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凤英:期待与合资品牌短兵相接(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 17:40  新浪汽车

  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现在的汽车企业更需要冷静思考,理性定位,到底我的这种资源,怎么样集中在哪些市场领域、哪些产品领域,才能做出更多精品车来,更好的产品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去提升竞争力。每一个市场都去占,每一个市场都拥有竞争力,实际上现在的资源和能力肯定是有局限性的。正因为你具有风险,才需要更多的思考,能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做什么,我认为是这样一个思路。

  实际上我认为我们现在对待中国汽车的看法,完全没有必要走极端。不走极端的原因是存在各种可能,我个人认为。各种可能是什么呢?一般消费者会认为,中国大多数自主品牌都应该造你们造的车,所谓的小车或者是低价位的车,或者是经济价位的车,不管怎么定位它,总而言之认为你只能做这样的车。

  再有一个问题,因为经济的全球化所带来的技术全球化,我认为给中国汽车的自主研发,应该说带来了很多渠道或者说很多方式可以选择。比如长城,我们可以不做A级轿车,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B、C级轿车。现在不是没有钱,也不是找不到技术,就说一个B级轿车、C级轿车中国人就拿不来?不是这种情况。

  最终的问题,当然拿来一些核心的技术,但是与这些技术相匹配的,因为涉及到品质、品位,每一个制造的细节,每一个零部件配套,都是非常综合的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提升它,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搭配起来,像木桶原理一样,缺一点都不行。是,确实是有难度的,因为你要造更豪华的车、更高级的车,难度会更大一点,但不是不可实现的,就看资源的匹配和我们争取时间怎么做这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真的不必要走极端,就认为中国造不出好车来,或者就不能造好车。我反对的是什么呢?你不要认为你同一个时间里边什么都造,乱七八糟一大框,一款车也不能集中你的资源,也不能集中你的精力,一款车也做不好的时候,这就是风险。你要有能力去做8款车,8个平台都做得很好也行,但是做不到。我认为中国的任何一家汽车企业,只要集中资源、集中精力做好一个平台的产品,完全是可以的。这么面对这个问题,是这么一个情况。

  王凤英:如果简单一句话,很难形容中国汽车的局面,因为现实的问题是中国的汽车企业这么多,每家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一家企业的不成功,也不能代表中国的汽车行业不成功、自主品牌不成功,代表不了。

  我认为还是这样,中国的汽车企业这么多,每家的情况太特殊了,未来十年当中,不一定这一百家汽车企业都能发展得很成功,但是我们谁也不能怀疑,一百家企业当中有十家走得很成功,八家走的很成功,这种情况完全是有可能。那就是做法不同、战略不同、策略不同,最终导致结果不同。现在我认为北京车展出现的叫虚假繁荣也好,叫一种现象也好,还是大跃进也好,我认为以不同的观点、角度去看的时候,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正因为有这种结论,我认为中国的汽车企业才有必要更多的思考,到底怎么定位,怎么才能规避这种风险。

  我在人大会上提出很多,我认为优秀的中国的汽车企业,应该从简单追求产品销量单一的战略当中解脱出来,要建立真正的核心战略,就是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精品,哪怕出一款都是成功的,都是将来这个品牌当中最有力的支撑点。如果一款都没有,那个品牌就没有任何内涵。

(编辑:梁蒙)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