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交通社会要倡导理性的消费和理性的汽车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2日 17:50  新浪汽车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把自主品牌的发展又更深入的解读了一下。最后我们看一下交通事件,这个元素当中有车,而且我们汽车频道也着重的推了这样的新闻,发现非常受到网友的关注,应该说这个年度新闻里面,如果仅仅从我们网络的角度看点击率的话,这个绝对是很高的,相当受欢迎。所以请两位老师点评一下这样的事件,这样的交通事故,撞人了要的判刑,酒驾撞人的事情非常多,请二位老师谈一下。

  张炤虎:我和耀东经常有机会去国外调研交通社会发展的情况,实际上就像我刚才讲的,汽车达到了1300万这样的量级之后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它的矛盾点和冲突点有了几何倍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交通参与者的这种素质,所有构成交通社会或者说交通模型的结构点都有它的挑战。比如说政府应该做什么?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法律法规?我们的交通安全法应该怎么样体现?我们的刑法针对的交通肇事应该做怎样的调整?包括我们的交通参与者和汽车厂商,是不是就一味的宣传速度、激情、张扬个性和张扬自我,包括我们的媒体,我们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对于排放也好,交通的肇事也好我们持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到底是倾向于谁?照顾于谁?这个都是需要大家进行反思的。比如说我们在国外,很小的一个路口,即使它没有路灯,当然不可能了,所有的路口都有路灯。即使是红灯,因为有时候中国游客不看这个灯,他都喜欢了就过马路。但是你会发现,无论是日本还是欧洲,车会停下来等行人,无论是红灯还是绿灯,而在我们这儿正向反,即使是红灯的时候那个车也要冲过去,这是一个差距,我们不能指责这个个案的这个人,这个人也是社会培养出来的,这个人也是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层次而得出的一个具有完整的独特个性的人,他的思维模式实际上是我们大家的,这个个案实际上体现了一个社会现象,当中国的汽车社会达到一千万量级的时候,我们交通参与者各方面应该怎么去重新的来面对我们的公众?来面对这样一个交通社会?

  张耀东:我觉得很有道理,具体的包括这一系列的事件,可能过程中有社会多方矛盾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事情,我觉得可能大家越来越关注的是汽车社会的这种“负文明”,汽车文明会产生负的文明,特别是对于中国急速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而且我们现在看到酒驾的问题,我觉得以后会更加成为焦点,因为这种负文明会带来一系列的东西,最终会在很多的发达国家并不是消费力制约了这个发展,会从汽车产业链上导致,废旧汽车的回收对于环境的污染,对上游产业的侵占,使用环节过程当中油的消耗,碳的排放,道路资源的占用,社会交通秩序的改善,拥挤程度,城市文明的变化,所有这些一切都在变化。所以我们看这次世博的主题,城市改变生活这种主题,其实很重要的一个东西,这种城市的生活是由汽车文明构成的一个生活。特别在我们中国来讲是很典型的,我们想像一个城市就是汽车车多人多,是这样构成的一个城市,在这种情况下汽车文明怎么样适应这种城市的发展?我们在现在的过程当中应该真是极早的做这种事情,因为有一些东西一定会制约汽车产业的发展。一年净增这么多万辆,北京已经是全世界最宽马路的城市了,所以说我们怎么去办?中国的人口不可能说衰减,而且有更多的人二三线的人,现在还有没买车的人,你不能阻碍人家去享受使用汽车,他们也有改善自己生活水平的权利,所以应该到政府管理者的身上去,他们在不牺牲没有买车人权利的基础上去改善汽车的负作用,而不简单的是一个全国性的打击酒驾的活动,还有刚才讲的包括公民的教育,可能要用十年或者是二三十年的时间去做,需要一代人两代人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会是长时间的一个话题。

  张炤虎: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倡导理性的消费和理性的汽车发展。

  主持人:各位网友,刚才两位老师和我们一起回顾了一下09年汽车行业社会上所发生的这一系列的新闻事件,我们这次跟两位老师聊天是为了配合我们新浪汽车的年度新闻评选,我们的网站上有专题,您可以参与我们的新闻评选,有很多丰富的奖品,也比较实惠,您可以得到江淮轿车的使用权,还有相机等,感谢各位新浪汽车网友的关注,感谢两位老师做客新浪汽车

  张炤虎:谢谢。

  张耀东:再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声明:新浪汽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李重)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