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呆死坏账现象严重 汽车信贷有没有第三条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 09:16  中国经济时报

  汽车消费信贷已经把很多国有商业银行吓坏了,尽管央行去年曾出台了一些办法试图在其背后再推一把,但几年来积下的巨额呆坏死账,以及一旦再出现新的呆死坏账对银行管理者的“连坐”惩罚制度,使商业银行的汽车信贷业务几乎迈不开步了。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河北唐山一家民营企业却在2004年利用汽车消费信贷销售了汽车3.28万辆,而且未出现一例恶意欠款。冀东物贸集团创造的这种汽车消费信贷模式被专家们称为“冀东模式”。

  个人信用体系缺失

  去年记者曾采访过位于德国布伦瑞克市的大众汽车金融公司,该公司公关总监席勒先生在谈到外国汽车金融机构在中国可能遇到的困难时曾强调,除了国内一直关注的“初期业务如何拓展、资金优势难以体现、信贷风险不易防范、高级管理人才难觅”等问题之外,最重要的是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

  我国的汽车市场曾被描述为“全球最大的,也是最后一块未被开垦的汽车市场”。火爆的汽车市场带来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迅猛发展。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01年至2002年汽车销售井喷时期,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在个别城市曾达到了消费贷款总额的30%,但从2003年起汽车贷款出现大幅下降。去年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也表明,6月底汽车类消费贷款余额1833亿元,但到了9月底就下降到1600亿元,净减少了233亿元。去年贷款购车只占汽车总销量的5%,远远低于前两年30%以上的水平。

  造成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急剧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个人信用体系,恶意欠贷逃贷案件比例的上升。

  缺乏个人信用体系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有消息说,前几年一些地区的车贷险平均赔付率为136%,个别公司甚至高达400%。从2003年初起,保险公司开始退出车贷市场,各商业银行也暂停了车贷业务,某些省份甚至有清欠员为车贷清欠付出了生命。

  缺乏个人信用体系两样给消费者带来麻烦。金融机构对个人放贷慎之又慎,采用抵押、质押、第三方担保等方法;放贷之前必须检验各种证件,手续繁、时间长、首付比例高;获得一份普通的汽车贷款至少需要经过7个机构。

  对此,席勒认为:“这并不是金融机构或经销商的错,而是中国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

  冀东模式的意义

  目前我国贷款购车有“直客式”和“间客式”两种模式。所谓“直客式”是指购车人到银行设立的车贷机构获得贷款,然后到市场选车;所谓“间客式”通俗讲就是“先买车,后贷款”,由经销商或保险公司向贷款人提供担保。但由于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缺失,这两种模式在施行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于是,就诞生了冀东物贸创造的第三种方式——冀东模式。

  所谓“冀东模式”,其实就是由经销商来控制用户的贷款风险,由经销商帮助用户申请贷款、帮助用户办理选车上牌照手续、帮助银行收缴贷款本息、为客户全程担保。它实际上应该算是“间客式”汽车消费信贷的一个“变种”,而其避免贷款风险的最重要保障措施就是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24小时监控车辆动向。

  这种模式在1999年冀东物贸与中国银行唐山市分行间推出后,几年来因其收贷收息率“近100%”, 故在2000年6月被中国银行总行与以肯定,并在河北、北京等地推广。到2003年10月,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有该集团属下50多家专业公司、分公司和专卖店运用这一模式与各商业银行合作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2004年,该公司共销售汽车13.75万辆,其中利用消费信贷销售3.28万辆,无一例拖欠贷款和恶意逃逸事情发生。

  在维系整套机制正常运转的过程中,GPS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车贷坏帐诸多因素中,最令银行和经销商头痛的事情就是恶意骗贷、拖欠和逃逸。事情发生后,不仅要耗费很大精力清欠,甚至还得打官司。因此,冀东物贸在摸索了5年之后,采取了GPS这一高科技作手段作为防范恶性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一年多的运行结果显示,GPS不仅使已经安装的2.1万辆贷款车为银行和经销商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利用其找回2辆被盗车辆,保护了购车人的利益。目前GPS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效果已引起各方面的注意,有消息说,一汽集团也已有意在自己的产品上安装车载终端。

  随着功能的不断完善,从单一的跟踪定位,到为用户提供物流和导向等服务,GPS很有可能在汽车消费信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无论如何,这只是一个过渡性措施,在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之前,它可以起某种“决定性”作用,一旦个人信用体系得以完善,它应该也只能作为辅助措施而存在。

  银行应该认真考虑消费者需要

  席勒曾对记者说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汽车消费信贷体系所需要的基本社会环境是:首先是完善的银行系统,其次是良好的融资环境,第三是平衡发展的竞争环境,最重要的是个人信用体系。此外,还需要有一个健全的二手车市场和中立权威的检测机构。

  作为一位专业人员,席勒把银行的作用放在了第一位。但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汽车信贷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2004年,人民银行公布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草案规定,个人贷款购车最低首付为20%,这不仅使之前的车贷“零首付”化为泡影,也同时将最低首付10%封杀。就在央行整顿车贷的同时,与车贷业务密切相关的车贷险也被保监会正式叫停。这两纸文件让颓势已显的2004车市雪上加霜。银行方面将其归罪于恶性案件不断增多所致。

  但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

  在国外汽车销售中,消费信贷方式约占70%-80%的比例,在中国(新车销售)这一比例不过2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汽车消费信贷的比例并没有超出合理的范围,甚至比例低得不合理。比如农行和中行的汽车贷款分别是422亿元和408亿元,占银行市场车贷总量的31%和30%,两家银行认为目前汽车贷款不良率为2%,并主要集中在骗贷上。农行认为1%以上就不能容忍了,因此决定,凡超过1%的经办银行就停办该项业务,并“连坐”该项目主管干部。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冀东模式”才显得更有意义。

  在5年多的汽车信贷业务中,冀东物贸累计办理汽车消费信贷120亿元,其中不良贷款率5年累计仅1520万元,如果按当年核销帐面计算,不良率不足0.5%,若按5年累计,不良率更不足0.13%,银行方面的欠款数则为零。

  这难道不是一个四赢的结果——汽车厂把车卖了出去完成了计划;用户用明天的钱圆了今天的梦;银行通过汽车贷款业务获得了利润;汽车经销商也赚了个钱包鼓涨。如果银行采取更积极一点的态度,也许会出现更多的赢家。(本报记者 董小荣)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