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系列报道

    车坛论剑:中国汽车该不该海外抄底
       编者按:近段时间,“并购”成为车市最流行的关键词,由于海外汽车市场一片低迷,有不少中国车企打算趁机抄底海外,于是各种并购传闻漫天飞舞,但汽车厂家却都言辞暧昧,不置可否。有观点认为,中国车企必须在扎根中国的同时,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海外市场的兼并收购。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这个时机或许出现了,但必须要胆大心细。也有观点认为,面对别人急欲甩下的包袱,毫无国际运营经验的中国汽车企业如果贸然出手,极有可能消化不良,怎么吞下去的还得怎么吐出来。那么,目前是不是海外并购时机?车企海外并购该注意哪些问题?

悬案:多家竞购沃尔沃
  • 自从福特决定出售沃尔沃汽车后,国内几大巨头颇有些蠢蠢欲动之势,有消息称,上汽、东风、广汽、奇瑞四大汽车集团都意图收购沃尔沃轿车。虽然沃尔沃的品牌价值优异,但它也存在车型独特,且市场狭窄的问题,沃尔沃到底是不是一支值得争相购买的优良资产?有待探讨…… [全文]
案例:“海外抄底第一单”花落吉利

    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完成金融危机背景下,吉利汽车“海外抄底第一单”。[全文]

    李安定:吉利有能力吸收消化技术 这次吉利对澳大利亚变速箱企业的收购非常了不起,但我不震惊.[全文]

    陈文凯:吉利须解决后续研发问题 整车厂现在收购国外零部件企业很合适,因为它们现在处于低谷,以前不可能有被收购的想法,现在它们的出售合作意愿则很强。[全文]

案例:上汽错爱双龙

    双龙要求上汽增资的消息算是对这一言论不大不小的讽刺:钱并不是万能的,买得起,但是你能管得好么?[全文]

    李安定:上汽应放弃双龙 别以为有钱就可以收购 中国车业别以为有钱就能抄底,工会和文化差异是无法逾越的。[全文]

    张耀东:双龙事件是上汽海外扩张必须要交的学费 上汽并购双龙之所以落到今天的地步,一是工会关系处理不好;第二是大市场不好,将矛盾激化。[全文]

慎购海外汽车业抛售资产
  • 陷入困境的美国汽车业纷纷抛售资产,海外收购要约书不断发到中国各汽车企业。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谨慎看待海外收购。陈斌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想真正走向国际化,真正参与和大企业的合作,可能能力还不够。[全文]
正方:汽车企业心里有底才能去海外抄底
支持

    中国车企要想真正地大发展,就必须具有全球竞争力,必须有能力走出中国,学会在海外经营。[全文]

    中国车企必须在扎根中国的同时,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策略,进行海外市场的兼并收购。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这个时机或许出现了,但必须要胆大心细,做到心里有底才去抄底。 [全文]

反对
反方:收购海外品牌须谨慎

    看似价廉物美的“拍卖品”,真正动手买的学问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到处“撒钱”。[全文]

    买品牌或者买公司,被国内一些人士认为是走出去的先导。事实上,在当前国际车市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买来品牌或者公司最终比较可能的还是依靠中国的市场苦苦支撑,难以在短期内让中国制造的汽车借道走出去。 [全文]

车企要借力不要分力
  • 从去年开始,关于沃尔沃的买家的各种传言已经满天飞。但人们关注的焦点似乎不是这个豪华车品牌是否被出售,而是来自中国的哪家企业将最终出手。沃尔沃并不是惟一的例子,有关中国汽车企业有意收购国外汽车品牌的消息甚嚣尘上。 [全文]
中国汽车报:中国车企海外并购要沉住气

    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国际汽车巨头普遍遭受重创,出售旗下竞争乏力的品牌,成为一种自然选择。这给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到海外“捞一把”的机会。

        到海外买什么?是工厂、品牌和技术一锅端,还是只要技术?参股和收购重要的拥有先进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的零部件企业和研发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最重要的目标。[全文]
新民晚报:中国汽车慎言“海外抄底”

