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奇瑞新东方之子上市发布专题 >正文

奇瑞:高筑“过墙梯”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4月18日 16:37   汽车公社  汽车公社 字号:

  文:洪华

  角色牌:作为有着国资背景的自主品牌地方车企奇瑞,一如出身官宦世家、名门望族的袁绍。袁绍总督冀州、幽州、并州、青州,是黄河以北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奇瑞立足于小小的安徽芜湖,却不掩称霸武林的野心。

  装备牌:长期不吝投入于技术研发,现在又在合资道路上迈开了脚步。

  锦囊牌:高举中国自主品牌领袖大旗,在政府扶持与民族情绪方面,自有更多的优势。

  “汽车是一本书,这本书越读越厚,过去我们是浅薄了些。”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最近一两年,一直在扮演沉思者的角色。

  不过奇瑞的确有必要沉思加反思一下了。从1997年在安徽芜湖野蛮成长起来的奇瑞,凭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多品牌多车型策略,始终保持着狂飙的增长速度。尹同跃直言“是搭便车”了,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什么招数都行得通,大家日子过得都不错,而一旦市场剧烈波动急转直下,品牌的力量便会彰显无遗。进入2011年后,政策转向,竞争加剧,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立刻收紧。车市仿佛进入了一个拐点,由原来的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这恰恰是自主品牌的死穴。在外界眼中,某些自主品牌将难逃这一劫。

  “转型”一词,近些年在奇瑞身上的提及率非常高。过去是“深挖洞,广积粮”,现在必须高筑起一架“过墙之梯”,所要过的,则是品牌这道高墙。从2011年开始,一系列脱胎换骨的变革在奇瑞内部发生,这家目前国内产销量排名第六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被其当家人尹同跃亲手推进了“手术室”,或许真正的转型,真正的成人礼,正在开始。

  刮骨疗伤

  2010年,奇瑞全年销量达68万辆。2011年的数据是64.3万辆,这是奇瑞连续第11年位居自主品牌销量第一,并连续9年位居全国出口第一。但漂亮的数据背后,仍然无法掩盖奇瑞积弊已久的发展漏洞。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奇瑞都在追求规模经济。产品线拉得太长,消费者被搞得一头雾水,有时候甚至连奇瑞内部员工,也不能完全将旗下产品名字报全。精品稀缺,产品定位重复,自己跟自己打架,一款只卖到3万多元的QQ,一度支撑着奇瑞80%的销量。对数量过份追求而饱受争议之外,奇瑞已经严重偏离了盈利轨道。乘联会秘书长饶达此前曾告诉记者,如果不算政府的补助,奇瑞在汽车领域是亏钱的,甚至其副业“造船”都比造车挣的钱多。

  《天下无贼》中的黎叔说:“队伍大了,人心散了,不好带。”对于如奇瑞这样旗下拥有5大品牌(奇瑞、旗云瑞麒威麟开瑞),近30款车型的地方国企来说,应该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吧。困难像冰山一角,总有浮出水面的那一天,在媒体面前尹同跃心知肚明,去年他放出狠话:“2011年,奇瑞汽车宁可跌落到销量排行前十名开外,也要实施战略转型。”借此也拉开了奇瑞汽车转型的大幕。

  转型的第一步就是刮骨疗伤。一直以来,奇瑞汽车因为车型多而形成规模效应。但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密不透风的产品线初衷往往是为了争取各个细分市场的份额,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但由于品牌力不够,国产品牌低质低价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一时无法改变,更拖累到奇瑞汽车研发资源分散,成本投入过大。

  过去几年,奇瑞一直对推新车乐此不疲,每年总有5、6款,甚至7、8款新车上市,这很容易给人留下粗制滥造的印象。如此粗放型的品牌策略果然在市场上折戟而归,结果是车型上了一款又一款,但被市场接受的屈指可数。奇瑞也终于意识到,多生孩子不见得好打架,而且还要支付一大笔培养费用。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奇瑞有意识地减缓了新车上市的步伐,同时集中砍掉了一大批车型项目,从原来的130多个新车项目,缩水到不足30个,数量之多令人侧目。这些被保留的项目,将会在2013年和2017年之间被推向市场。

  品牌突围

  由“大而全”转为“少而精”,这种思路上的转变开始微妙地折射到奇瑞的销售数据上。2011年,瑞虎进入10万辆俱乐部,并在去年8月以10379辆的业绩成功杀入SUV市场的前三甲。而奇瑞E5上市不足半年,累计了近4万辆的销量,12月单月销量逼近8000辆,在同级车中表现突出。经过产品结构转型之后,以瑞虎、A3、奇瑞E5、风云2,以及瑞麒系列等精品车型的销量占比,从2009年的46.3%提升到2011年的55%以上。以往“销量高的车型不赚钱,利润高的产品销量小”的尴尬局面,对于奇瑞正在逐渐消弭。

  2009年4月,尹同跃接受国际广告杂志、中国理想品牌网的联合采访时,曾谈到了做品牌的重要性。“我们希望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不仅仅是created in china(中国创造),还要有brand in china(中国品牌)。”对尹同跃来说,奇瑞的品牌力积弱一直是其内心挥之不去的失落。奇瑞历史上几次谋求高端的尝试,最终皆以失败告终,向上不成,成了尹同跃的一块心病。

  或许缘于尹同跃与奇瑞的坚持,后者最近在高端化道路上终于尝到了一点破冰的感觉。继去年年底顺利与以色列合资打造观致汽车品牌之后,今年3月1日,奇瑞正式宣布,与捷豹路虎就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已经达成协议,将以50:50股比对等的形式建立合资公司。该合资项目拟总投资175亿元,将包括一个整车厂和一个发动机厂,2014年7月正式竣工投产,2015年产能将达到8万辆,并最终形成18万辆的总产能。

  回头看看,奇瑞的合资之路的确是命运多蹇,绯闻不少,但无一修成正果。如今成功与捷豹路虎牵手,外界对奇瑞的品牌突围战又多了一份信心,毕竟与世界汽车品牌的合资,可以帮助奇瑞更快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奇瑞公司新闻发言人也告诉记者,“奇瑞向捷豹路虎可以学习到高端品牌打造的一系列的做法和经验。”

  与国外品牌寻求合作的同时,奇瑞也在人才募集上频频出手。前不久传出消息,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总经理胡俊、原北汽福田副总裁兼品牌总监黄华琼已经加盟奇瑞。这两位均有着丰厚的合资车企工作背景,相信对于如何将奇瑞品牌打造成高端,应该都自有一番令尹同跃满意的心得。

  “打造一个高端品牌,不是一日一时之功。”不过很显然,奇瑞在这条路上已经努力了很久,而且随着与外国车企合资的顺利进行,加之通过有丰富品牌运作经验的人才对此前产品线的梳理,奇瑞已经高筑起了品牌向上跨越的过墙之梯。这一次留给奇瑞的,应该更多的是希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编辑:李欢)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