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5日 10:09  盖世汽车网

  作者:鸿锐新思 兰永霞

  金融危机催发了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方向的转变,让全球汽车业在未来新能源领域有一次重新角逐排名的机会。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了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2009年2月5日,我国财政部公布了由该部和科技部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此项新能源鼓励政策的出台让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有成本和市场优势,有潜力也有可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取得领先地位。新能源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或将是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绝好时机。

  中国新能源车型市场动向

  2006年初,丰田普锐斯成为国内第一款量产上市的混合动力车之后,2007年,雷克萨斯RX400h和LS600hL在国内上市,这两款车型分别是豪华SUV和高端四驱轿车,虽然排量分别达到3.3L和5.0L,但因为运用了混合动力技术,其综合路况测试的百公里油耗不超过10L。07年底,东风本田推出思域混合动力车型。08年初,通用发布了“绿动未来”战略,推出别克君越Eco-Hybrid油电混合动力车,成为了国内第一款量产中高档混合动力车型。

  国内新能源车也蠢蠢欲动。去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500辆新能源车为赛事服务,也成了我国新能源车的一次集中展示。锂离子电池纯电动客车、由东风和一汽集团研发的25辆混合动力客车以及奇瑞长安、一汽集团等企业研发生产的75辆混合动力轿车,成为“绿色奥运”的一道景观。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呈现出大企业集团主导的新动向

  对于中国国内车企而言,他们并没有以“跟随者”的身份参与新能源这场游戏,而是以 “创新者”的角色加入到游戏中。其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和纯电动轿车产业化方面已有突破性进展。

  据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30家客车企业已涉足新能源车研发;六大汽车集团以及奇瑞、吉利比亚迪都争相研发新能源车,上汽集团更是在去年投资20亿元成立了上汽捷能公司,专门研发新能源车。东风、一汽、长安、奇瑞、比亚迪等汽车公司完成了各自承担的混合动力轿车课题,研发的产品在技术方案、结构特点、成本价格方面各具特色。时间进入2009年,国内多家大型汽车集团不约而同地发布了与新能源有关的资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呈现出大企业集团主导的新动向。

  去年年底,重庆、美国丹佛市、长安汽车集团、福特汽车共同签署了《建立绿色合作伙伴意向书》。今年1月,上汽集团与上海汽车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并举行了揭牌仪式,这家公司将致力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集成开发。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开发上进行得比较早,在2001年年底,上汽集团和同济大学合作承担国家863“电动汽车”的重要项目,就此开始开发清洁能源汽车,2005年12月,上汽承担上海科教兴市重大项目--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项目,而在2006年成立了自己的新能源研发团队。

  在有利于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汽车产业振兴计划下,上汽集团决定在今后两年将总计投入60亿元用于油电混合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制造。该项目首期20亿元投资成立的上海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近来正式挂牌启动,以自主开发逐步替代传统内燃机驱动技术的油电混合和纯电驱动核心产品技术。以后上汽还将投入20亿元用于新能源整车开发,及20亿元用于相关新能源零部件开发。

  长安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也于08年11月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并获得了重庆市政府2000万元推广支持资金。长安汽车总裁徐留平表示,到2012年时,该公司将会开发出多款能投放市场的混合动力车型。另外据悉,国内有两家较大的科技风投公司瞄准了长安刚成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在商讨合作细节,如果成功,长安新能源汽车将会增资扩股。

  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的同时也存在隐忧

  目前,限制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虽然国内的制造商纷纷表示涉足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但由于具有高科技含量并且能够量产的车型有限,可选择余地较小;二是受限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以及配套服务的不健全,比如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和维护保养不方便等问题;三是价格过高,维护成本也高;四是目前油价趋低趋稳,传统动力汽车依然是人们的首选,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五是人们的汽车消费观念有待转变。

  目前出台的鼓励政策,主要是侧重鼓励新能源车的研发和生产,在促进新能源车消费方面的力度依然不够,而这却是影响新能源车能否实现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同时,对目前的汽车产品根据排放和能耗进行分级,然后根据不同级别进行相应的奖惩规定。相比一次性的优惠,若能贯穿整个汽车使用周期的鼓励政策显然将会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在国内新能源车研发一片繁荣的背后,同样隐忧重重。机遇和挑战并存是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中国车企要想在这场新能源“博弈”中胜出,必须要明晰自己的战略目标,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按照长远的新能源规划脚踏实地地去做,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梁蒙)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