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访谈>正文

李书福:在最高层次上参与全球汽车业重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9日 10:16   《商务周刊》杂志 字号:

  6年前,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商务周刊》特刊《100个中国梦》中撰文说,他的梦想是“让我们中国自己制造的汽车走遍天下,走遍世界”。如今,他的这一梦想没有改变,而且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他希望“能在最高层次上参与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和重塑”

  6年前,我梦想中国制造的汽车能够走遍世界,当时的认识主要是可以依靠成本的优势。但现在我意识到,仅靠成本竞争是不可能让企业得到持续发展的,也不可能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企业。所以我们在2007年实施了战略转型,从当年5月份开始,将吉利的发展使命从原来的“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汽车走遍全世界”变成“造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吉利从依靠单一的成本优势,即从打价格战转变为打技术战、品质战,全面追求技术、品质、品牌、服务和企业道德品质——这是一个整体的发展思路。

  吉利过去三年的发展,就是在这个战略指导下进行的。首先,我们制定了到2015年年产销量200万辆的目标,汽车是一个规模产业,只有这样才能把研发成本摊薄。其次,在研发方面制定了一个通用化和平台化的研发战略,在5个技术平台和15个产品平台上,到2015年将有超过40款的产品出现。为了支撑这40款产品,吉利又实行了多品牌的战略,推出了帝豪、全球鹰和英伦三个全新的子品牌,整个集团的品牌架构和营销体系都是按照这些子品牌去运作的。今年可以说是吉利子品牌运作的元年,当然具体工作已经从2008年就开始做了,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格局。

  在战略转型的统筹发展下,吉利的技术含量、产品品质以及品牌的知名度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吉利熊猫已经获得了五星级安全碰撞标准的评定,我们现在生产的汽车,80%要达到五星级安全碰撞标准。近几年吉利获得了20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0多项,世界性的发明专利有几十项。目前吉利帝豪EC7的月销售量已经超过了8000辆,价格区间在8万—12万元,杀入了传统意义上的合资品牌的价格区间。

  在国际化道路方面,吉利也做了尝试,先后收购了英国锰铜公司、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箱公司,以及最近收购的沃尔沃轿车——这些都是6年来为实现梦想的具体阐述,我们希望能在最高层次上参与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和重塑。

  这些年来,吉利一直还在做另外一件事,即育人的工作。我们认为,创新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因此秉承产学结合、注重实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吉利建立了自己的大学,现在从技工、技师到硕士、博士,都可以依靠自己的教育体系去培养,我们希望能够在汽车人才的培养方面摸索出自己的一条道路。

  技术和品牌,这是我认为当前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瓶颈,也是吉利下一步要努力突破的方向。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是说通过十年八年的打拼就能占领技术的制高点,这个过程是比较缓慢的。另一个方面,品牌也需要时间去逐渐积累,不可能通过五年十年打造出一个世界知名的品牌,知名品牌都是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发展的结果。吉利做海外并购,可以看作是在这两方面谋求突破的一个尝试,可以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的速度。

  汽车产业正从以西方为主导转向新兴市场主导

  ——专访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记者 徐海涛

  《商务周刊》:您在2004年说过,全球化并不全都是坏事,起码发展汽车工业的资源也更容易得到,后来吉利也按照这个思路收购了沃尔沃。请问这次收购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主要得到了些什么?

  李书福:在今年8月2日,吉利和沃尔沃双方已经完成了资产的交割,目前沃尔沃已经组建了新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正在就沃尔沃未来的发展进行整体的规划,今后发展的举措会逐渐出台。同时我们始终强调,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我们是兄弟关系而不是父子。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放虎归山”的原则,让沃尔沃重现往日的辉煌。实际上,沃尔沃在历史上是一个很辉煌的品牌,这个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拥有非常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尤其是在汽车安全环保领域。我们要做的就是要释放沃尔沃的活力,通过“放虎归山”让沃尔沃恢复“野性”,重新自己“觅食”,重新成为和宝马、奔驰处于同一个阵营的豪华一线品牌。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集团得到了很多,除了轿车商标、车型、产能、高素质科研人才、销售服务体系等八大有形资产和品牌等无形资产之外,还可以认为,这件事给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实现海外并购,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范本,同时提升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

  《商务周刊》:您在6年前谈到,吉利在成长过程中曾遭受重重怀疑,那么在您看来近年吉利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吗?您希望在中国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外部环境?

  李书福:近年来,吉利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并购沃尔沃,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虽然是吉利去收购,但这是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和中国汽车市场兴起的大背景下完成的。虽然几乎没有中资银行的贷款,却仍然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比如国家的影响力、经济发展的潜力、市场的潜力,当然在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过程中,中资的银行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表现的相对比较保守。吉利因为是民营企业,外界原来对民企造车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但目前政府对民营自主汽车产业的支持在加强。其实,我们并不是希望政府对民营企业有什么特殊的政策照顾,我们需要一个公正、公平的产业环境和企业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希望能够让市场的原则发挥更大的作用。

  《商务周刊》:今天的吉利已处在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果从经营的角度来说,吉利现在的重点和原来的重点有哪些变化?

  李书福:主要的变化是,进一步加强对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更加重视对人才的招募、培养和发展。因为企业现在已经站到了一个全球化发展的阶段,对各个领域的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加广泛。除了吉利现有的这些学校,我们还会成立沃尔沃商学院、沃尔沃工程技术学院,以及吉利自己的汽车工程师学院,培养大量的技术、营销、财务等方面的人才,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个重点会放到国际化方面,会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总结,摸索出一条适合吉利发展的国际化道路,吉利的国际化步伐是不会停止的。还有一个方面,是加强产业链的整合。虽然吉利是一个整车制造商,但一些核心的汽车零配件也会制约整个企业的发展,我们成立了自己的汽车零配件公司,在一些核心的零配件方面也会做自主研发、广泛合作,打造自己的零配件供应体系,比如核心的汽车底盘、动力总成、汽车电子方面,我们都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上的竞争能力。其实从整个根本的经营理念来说,还是通过技术能力和品牌价值的提升,为用户创造更多的附加值,同时会对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比如股东、员工、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带来更大的价值回报。企业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要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我们会更加重视比如对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支持,对低碳环保方面的内部实践。

  《商务周刊》:请问您对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怎样的判断,中国汽车产业的机会在哪里?

  李书福: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革过程当中。一方面是新技术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可能会对汽车产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从以西方市场为主导向由东方等新兴市场为主导发展。新兴市场会成为将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撑点,所有的资源包括技术、资金、人才,都会向新兴市场转移。技术升级和产业格局重塑会在未来可预期的10—20年继续加强,中国市场可以说是这场变革的中心,是各种力量角逐的一个竞技场。中国汽车产业的机会,应该是在产业的整合和资源的重组中,用优质的资源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来真正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用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真正换来和这个市场当量相匹配的技术能力、品牌影响力和有竞争力的企业,以及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产业链——这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出路。

(编辑:sunruin)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