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凤 耿慧丽
“目前我们还没有得到已通过发改委批复的消息,不过这是迟早的事。”虽然长安集团对日前长安福特马自达重组方案获批消息的回复与媒体报道略有差异,但事情已经明了。
据悉,今年年底,分家后的长安福特马自达将按照50%∶50%的对等股比,分别成立长安马自达和长安福特两家合资公司,最迟2011年底完成全部拆分。
不过虽然合资公司股权结构已变得清晰,但牵涉多方的利益问题仍未因此得以解决。马自达在迎来盼望已久的单飞后,与长安、一汽两个合资伙伴间的关系再度变得微妙。而福特在送别沃尔沃与马自达后,“一个福特”的战略在中国如何走已成为最现实的问题。
自两年前福特亚太总部搬迁至中国后,亚太区与中国区之间就开始了“内斗”。随着长马单飞,目前正处于变阵期的福特汽车今后的中国战略越显模糊。
长马单飞无阻
对于近日传得沸沸扬扬的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长安与马自达单独成立合资公司已经获得发改委审批的消息,长安集团与马自达中国均表示,尚未获得发改委的批复。
不过对此,长安有关人士的回答尤为乐观:“这是迟早的事,长安福特马自达拆分方案已经确定了,现在就等政府审批。”
一个多月前,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工厂驶出了马自达3转产后的第一批新车。从那时开始,销售马自达车型的长安福特马自达经销商就已经开始到南京提车。此前,他们提车要兵分两路,马自达3去重庆提,马自达2去南京提。
这意味着虽然长安福特马自达的重组方案仍在审批中,但马自达已经实质性地远离了福特与长安汽车(10.16,0.21,2.11%)的合资基地重庆工厂。
不出意外,年底前,长安、马自达将以50%:50%的股比成立合资公司,南京工厂将成为其生产基地,马自达也将正式从三方复杂的合资关系中解脱出来。
这是马自达早就期望看到的结果。对于马自达来说,在中国成立一家股比对等的合资公司,将使马自达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马自达方面也可以更大胆地推进其中国战略。
事实上,早在1992年,马自达就与当时的海南汽车制造厂(后更名一汽海马)以技术合作的方式生产马自达323、普力马等车型,但随着一汽与海马分道扬镳,马自达也停止了与海马的合作。
2003年,马自达与一汽集团技术合作生产、销售马自达6车型,这也成为马自达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的一枚关键棋子。2005年,马自达与一汽集团、一汽轿车三方按25%、70%和5%的股比成立了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并宣布销售马自达在华所有产品。
2006年,在福特中国整体战略推进的要求下,被福特控股的马自达获得长安福特15%的股份,长安、福特和马自达以50%∶35%∶15%的股比成立了长安福特马自达,并在南京兴建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公司和南京工厂。
由于自身实力不够强大,谨慎的马自达在进入中国初期并未选择建立股比对等的合资公司,而是选择技术入股,借助一汽、长安、福特等大集团的力量发展,但这也为马自达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最典型的就是马自达3停产事件。当年,由于一汽、长安利益博弈,上市仅27天的马自达3因产销分离停产。这个局面是由马自达、福特、一汽集团和长安四者之间利益的相互制约而导致的。后来在多方的相互妥协中,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原本极具市场竞争力的马自达3也因此而耽误了,至今销量不温不火。
长安福特马自达三方合资初期,马自达2(2007年9月后移至南京工厂生产)、马自达3等国产车型在长安重庆工厂投产,但受制于紧缺的产能以及难以协调的复杂关系,长安马自达的产销表现难以取得突破。
2008年年底,福特瘦身,将马自达股份减持至13%,福特也不再与马自达共享技术平台。重获独立的马自达也萌生了在中国成立股比对等合资公司的意愿。
但即便马自达如愿以偿与长安成立股比对等的合资公司,马自达与中国两家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调问题依然棘手。从马自达方面来说,将更多的资源、车型向对等合资的长马倾斜理所当然,但强势的一汽也不会对马自达的“偏心”举动袖手旁观。
福特中国战略悬疑
福特在全球开始实施的“ONEFORD(一个福特)”瘦身战略,给了马自达单飞的机会,却也在一段时期内,给福特的中国战略增添了不确定性。
在“ONEFORD(一个福特)”的战略下,福特大举剥离了旗下多个品牌,曾经派驻到各个品牌的高官开始悉数回到福特。在众多高管的安置中,全球发展最快、最容易获得好业绩为履历增光的中国市场自然是香饽饽。
在此背景下,福特中国掀起一股正波涛汹涌的高管变阵潮,福特美系高管逐步接替台湾高管团队。6月3日,台湾人刘淳伟正式卸任长安福特销售副总经理一职,接替他的是来自美国总部的Baker。至此,福特中国的销售大权尽落美系高管手中。
在福特亚太和福特中国间的复杂人事关系变动下,福特中国的新战略也迟迟难以确定。
去年底,继通用、大众以及克莱斯勒等跨国汽车巨头纷纷将亚太区总部移至中国后,福特亚太区总部也搬至中国上海。之前,福特中国总部也已从北京搬至上海。
此举显示了福特重整中国旗鼓的决心,不仅能让中国市场的信息迅速传达至福特总部,降低沟通成本,对于提高福特对中国市场的决策效率也大有裨益。
但不可回避的是,福特中国和福特亚太区职能重叠,并导致了公司内部的人事内耗。在两个机构的博弈中,长安福特成为了一个钟摆,进退两难。
在福特总部搬至上海后,合资公司长安福特的市场部也曾搬到上海,与福特中国区和亚太区在同一大楼办公。但去年年底,长安福特的市场部又搬出了总部大楼,其详细原因外界不得而知,但业内人士推测,这与福特中国区近期激烈的人事变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