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

新闻版>访谈> 广州车展 >正文

郭红军:企业要做大做强 只有到海外抢蛋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1日 13:58   新浪汽车综合 字号: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郭红军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郭红军
 

  编者按:2010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国内外600多家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参展,首发新车的数量创造了历届广州车展之最。2010广州车展以 “领先科技,共创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汽车行业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发展理念。新浪汽车在现场对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郭红军先生进行了采访,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浪汽车: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有幸邀请到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郭红军先生。先请郭先生跟大家打个招呼。

  郭红军:广大网友好。

  新浪汽车:郭部长,应该说广州车展是整个中国车展的收观之战,具有盘点的效应,这次郑州日产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惊喜?

  郭红军:正像刚才新浪汽车说到的,这次是收功之战,这次是重要的市场,郑州日产这次提出挑战20年的宏伟蓝图。令人欣慰的是目前10万台已经基本没有悬念,借广州车展的机会,企业双品牌八大系列产品单独展示了,当然展台上有明星产品,比如说NV200,还有帅客、瑞麒等等。我们还有CDV,什么是CDV?就是在轿车平台上延伸的车,有大的空间和座椅,既能满足乘用、商用,一家几口出去玩的时候是七人座,是一车多能的概念。对企业用户来说原来可能需要几款车,现在一款车就可以,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一款车,目前肯定有很多杠杆。

  新浪汽车:是一个多功能用途的?

  郭红军:对。

  新浪汽车:还有一个问题,到了岁尾年末,请您做一个点评,2010年郑州日产在国内的表现以及明年市场的预期,如果方便谈的话最好说一下数据,比如说增幅等等各方面的具体数据。

  郭红军:对郑州日产来说,我们提出挑战“10.20”计划,2010年挑战10万台,2012年挑战20万台,现在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很大的数据,郑州日产从5万台到10万台是接近100%的增长,今年整个行业是30%的增长,我们将近100%的增长,我们的数不大,但是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是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对2010年来说至少是2000万的数据,我们2012年会达到20万台,2010年也是一个过度的过程。我们2011年相当于增长20%,我们9月22号新工厂竣工,站在东风集团的角度,为了实现产能最大化的利用。2011年的产能是不能满足需要的,明年面对两个客户,我们明年老工厂有一个改造,从原有9万台开始提升,明年年底产能达到40万台,除了一部分东风日产的产能,还要满足20万台的目标。产品方面,我们的凯普斯达基础上延伸出一款更接近大众的,我们定义了什么是真正的轻卡,外观、舒适性、风格和操作理念,大企业是注意品牌形象,希望给员工增强自信感的企业都需要这样一款车,这是更接近大众的一款车。

  新浪汽车:轻型卡车?

  郭红军:对,这是新凯普斯达。NV200我们明年推出尊雅型,帅客在民族平台上向下延伸一款1.5的商用款,同时延伸2.0的自动档,我们的瑞麒皮卡基础上,明年会相应环保的号召,推出两款瑞麒,明年产品角度也是为2012年做一个铺垫,从产能、产品、市场和网络来做。2010年我们是240家,明年达到260家,为2012年做一个网络的扩展,我们建一个网点一是要市场基础,二是有能力扩建新的4S店,如果原有网点没有能力,我们可以引用新的投资主体建新的网点,我们2010年底不算新网点可以达到500台,2012年是20万台的销量,每家达到七八百台的销量,我们要为2012年做铺垫。

  新浪汽车:主要是铺垫的一年。

  郭红军:铺垫的一年,同时还要做成长,现在有一些数字还不便于公开,我们是为2012年做铺垫,我们要确保20万台。

  新浪汽车:我有一个疑惑,之前对郑州日产了解不是那么多,看到同行业一些报道他们谈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合资和机构的一些历史原因,包括郑州日产成为汽车界内最大的代工,这个名称是第一次听到,多多少少可能会有一些歧义和误解,您怎么看?

  郭红军:代工这个词对很多企业来说很敏感,我们对第二工厂投入很大精力,我们在日产体系里面在全球前列,我们目前面临产能的瓶颈。我们不是一直代工下去,随着产能的扩大我们还会自己生产,代工这方面还有一些传言,还有基地的概念,这好像更敏感一些。从更高层次理解,比如说第二工厂9月26号竣工的时候,戈恩公开对大家说日产在中国两个基地,一是广州的乘用车基地,二是郑州日产的LCV基地。郑州日产是日产在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虽然现在股权变更也属于东风日产里面,但是第一家是郑州日产的,我们应该说是第一的基地。现在从销量来说乘用车基地在广州,LCV来说我们是第一基地,不存在第三、第四的概念。从集团的概念来说当你的产能形成不能最大化利用的时候有调配是很正常的,也可能未来其他工厂让我们来代工,我们代工一台车要收几千块钱的费用,我们有盈利的,何乐而不为,富士康那么大的企业也是代工的,代工没有什么负面的。

