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近日将正式出台
王秋凤
新能源汽车产业“钱”途: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草案称,未来10年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从2011年到2015年,国家电网计划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4000座,到2020年电动汽车充电站将达10000座。截至今年底,充电站主设备总投资规模将达3亿元,未来5年投资140亿元,2016年到2020年间再投资180亿元,到2020年充电站主设备总投资将达320亿元。
● 国内车企发布新能源汽车投资规划,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
● 地方政府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投资规模均不低于十亿元。
到底有多少钱会流向新能源汽车?
11月25日,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下称“环保规划”)已通过国务院批准,涉及具体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目前还在研究中。据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环保投资需求将比过去五年增加一倍以上,超过3万亿元。
作为框架式规划,环保规划是“十二五”时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伴着这个框架性规划的获批,酝酿已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近日将正式出台,根据已曝光的这一规划草案内容,未来10年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政策上的投入往往只是个数字,它将撬动地方政府、企业、资本市场等更多的资金。”民族证券汽车分析师曹鹤认为,“如此庞大的规划下,新能源汽车未来5~10年的产业投入规模可能将达数千亿元。”
新能源汽车前途如何,这至今是个没有答案的复杂命题。但眼下伴随着已出或将出的相关政策,数千亿甚至更多资金已开始蓄势。也许在新能源汽车真正实现产业化之前,可以给这个行业的“钱”途先算算账。
电网开闸
对于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被视为重点发展方向的电动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缺失一向备受诟病。而由于投入大,收益模式不确定,基础设施相关公司始终抱紧资金审慎观望。不过,眼下他们已不再犹豫,未来5年,国内电动汽车用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将超百亿元,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能源企业将主导这一巨额投资。
11月25日,一份国家电网公司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规划曝光。根据这份规划,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在有营业区的27家网省公司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从2011年到2015年,国家电网计划建设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达到4000座,到2020年,电动汽车充电站将达到10000座。
其中,涉及的资金量巨大。截至今年底,充电站主设备总投资规模将达到3亿元,未来5年投资140亿元,2016年到2020年间再投资180亿元,到2020年充电站主设备总投资将达到320亿元。
这还仅是国家电网一家公司的投资规划。充电及更换电池所需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先决条件。由于看到充电站建设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的市场机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中海油等能源企业已正式宣布进入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领域。有业内专家预测,目前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鉴于各地政府和企业的热情非常高涨,基础设施投入总体规模可能接近千亿元。
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开闸的背后,与政策的“给力”相关。11月10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公布《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等三项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意味着电动车充电接口有望统一。
此前,中国尚无统一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主导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都采取了各自的标准,各地政府也都分别出台了不同的充电站地方标准,各地建设的充电站接口不统一。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将改变这种局面。工信部相关人士透露,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分工上,国家能源局将主要负责充电设施的布局、选址和建设规模,工信部将主要负责统一充电设备标准和充电接口标准,改变过去散乱的局面。
同时,环保规划中提及,节能环保企业今后将有望获得更多税收优惠。更多业内专家认为,在相关政策鼓励下,一旦充电设备和充电结构等有了统一标准,将加速充电站的普及与推广。
千亿规划将出
另一项可能在更大范围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的政策,是近期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草案内容显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要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
在这样的目标索引下,上述草案内容建议,2011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中央财政投入1000亿元巨资。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公共平台等联合开发机制;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
草案内容中还建议,未来10年,政府在税收政策给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很大优惠。比如,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整车企业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将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在如此给力的政策预期下,国内各车企早已纷纷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投资规划,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各地方政府的新能源产业基地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投资规模均不低于10亿元。
另外,参与上述规划制定的有关业内人士证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最终版本删掉了有关中方必须控股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合资公司的内容,此前的规划草案中,为避免传统汽车领域关键技术空心化的老路,曾规定“新建车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合资企业需具有自主研究能力和知识产权,中方股比不得低于51%”。
这样一来,一方面政策加大了跨国公司向中国技术转让的吸引力,同时也可能令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投入加大。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引力”下,更多的跨国资本也将在未来流向中国。
业外资本蓄势
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在国内越来越受追捧的同时,不仅业内整车、零部件企业转向新能源投资,越来越多的业外资本,尤其是资本市场,也瞄准这一领域。
清华大学汽车系教授陈全世透露,最近两年,他明显感觉到外界对电动车的热情。时常有些想投资国内电动车领域的业外人士找到他,希望介绍合适的投资对象。这些人中有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也有财大气粗的房地产商。
曹鹤也透露,最近两年经常有类似业外人士跟他咨询新能源尤其是电动车投资。“这些业外人士不愁资金,愁项目。”今年早些时候已发布了电动车的深圳陆地方舟公司执行总裁刘础瑞就曾透露,他们公司之前已吸引到第一批投资基金,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募资。
多位与地方政府洽谈过新能源汽车项目的企业也透露:“凡和我们接触过的地方政府都对新能源汽车项目格外重视,一方面新能源是国家鼓励的方向,另一方面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的汽车业成了地方政府的支柱性产业。两者结合,地方政府不仅承诺在土地、税收上给予优惠,甚至答应帮助牵线风险投资基金。”
事实上,到底有多少钱会流向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无法完全统计,从各方反应来看,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潮会一浪接着一浪。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政策给力,各方积极响应,但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仍然只能算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产业,需要突破的技术难关重重。也正因如此,在这些投资主体中,有人或能抓住良机,有人或许成为“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