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离开华尔街的日子 通用与中国车企的500天(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9日 08:28   经济观察网 字号:

  抄底通用

  上汽1%入股通用,可以说是过去500天中国车企对于艰难转身的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进行抄底的一个尾声。

  2009年初,金融危机正酣的美国一片焦躁,这是一个让人丧气的新年。作为“三大”之首,通用汽车给美国人的新年印象仍定格在CEO瓦格纳乘坐私人飞机前往华盛顿申请救济的新闻报道上,事实上,在瓦格纳走下飞机的一瞬间,通用人已经意识到大限将近。

  在大股东美国政府的督促下,新通用将只保留四大核心品牌——雪佛兰、凯迪拉克、别克、GM,萨博、悍马等其他品牌将被舍弃。

  那一夜,距离华盛顿5000多公里外的中国汽车老总们都怀揣着同一个梦入睡,这个未敢声张的梦就是——“抄底通用”!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这是我们的机会。”

  新通用的瘦身计划正式点燃了中国汽车企业的野心。在胡茂元、徐和谊的亲自主持下,一套套与通用有关的战略计划在各车企内部快速出炉。

  事实上,上汽疏通、摸底的前期工作早在通用破产前就已展开。

  2009年5月,上汽董事长胡茂元和陈虹在风雨飘摇的北美市场前线,与韩德胜达成一致,双方将扩大在亚洲的合作。不久,一个由陈虹和通用汽车副总裁、原亚太区总裁罗瑞立为首的50人工作小组在上海成立。

  “折戟双龙之后,上汽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来实现国际化。”接近上汽管理层的业界人士透露,别克品牌最早进入上汽的视野,“4月份,上汽就开始考虑是否购买别克品牌或接手别克品牌在中国的使用权。”但通用最终将这个在美国本土销量最小,但在中国卖得最早的品牌纳入了四大保留品牌之列。

  在灭了上汽的别克梦之后,新通用的成立第一个决定就与上汽有关:撤销所有区域总部,转而在上海成立国际运营部,负责北美以外的所有业务。上海成了新通用北美之外的第二总部。两个月后,通用在中国设立技术研究院,作为通用前瞻汽车技术的全球研发基地,通用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其在全球的第二大研究院。

  不仅上汽趁势完成了地位的提升,盘踞中国北方的一汽集团此时也发现,斡旋多年始终没有进展的合资项目突然间就拨云见日了。2009年8月30日,一汽与通用签下了轻型商用车合资协议。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一汽通用的轻型车合资项目之所以能够通过,很有可能是通用在其他方面允诺上汽优惠条件,从而获得在上汽之外再找合作伙伴的首肯。

  与此同时,一个急迫的国企身影已经闪现在新通用的瘦身计划中。那就是扎根北京的北汽集团。北汽在2009年6月就投入了收购欧宝的竞标中,与上汽的小心谨慎不同,底子薄弱、急于做大规模的北汽一开始就表现很激进。品牌、生产线、技术、人才等,都是北汽抄底的目标。

  在国企巨头交叉上阵的时候,远在四川成都新津县的一个名为“腾中重工”的民营企业也在酝酿着制造美国大车的梦。在想涉足汽车领域且获得四川地方政府支持的“腾中重工”看来,通用急于甩掉的悍马品牌是理想的收购对象。

  考虑到业界对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民企收购一个车型高油耗、穷途末路的品牌有很多质疑,很难通过主管政府部分审批,“腾中重工”甚至考虑通过其香港上市公司以境外收购的方式进行。不过最终还是以失利告终。

  2009年10月,就任CEO7个月后,韩德胜首次访华。韩当时给中国记者的印象是,自始至终都没有笑容。但此行已经让他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市场及我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将肯定在通用未来的全球战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韩德胜的访华推动上汽与通用的战略合作在2009年底获得实质性成果。12月4日、5日,上汽连续两天发布重大投资公告,先是通过收购通用持有的上海通用1%的股权完成了对上海通用的控股。中国合资车企纠结了几十年的提升话语权由上汽迈出了第一步。

  紧接着,双方又宣布在香港成立股比对等的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海外投资及业务开发,印度将是第一站。这一步对上汽意义重大,被业内认为是上汽国际化真正意义上的开端。

  而此时,喧嚣了一年的通用收购战也以各不相同的心情进入阶段性收尾。

(编辑:邱满春)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