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汽车业不会马上垮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 18:25  中国汽车报

  -邬学斌

  (作者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福田汽车工程院院长,曾在美国汽车企业工作12年)

  美国汽车业的问题并不是由本次全球金融危机而引起的。在美国本土市场上,美国车的份额已经持续下滑很久了。造成美国汽车产品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司太大而形成了官僚体系,导致效率下降和忽视用户;品牌太多而迷失方向,导致成本增加和定位模糊;工会太强而左右掣肘,导致费用上升和缺乏活力。也就是说,美国汽车业在有形和无形价值链的许多点上都出现了问题。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往往归咎于消费环境不公平、工会干扰和医疗体制造成费用太高,以及外国政府干预市场导致待遇不公平等外部原因。

  在很长一段美国汽车发展史上,美国“三大”都以“大”而自豪。通用汽车曾豪言:What is good for GM is good for America(通用汽车好则美国好)。在企业规模不断变大的同时,管理机构也变得臃肿和官僚起来,加上复杂的法律环境和工会的限制,“三大”逐渐变得越来越自我。尽管他们的市场调研工作从来不曾停止过,分析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但工作目标不再是为了市场和消费者,而是为了满足公司官僚们的虚荣心和讨老板们的欢心。

  “大”并没有转化为“三大”的规模优势,成本能力反而急剧下降。2007年,通用和丰田大致都销售了930万辆汽车,通用亏本340亿美元,而丰田则盈利170亿美元。美国汽车公司的工人工资是每小时70美元以上,而日产和本田付给美国工人的工资不足50美元。

  成本增加,效率下降,美国“三大”很难在成本压力较大的小型车领域同日韩竞争。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三大”就将产品重点放在大型车辆上。当时低廉的燃油价格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成功。于是,美国车变得一代比一代大,一代比一代重。他们的做法与市场需求发展基本方向是背道而驰的。1998年,“三大”在北美市场上还占据着70%的份额,到了2005年就下降到不足55%,2007年又比2006年下降了8.7%。本次金融危机让人们为“三大”的命运更是捏一把汗。

  未来,“三大”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无论怎样,变化是一定的,合并和肢解都很可能发生。一切变化的核心问题应该放在真正关注消费需求上来。美国人的汽车消费习惯也不是不会改变的,只不过这种变化是渐变的,不可能因为一次金融危机而突然变化。今天的美国汽车同三四十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笔者觉得,通用突然将产品重点几乎全部放在承载式车身的中小型车上,以及过分期望雪佛兰电动车Volt的市场表现,都是有很大风险的想法。

  美国汽车工业不可能马上完全垮掉。他们在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上的沉淀是深厚的,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是非常强的。美国汽车业在许多领域仍然拥有世界一流技术。美国汽车业还支撑着美国人的信心,因为它对其它产业的拉动作用依然很大。美国汽车产值占GDP3%,10%的就业同汽车和交通相关。美国政府和公众尽管对“三大”批评很多,但最终是不可能放手不管的,这也将促使美国汽车业发生转变。

  “三大”也在积极努力地改善产品品质。在2008年的J.D.Power的质量调查结果中,有36个品牌产品的质量评分高于行业118分的平均分,而在前15个产品品牌中,福特和通用占据了7位,高于本田、日产、大众和丰田的Scion等。在成本控制方面,他们也正在付出努力。美国汽车售价中大概50%是直接材料成本,这说明分摊费用太高,同时也说明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

  福特从2003年就提出要“Back to Basics”(重回根本),开始对品牌、产品、制造、组织、人员和流程等方面逐渐调整,因此成为在本次金融危机面前惟一可以不需要政府注资的公司,它也是2008年11月美国汽车市场上唯一市场占有率上升的公司。福特的表现展现出美国汽车业的自新能力。

  美国毕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有着悠久的汽车文化和历史,也有卓越的人才资源和工业基础。工会问题、医疗费用问题和官僚体系问题都是可以改变的。不能简单地以现在美国汽车业的下滑态势来预言其必然衰亡。当然,在日、韩、德产品的冲击下,在新兴市场后来者的加入下,美国汽车市场也同世界汽车市场一样,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三大”可能会变为“两大”,其业务会紧缩到其核心品牌和市场上,其技术会调整到更符合安全、可靠、舒适和节能环保的消费需求上,其运作会变得更为透明、更加符合美国价值和人文思想,其全球战略也会发展到利用其在全球而不仅是美国的优势上。美国汽车公司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世界汽车工业,其中必然有中国汽车工业的机会。

(编辑:二马)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