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访谈>正文

陈光祖:现在是走海外并购路线的最佳时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2日 15:22   新浪汽车 字号:

  新浪汽车:像吉利通过并购海外技术来成长,这种路子您怎么看?

  陈光祖:我最近写了几篇文章,我认为走海外兼并改组的路子是最好的一个时期。我们已经做的少了、晚了。最近车世界登了一篇文章,前苏联汽车工业怎么上来的?我专门讲这个故事。前苏联最主要是两个汽车厂,一个叫斯大林汽车厂,一个是叫伏尔加的高尔基汽车厂,这就是苏联的“一汽”、“二汽”。

  这两个厂是什么时候出来的?一个是斯大林汽车厂,沙皇时期就有了,但是生产不了汽车,所以它一边组装,一边修理,是这么一个汽车厂。但是它在1930年经济危机时倒了,一万多外国人帮他搞,到了1937年达到6万辆,就从一个修理厂搞到一个真正的世界汽车最大的卡车厂。那时没有哪一个厂能够干到6万辆卡车,后来经过改进以后,也就是我们的解放牌。

  当然解放牌实际上是美国的车,就是1930年经济危机,罗斯福要拯救的这个年代。伏尔加汽车厂是全套买进来的,用黄金买的。斯大林说俄罗斯就是有黄金,现在最好的时候、最辉煌的年代是在50年代、60年代,中国那时都是伏尔加牌的汽车。再高档的就叫吉姆汽车,全是他们的,开、看也可以,这完全是在危机中抓住了机遇。

  苏联80年前都敢抓,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抓?就因为“上汽并购双龙”的事情就害怕了?有风险,也会有失败,但是毕竟不抓什么也没有,那就“等死”。

  我非常支持海外并购,尽管说了很多,乡下的小伙子娶了公主,你才30多万辆,人家100多万辆,而且是世界名牌,沃尔沃也有一百年了,你才十三四年,好像不匹配,但是不管怎么样,事情做成了。为什么主流的企业不敢去做?再回过头来腾中跟悍马,我也写了一篇文章,我的观点,腾中和悍马是一个迷,但是不是说他会成还是不会成,我只说他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因为成不成谁都不知道,它不是一个汽车厂,他去摸,这不仅是吉利的事了,比吉利没门的事,但是他敢去“摸”就值得我们去学。当年我们为什么不去把悍马“摸”起来。甚至悍马油耗太高了,你去并购它干吗?这都是挑毛病说的?难道不用悍马吗?悍马还有混合动力。1700万辆,2000万辆,我只要做3万辆就够我吃的饱饱的了。不能说油耗高,你去买它干吗?你又不懂汽车,你去买它干吗?

  这些事说的太多了,而不是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只是人家干了这个事,可能成,也可能不成,我不去评论它成与不成,我就讲这个举动是对的。如果对它没有任何了解,话倒回来说,即便是现在看,上海买的南京汽车厂买了罗孚,一下子就推出高档车了,如果没有买的话,十年也推不出来。他也可以试制,也可以把样车拿出来,敢不敢卖?没有经验,可能全召回了,就跟“召回门”一样。

  最后是以“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杠杆,如果哪个厂垮了,那就垮了。吉利现在品牌上来了,肯定会发展的。但是也不能说一点风险没有,最后问李书福你到底行不行?会不会关门,他说这我也不能预测,也说不好。

  因为整个汽车产业是在风险当中起来的,当时吉利确实是经过了转型,因为我参加过他在北京转型的研讨,头一天谈的时候让我在会上发言。艾丰、我、中国企业家报的刘社长,我们三个人在台上,还有李书福,中央台的陈伟鸿主持的。头一个问我,我说转型的问题要李书福更疯狂才能实现。

  人家都说李书福是一个狂人,我说狂的不够,你要转型就要更疯狂。应该说这次收购沃尔沃不是疯狂吗?谁能想一个农村打工的小伙子去收一个皇帝的女儿?这不是疯狂吗?整个世界现在英特尔的董事长讲是属于疯狂的年代,阿里巴巴的马云他不是“疯”出来的吗?马云什么也不懂,我不搞网络,但是我可以搞网络,我把它干出来。如果拿评分来说的话,80%不同意,你没有条件,你不就是学外语的嘛?怎么回搞到中国网络第一?所以搞汽车工业思维很重要,但是也要靠一点胆量,风险很大,胆量也要大,实施要有利,没有风险的事是没有的,等是等不来的。这是我的观点。

(编辑:猎庄)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