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商人重利。厂家把车子卖给经销商再通过经销商的手把车子卖给消费者。在这一看似简单的商品流通过程中,经销商兼顾了双重身份——即是甲方又是乙方。当汽车微利时代到来,厂家和商家面临的盈利压力无疑使得双方在“合作”的老关系上加入了更多的“角力”。一方在抓住话语权不放,一方在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在这场并不势钧力敌的博奕中,重心会向谁移动呢?资深媒体记者做客新浪汽车,进行了现场的精彩激辩。
正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俞凌琳、《汽车商业评论》主编 贾可
反方:《经济观察报》记者王亮、《第一财经日报》卫金桥。
主持人:北斗车谭,舌战上海滩。这一场是“北斗车谭”系列的最后一场,这场的题目就是“厂商和经销商博弈未来的重心会向谁偏移”。北斗车谭系列是新浪汽车和《京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一起合作的一系列的访谈栏目,除了这两个媒体的记者,我们还另外邀请了一些资深的行业人士,一起参与我们的讨论。
按照我们的计划,依然是分成正方和反方,这次正方的观点是未来的博弈当中,厂家依然占据绝对的优势,重心会越来越向厂家偏移。厂家是持相反的观点,会向经销商偏移一点。
我们都有一个共识,起码在中国车市未来比较短的一段时间之内,厂家依然会是在销售终端占有绝对强势的地位,但是这次我们要讨论的是一种趋势,在未来这个重心会稍微向厂家更加移动一点?还是会向经销商稍微移动一点?我们知道现在经销商的处境其实是非常艰难的,我知道每日经济新闻有一条新闻曾经提到一个数据,说现在基本上只有二成的经销商在赚钱,很多经销商都是在亏损的。
俞凌琳:不可能的。
主持人:包括厂家和经销商日常的合作当中,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比方说到了年底销售的时候,厂家在压库等等,对经销商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一件事。但是这些现象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原因,而将来又有什么方式来解决呢?这次就请我们的四位嘉宾一起来聊一下。
先介绍一下正方是汽车商业评论的主编贾可先生,还有一位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俞凌琳小姐,反方是《经济观察报》的王亮先生和第一财经日报的资深记者卫金桥先生。
按照惯例还是请我们的正方先来立论。
贾可:实际上这个选题派给我们,也没办法。其实厂家强势现在存在,未来也还会存在,很难改变这个趋势。这是我的一个立论,待会儿你们反驳。
卫金桥:在目前来看经销商和厂家,厂家是要强势一点。但是未来汽车进入成熟市场之后,经销商在终端市场上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它有几大优势。第一,经销商比厂商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第二,我们也看到其实经销商之间也进行联合。比如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出现永达、东昌这样大型的汽车销售集团,而它们所经销的量,我们有一个统计,去年销量已经接近百亿人民币,它的销售额可能在汽车厂家里面也可以排进前十五位,前十位可能很难,前十五位没有大问题。这个情况可以在上海出现。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国美、苏宁的初步阶段也是这样发展起来了。所以,像东昌、永达这样的企业走出上海,向全国发展,目前的经销店的数量甚至远远超过每一个厂家的4S店的数量,手上有不同的品牌,我们不能忽视不同品牌组合的汽车销售集团在未来整个汽车销售体系当中的话语权。所以,从未来来看,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