    面对别人急欲甩下的包袱,毫无国际运营经验的中国汽车企业如果贸然出手,极有可能消化不良,怎么吞下去的还得怎么吐出来,这种例子并不少见。

        在多年的以市场换技术并未取得太大效果之后,不少国内的汽车企业将目光瞄向了直接并购海外汽车企业,然而这种所谓“短平快”的品牌吞并模式能否收到效果实在值得商榷。事实上,在汽车品牌收购运作史上,鲜有成功的案例。 [全文]
另一种思路抄底美国汽车
  • 无论如何,今天美国汽车的现状对中国汽车言肯定是一次好商机,应该抓住它!我不赞成抄底,但参股的思路值得考虑。合资30年,合资企业中方的价值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当我们的参股可以实现这个转变,这个买卖绝对做得过。 [全文]
李书福:遵循全局发展战略 海外收购亦有可能

    在这一轮金融海啸中,很多国外汽车品牌都处于濒临破产或者是要被大集团抛售的状况,对于海外抄底的概念,李董您怎么看?

        李书福:我们的发展总战略是“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阖纵连横、招贤纳士、后来居上”,这个总战略是长期以来确定的,所以收购海外一些陷入危机的汽车集团公司,假如说我们有这样的能力、实力去收购的话,我们会去做的。 [全文]
王凤英:即使有一大笔钱 兼并收购也不是第一选择

    如果真有这种假设,长城有很多钱,具备了特别大的发展条件,我认为可能这种收购重组仍然不是第一选择。

        王凤英:即使有很多的钱,收购海外整车厂,对长城来说也不是第一选择。比如说沃尔沃现在正在卖,很多企业都有机会,包括中国企业也有机会,但是是你是否有能力来管理海外的工厂,我认为这是中国自主品牌要面临的难题。 [全文]
中国资本可否抄底美国汽车
  • 做世界“NO.1”一直是中国汽车企业的狂野梦想,全球金融危机到来时,跨国汽车受到不利因素影响陷入泥潭时,中国汽车企业距可以称霸全球的目标似乎越来越近。“抄底美国汽车”的言论甚嚣尘上,中国资本是否要出师的争论演变成一场洋派和土派的论战。[全文]
曾庆洪:海外兼并重组 现在是要避免无序竞争

    现在不少国外汽车公司出现经营危机,您对于中国企业借低价并购海外资产有何看法?

        曾庆洪:我觉得现在是兼并的好时机,我建议政府应该给予引导,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重新洗牌的机会,通过兼并重组,掌握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核心技术的国外零部件企业,从而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 [全文]
尹同耀:抄人家的底,这个一定要慎重

    如果说让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您现在去收购款欧洲或者美洲的品牌,您最想收购的是谁?

        尹同跃:如果一个品牌是我们自己想从小苗开始种,然后变成一个大树的话,这个树一定非常的健康,如果你移植一个大树过来很可能就不会成活,这个是需要注意的。现在中国很多企业跃跃欲试收购,抄人家的底,一定要慎重。 [全文]
兼并的核心是消化吸收
  • 中国汽车企业凭什么可以去兼并海外车企。最根本的就是中国市场消费力的旺盛,是国内市场的潜力赋予了中国厂商这种能力。搞兼并,并不是让你也全球经营,中国厂商非要夜郎自大,失败将是必然的。因此,兼并的核心是吸收,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车型。为了兼并而兼并,那么海外兼并就终究将是一场空。 [全文]

  正方观点

  • 王万顺:海外并购应伺机适时而动

    我们不能否认国内没有具备参与海外并购能力的企业,问题在于谁去实施并购,并购谁?如此考虑,那么关于能否海外并购的疑虑和是非完全可以打消。像一汽、上汽、东风这样的大企业去收购沃尔沃、绅宝等二流品牌企业,并不能说是“蛇吞象”,而是以大欺小,顺理成章。 [全文]

  • 陈炼:海外并购要踏准节奏
    自主企业的活跃并不能掩盖其本身竞争力薄弱的事实,发动机技术、车身架构等等内在的技术才是我们进取中高端车市场的关键,而要获取这些,自主企业必须将眼光放到国外成熟车厂上。当下,自主企业该有“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心态。 [全文]

反方观点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