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析车贷政策与车市曲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6日 09:36  21世纪经济报道

  据中国建设银行估计,使用贷款方式买车占汽车销量的比例由2002年初的不足10%上升至2003年的近20%。在轿车消费领域,这一比例仅高于5%。2004年轿车贷款只减少了不足25%,轿车增速下滑了84%。

  数字正是对2004年车市的走势作出最公正的注脚。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公布,“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较上年实际增长7.7%。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1955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929亿元,增幅为13.32%。此前权威机构公布,2004国产轿车全年销量223万辆,较上年增长12.8%。

  乍看起来,轿车市场的增速与GDP的其它指标相符合,但置身车市的利益方冷暖自知:2004年销量比年初制定的目标减少100万辆;也远低于2003年75%的销售增长速度。相比于2004年城乡居民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漂亮的增长率曲线,陡然下滑的轿车销量增长曲线显得如此刺目。

  “轿车行业见顶主要受消费信贷紧缩影响。”长期跟踪汽车行业的某国内知名证券机构研究员以异常肯定的语气告诉记者,“事实证明,信贷与汽车消费完全相关:无论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始于2002年的透支消费潮

  “1998年至2000年,中国的轿车市场反映的是不受外力影响的正常需求,”金信研究的分析师袁金荣说,“在无外力影响的情况下,轿车销量增长最好时,也不应比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高太多。”

  2000年,代表近期和远期消费能力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线、代表远期消费潜力的城乡居民储蓄曲线,以及轿车销量增长曲线如此巧合地碰到了一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7.3%,城乡居民储蓄年增速为7.1%;轿车销量年增速为7.42%。

  远期消费能力和近期消费能力曲线的碰头,表明居民的消费达到最理想的阶段,既没有透支未来的需求,也没有储备需求以供他时之需。如果照这一势头发展,2001年的车市应该平稳增长。

  但2001年,情势忽变,轿车销量创下了历史新高,大涨了17.74%,远远超过远期消费能力;到了2002年,这一趋势显得更为明显,轿车年销量暴涨了56.08%;2003年更是一举冲上75%。

  “2002至2003年被压制的需求迅速释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杨建龙博士说,“汽车销量已经提早达标——达到了未来应该达到的水平。”

  这就是透支!“汽车信贷是2002年、2003年汽车市场火爆的助推器。”袁金荣说,1998年中国开始个人汽车信贷业务。1998年至2001年四年,累计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余额才436亿元;2002年或2003年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却达到700亿元左右。2002至2003两年的汽车信贷量比以往四年的总和还要多出221%。

  “部分消费力提前释放的重要原因是汽车消费信贷政策的宽松,”该项研究报告指出,“2004年车市的总体低边和个人汽车个人消费信贷几乎停滞也有关联。”

  飞速发展的汽车信贷在2003年悄然变成了银行坏帐的主要源头之一,于是2003年不少银行开始紧急控制车贷发放。2004年,汽车借贷业务开展得有声有色的中国农业银行也下发了《关于开展清查检查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分行进一步清理汽车贷款操作中不规范的状况。

  “去年下半年,贷款买车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少经销商这样抱怨,“很多有意向的客户只好选择等待。”一项数据表明,截止至2004年6月,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1833亿元,8月份下降到1763亿元。这一状况到2004年末依然没有任何好转。

  抽开了信贷支撑,2004年汽车尤其是轿车销量低速运行,大量汽车企业开始减产、停产,车市寒冬来临。对车市的转冷,银行并不认为该负责。他们认为,使用消费信贷方式购车的消费者并不多。

  据中国建设银行估计,使用贷款方式买车占汽车销量的比例由2002年初的不足10%上升至2003年的近20%。在轿车消费领域,这一比例仅高于5%。2004年轿车贷款只减少了不足25%,轿车增速下滑了84%。汽车信贷真有这样的杀伤力?

  [1]  [2]  [下一页]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汽车金融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