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

新闻版>企业新闻>正文

明年投建乘用车基地 福特江铃合作渐入佳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0日 08:18   南方都市报 字号:

  南都记者黄习伟福特与江铃汽车的合作长期局限于商用车领域,一直以来关注度都不高,不过,随着驭胜上市,江铃汽车正式转型乘用车,福特与江铃之间的合作正变得越来越紧密。继翼虎已敲定落户江铃之后,福特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亚太非地区董事长韩瑞麒(JoeHinrichs)日前访问南昌时进一步透露,福特计划在南昌新建一个乘用车生产基地,并将继续增持在江铃所占股份。

  种种迹象表明,福特投入中国的资源不再一味偏向长安福特,江铃在福特中国战略中的地位正急速飙升,不过在福特急迫投入背后亦有不少隐忧。

  福特江铃合作再深化

  12月5日,江铃汽车推出首款乘用车产品驭胜SUV,正式进军乘用车。

  在此之前,江铃汽车将引入国产福特知名SUV翼虎的消息已受广泛关注。江铃汽车配套商高层爆料称,针对翼虎引进的计划,江铃已就此事与福特达成初步意向。

  今年7月,江铃与福特共同投资30亿元的江铃小蓝基地正式奠基,该项目规划产能为20万台/年,最大产能达30万台/年。据悉,福特方面要求小蓝基地必须“15年在世界领先,50年不落后”,福特SUV翼虎有望在该基地生产。

  以往,在福特中国战略中,长安福特主推乘用车,而江铃汽车主攻商用车;福特SUV翼虎引入江铃国产意义重大,这意味着江铃亦将被纳入福特中国的乘用车发展布局之中。

  福特与江铃之间的合作远不止于此,据中新社报道,12月13日中午,福特汽车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亚太非地区董事长韩瑞麒(JoeHinrichs)在会见江西省省长吴新雄时,韩瑞麒表示,福特将继续加大在南昌的投资。除今年夏天在小蓝基地破土动工一个新的基地之外,福特还计划在南昌建立一个新的生产福特乘用车的基地。新的工厂将在2011年春节前作出决策方案,并开始动工,计划于2013年投产。

  韩瑞麒表示,福特公司将继续增持福特在江铃所占的股份。福特公司今年第一次把江铃汽车销量纳入福特对外公布的全球销量的一部分。这是福特首次对非福特品牌的合资公司的销量纳入全球销售体系。此外,韩瑞麒还表示将帮助提升陆风汽车的品质。

  各取所需还是制衡长安?

  种种迹象表明,福特中国与江铃汽车双方合作深入度之深已远超外界猜测。这一切恰好发生在长安联姻PSA之后,福特偏向江铃更包含制衡长安汽车的意味。

  2004年12月,长安汽车和江铃集团各自出资5亿元,组建江铃控股公司。江铃控股则持有上市公司江铃汽车41.03%股权,成为江铃汽车第一大股东。

  不过,长安并没有给江铃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向江铃各注入一款轿车风华和MPV风尚之外,再没有任何车型导入。而这两款车型由于技术落后,投产后不久便停止了销售。在徐留平上任长安汽车董事长之后,长安与江铃渐行渐远。相比之下,福特既有资金又有技术,是比长安更好的伙伴。

  福特自金融危机中缓过劲来之后,已将中国作为重点投入的新兴市场。长安福特经过多年发展,一直未能进入国内乘用车企业前十强,福特有意借力另一合作伙伴江铃汽车加速发展。此外,在长安并购昌河哈飞、并与PSA达成合资协议后,福特在与长安的合作中话语权被削弱,福特需要借力加速与江铃合作以制衡长安。与此同时,江铃与福特之间的技术合作取得显著成功。福特自1995年起开始与江铃开展技术合作,引进了全顺,并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持股29.96%。此后全顺轻型车连续10年销量保持30%以上的增长,成为中国高端商用车市场的领军品牌。其间,福特通过利润分成和收取技术转让费方式获取丰厚的利润。

  福特加速扩张隐忧

  福特汽车不断加大对另一合作伙伴江铃汽车的投入,这一事实再度表明,相比于只有一个合资伙伴,寻找两个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中方合资伙伴,是推进在华发展战略的最好选择。

  此前通用汽车已经通过增资五菱汽车,实现了有两个合资伙伴的战略目标;福特加强与江铃汽车合作,战略路径与通用汽车选择相近。

  略有不同的是,通用增持五菱得到了后者另一大股东上汽集团的支持,而福特与江铃日趋亲密并不被长安汽车欢迎(长安汽车亦是江铃一大股东,间接持股20%左右)。

  福特汽车预计,在未来10年间,福特汽车公司70%的业务增长将来自于亚太及非洲区。这其中,主要增长将来自于中国市场。福特汽车亚太非地区董事长韩瑞麒说,2006年以来福特在整个亚太非地区的投资超过40亿美元。

  不过,福特在与江铃的合作中亦有一些难题待解。一方面,福特要加大在江铃投入,显然希望继续增持股份,其目前持股不到30%;增持首先要得到两大股东长安和江铃的认可,其次则要面对外界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担忧。

  另一方面,江铃汽车产品一直集中于商用车市场,后来通过陆风汽车造轿车的尝试亦不成功,此番全面转型乘用车能够顺风顺水,亦将是主要考验之一。

(编辑:路宁宁)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相关新闻: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