  新浪汽车:上次有一个朋友介绍说广州一带做代工有的做的很好,可以跟上游的供应商叫板说提高价格到多少,他提出条件的时候上游也很为难,您刚才这方面也解释的很清楚了。接下来我还有一个问题,郑州日产目前在车辆租赁二手车以旧换新的发展上请您谈一下。

  郭红军:我们还有一个车主的俱乐部概念,我们要建立俱乐部和二手车,我们实现本地租车、异地换车,本如说一个人到广州来玩可以在本地租车,我们在北京、郑州、昆明试运营,我们的竞销商的平台上可以实现这个。

  新浪汽车:从去年年底到今年,汽车租赁突然之间给人感觉是冒出来了好几家,关于这个市场,我们郑州日产对这一块业务是怎么定位的?在集团内部是怎么样的份量?未来的发展规模会到什么程度?

  郭红军:郑州日产是合资公司,对我们来说租赁会更加促进我们的销售,更促进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我们也有租赁公司,对他们来说也想做大,他们不但要经营郑州日产生产的车,也可以经营郑州日产之外的汽车,这是站在租赁的角度来说的,郑州日产是想让他有效的提升销量。

  新浪汽车:郑州日产主要面临200个客户,是否会向大众客户转移?

  郭红军:我们整个营销模式是从大宗营销模式转向大宗加大众,保留原有大宗的模式基础上扩展大众的模式,我们用户的便利性只有大宗的时候很偏,对大宗用户是上门服务的,转成大众用户之后为什么要扩建和变化,地点的扩建和变化是提升用户的便利性,包括营销模式、人员机构和人员的匹配、培训都有变化,我们不是一味的扩展网点。我们2010年的网点到500台,2012年每个店单店效率已经到800台,对一些企业来说是2000台的概念,对于一些商用车来说这样是不错的。

  新浪汽车:咱们还设立一些海外事业部对吧?

  郭红军:对。

  新浪汽车:未来郑州日产在海外会有什么作为?

  郭红军:我们关心的三件事,一是自主品牌,是国家倡导的;二是新能源;三是海外市场。对中国市场来说再过五年就成熟了,肯定要进一步发展海外市场的,近几年就是海外市场的培育,是可以组建各种集团、网络和工厂的过程。

  新浪汽车:我们出口的产品定位在哪里?

  郭红军:我们都可以出口,主要以东风品牌为主,经过两年运作我们签订了18家,相当于18家经销商集团作为战略伙伴,其中包括三个KD工厂,阿格拉、埃塞俄比亚、苏丹三个K1D工厂,2010年全年出口量达到3000台以上,实现50%以上销量的增长。2010年至2012年除阿格拉以外的一般市场销量将实现连续三年翻番,并在2013年到2015年持续保持高速、稳健增长。

  新浪汽车:现在我们加了一个项目是“老总问老总”,您得回答前一个老总提出的问题,您也要留一个问题给下面的老总。前一位老总是做GPS的,他有一个疑问,他想问车载GPS未来市场三到五年的规模,刚才您说的事业部的问题,您觉得未来三到五年海外市场会发展到什么规模?有没有什么预期?

  郭红军:我们的海外市场五年以后销量应该占目前中国市场销量的10%-20%。假如说五年以后还是在两千万台或者两千一百万台的。

  新浪汽车:就有两百万台是出口的。

  郭红军:对,所有企业都在做大做强,只有到海外抢一块蛋糕。

  新浪汽车:请您留下一个问题给下一个嘉宾。

  郭红军:我们的用户真正内心需求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有答案。

  新浪汽车:请您先谈一谈。

  郭红军:比如说CDV,现在没有上市的时候以MPV再替代,MPV价格比较高,转弯灵便性比较差,可能不是最适合的,对微客来说安全比较差一些,CDV既能舒适又可以方便家用,真正的车要一车多能,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在误导用户,单一功能导致了城市的堵塞。

  新浪汽车:很多人这辆车是上班开的,另一辆车是出去玩开的,包括有一些人做小生意还要再买车,我觉得您的看法是很科学的。

  郭红军:对,可以解决城市的堵塞问题。很多城市已经很堵车了,最后肯定多功能车成为汽车的主导力量,包括二三线城市也要走这样的方向。

  新浪汽车:谢谢您。

  郭红军:谢谢。

(编辑:李芳芳)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0票
好文章 0票
枪稿 0票
雷人 0票
无语 3票
标题党 0票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