到国际上,成为一个制造中心,这个也是一步一步形成的。[详细]

长安汽车总经理张宝林: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是必然趋势

汽车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是一个趋势

由于国际上汽车工业受到挑战比较严峻,特别是像北美的汽车市场受到的挑战非常大。汽车的制造业向中国方面转移,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趋势。无论是国际上的汽车企业,还是我们长安的合作伙伴,他们都非常关注,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也非常重视跟我们的合作,这方面都是加大了工作的力度,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产能建设方面,都在做一些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中国的企业,包括长安确实带来了一个很难得的机会。[详细]

东南汽车总经理简清隆:中国市场为自主品牌提供很大生存空间

中国市场生存空间相对比较大

我想整个中国市场的这些汽车产业这些政策定的这个确实是非常得不错,大陆市场非常得大,比起台湾来讲,这个市场大概大了几十倍,几百倍,相对台湾而言是自主品牌的这些生存的空间相对就非常得大。可以从国内几个其他的自主品牌成功经验来看,确实整个自主品牌给国内,不管是配套的这些体系,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的空间。[详细]

长丰汽车总经理陈正初:中国车企还需努力 要博采众长

中国车企还要博采众长

虽然这次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于国际一些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会有一些致命的打击,但他们的实力还在。特别是创新的能力啊,开发的能力啊,和商品力啊,品牌力啊,都还在。虽然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机遇,但这个机遇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坐享其成,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和付出,特别是在创新方面,我们还要博采众长,仍然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也吸取别人好的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在产品的精细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我们还要更加努力。[详细]

一汽轿车销售公司副总崔大勇:自主品牌应该抓住转移机会

车企应该抓住转移机会

基于中国本地市场的空间广大,以及我们受金融危机影响要稍微弱一些,在全球的整个汽车产业转移过程中,这两年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尤其是在一季度体现出来我们现在一季度的市场份额和销量已经超过美国本土的市场,也就是说我们一季度已经成为全球的第一大汽车市场。所以,这种机会是非常大的。当然最主要还在于各个汽车厂家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去进行更快的发展。[详细]

江淮汽车副总戴茂方:我们一直为这样的机会而准备

江淮汽车在产品、管理等方面一直在准备

我认为中国在整个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必将承担它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自主品牌更有自己的发展机会。当然江淮汽车是一个以发展自主品牌为主的汽车企业,我们也致力于在中国汽车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抓住发展的机会,确实我们也做了很多准备。无论是产品方面的准备,还是我们内部的生产管理、品质过程的控制,以及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储备等等这些方面,也做了非常多、非常好的准备。正是为了迎接这样一个机会的到来,我们争取能够抢到这样的机会。[详细]

哈飞汽车副总经理张海行:中国具备成为汽车制造中心的条件

中国具备成为汽车制造中心的条件

从转移过程来看,对汽车的成本控制越来越严,对欧美市场基本饱和了,再有大的增长非常困难。但像中国、印度等一些新型的发展中国家,市场非常大,而且从劳动力各方面来讲,相对西方发达的汽车制造国家它的劳务费相对比较低。面对全球化势态,必然他资本会向利润最高、制造成本最低地方流动。中国恰恰具备这个条件,第一有大量的人才、第二个劳动力比较低、第三个有很大的市场。哈飞从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角度具备一定的实力,我想我们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详细]

东风乘用车副总李春荣:产业重心转移到中国是重要历史时刻

产业重心转移到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我们经常说风水轮流转,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表现来看,中国汽车市场一季度的销量都超过美国了,这可能是一个偶然中的必然,可能同时也预示着未来,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像汽车业越来越在全球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全球的经济增长特别是汽车的增长贡献度比较大。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拐点,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详细]

华普汽车销售总经理张洪岩:在机会面前应该保持清醒头脑

在机会面前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首先应该是把自身的工作做好,然后再去寻找新的机会去发展壮大。前不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世界第二大变速箱厂,就是在澳大利亚,这个举措也是经过再三研究,考虑吉利在发动机、变速箱行业当中,在中国汽车行业当中如何能长期保持领先的地位,当然也要考虑到收购这个项目的价格性价比等等这些因素。所以,我认为在机会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根据自身的需要来研究这些机会。[详细]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刘裕和:未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竞争肯定会日趋激烈

特别是在中国现在如果是按照千人汽车拥有量,其实跟全球的平均水平大概1/3都不到。所以,换句话说更不要说跟发达国家相比较,所以汽车的需求一定是个刚性需求,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市场一定会保持一个较长时间的快速的增长。另外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的逆转,换句话说还是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因此中国经济有能力保持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中国车市一定也是这样。当然,竞争肯定是日趋激烈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详细]

东风悦达起亚销售本部副本部长王敦明:汽车产业提升国家声誉

自主水平进步提升国家声誉

自主产业的提升将会使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声誉也得到提升,因为发展是硬道理,对我们来讲在这样一个背后,也蕴藏着中国的经济的一个快速发展的好的态势。所以对目前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和全世界汽车发展的这样一个不是很协调的背景下面,这也证明了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还是有很多差异性的,包括消费的心态,以及我们所说的信贷的整个各个方面的因素吧,所以这也预示着中国在汽车方面的一个表现,预示着中国的经济跟世界经济的大的危机的背后还是有很多不同。[详细]

郑州日产总经理郭振甫:要把人力成本低的优势发挥

中国任何战略都应把人力资源发挥到极致

长远来看,30年、50年以后来看,中国作为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优势,或者说这个事实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既然这是一个事实,本身也就是你的优势,你也要理所当然地发挥这个优势,这才是你的根本性优势,也就是说中国任何的战略都应该把中国的人力资源发挥到极致,这才是中国本质上的战略。不要简单地认为好像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我们就应该低廉,这完全两种概念。[详细]

力帆销售总经理廖雄辉:“危”和“机”是并存的

危机并存 力帆机遇大于危险

应该说危和机是相伴随的,有危机就会有机会,我们全部都是1.6排量以下的,是经济型轿车,对于我们的车应该是机遇大于危险。前面讲了几方面的原因,政府政策的扶持、老百姓购买量增加,力帆经过四年的时间在轿车产业上一路走来,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各方面的审核,我们也吸取了很多教训,也学到了很多经验。我们现在和我们竞争对手的很多方面,我们实际上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的竞争对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