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南 辰 姜 潇 叶建平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8日晚宣布,已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业界认为,这一“蛇吞象”式的不对称收购,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外向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圆自主品牌的豪华梦
翻翻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制造历史,一个明显的“短板”很难回避:自主品牌厂家在豪华轿车领域一直乏善可陈。
而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将使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首次拥有一个全球通行,尤其是欧美日等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也认可的价值巨大的豪华品牌。吉利可以依托沃尔沃的核心知识产权,打造全新的高端品牌,进一步提升吉利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和国际认知度。
研究汽车产业的应用经济学博士乔梁认为:“此次如果能够成功地吸收沃尔沃的核心技术,将它的技术、产品、市场全部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将重塑吉利在大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进入以市场换技术的崭新阶段
在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中,我们应当注意到,吉利“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背后有国内银行、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吉利依托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的主场优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汽车业快步走过了旨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企业高速发展期。但是应当承认,这种合资模式并没有帮助中方掌握多少核心技术。而在吉利对澳大利亚DSI、锰铜公司和沃尔沃的收购中,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都成为打动外方促成收购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中国汽车业依托海外并购这种方式和全球最大新车市场的诱惑,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有效尝试。
知识产权问题是并购最大的难点
在吉利与福特签约之前,外界数次猜测这一收购会因为知识产权难以分割清楚而搁浅,这实际上反映了这起并购的最大难点。福特1999年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双方的技术融合和依赖已经入血入骨。在这种背景下,吉利剑指核心知识产权的收购标的难免使福特产生种种顾虑。
双方签约后,福特汽车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在知识产权使用支配方面,福特汽车已与吉利达成了协议。协议将使沃尔沃汽车与福特汽车双方都能推行各自的商业计划,并能合理地避免误用。这些协议也将允许沃尔沃汽车能把沃尔沃汽车使用的一部分福特汽车知识产权转让给第三方,包括吉利。
福特汽车还表示,为了确保平稳过渡,在交易结束之后,福特汽车将继续与沃尔沃汽车在多个领域内进行合作,但不会在沃尔沃汽车业务上持有任何所有权。交易完成后,福特汽车还将在不同的阶段继续为沃尔沃汽车提供传动系统、冲压部件及其他汽车零部件。为确保剥离过程平稳完成,在过渡期间,作为交易的一部分,福特汽车也已承诺会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常规部件的模具等方面提供支持。
应当说,这种做法将使吉利、沃尔沃、福特三方能够共赢,是明智的选择。
收购成功与经营成功需用两个标准检验
但是应当认识到,衡量收购成功与经营成功需要用两个标准检验。历史上,戴姆勒与克莱斯勒的联姻、上汽对双龙的收购等案例都证明,收购、联盟成功只是开始,之后的经营成功才是更难的考验。
“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吸收。虽然吉利此次收购团队比较强大,但主要还是吸纳了资本运作的人才,对于今后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等问题是否也在同步准备推进,还需要进一步地了解。买来的东西还是可以走掉的,只有消化变成自己的,那才是最重要的。”乔梁说。
《环球财经》杂志总编辑向松祚则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中失败很多,李书福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沃尔沃的技术和品牌,特别是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如何实现转化。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之后的5年时间里,联想并没有能够保留住原有的IBM客户,联想自身的品牌并没有通过并购得到有效加强。沃尔沃作为福特旗下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具有很高声望的知名企业,有许多欧洲和美国的成分,能否完全被吉利消化吸收还是个悬念。特别在许多重大战略决策、未来品牌的运营等方面,能否与瑞典方面很好地沟通,这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