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花甲之旅三亚行:郑州至三亚路书(9)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 12:08  新浪汽车

美丽之冠

  乌龙遇匪

  26日5点出发,沿着321直奔龙胜。路确实是“好的不得了”,山不大、弯不急、坡不陡、路很平,没车、没人,那个“爽”!我笑那些向我提供“假情报”的人,太不“与时具进”,太“孤陋寡闻”了!一直到龙胜,路都是怎么漂亮。

  龙胜是个山区集镇,依山傍河,紧凑而古朴,321缩小了一半后,从两排很老式的店面前穿过,过了一座窄窄的桥,就出了城。在桥上我已经有了不祥的感觉,桥对面有施工的人,依山傍河绵延而去,有多远已经看不到头。

  过桥后,我面前的景象和桂东“弯弯的山路”被翻开的路如出一辙;我直想打自己的嘴巴子,真是“现世报应”,好好的骂人家“提供假情报”,这下又有苦头吃了。细分析提供情报的都正确,只有我不正确,那是因为我没有问具体的路段吗!

  从龙胜到沙宜足足42公里,都是那“坏的了不得”的路,车和人都成了泥猴。我一生气,用摄象机拍了几个泥塘似的路面,也算是以后“忆苦思甜”的材料吧。

  过沙宜上209国道,几公里就进入了湖南。这209也不怎么样,好在它没有翻修,路还可以走,尤其是摩托车占路不宽,勤选点路面,还是很平稳的,但这是山路,和321一样的弯、一样的坡。车速只能在30左右。

  自打上209,跑了几十公里,我没有见一台车、一个人,僻静的有点让人心里发毛;当我连续拐了几个弯,不停地爬坡,刚上到坡顶,就见四个人突然从路左靠山一面的矮树丛后闪了出来,一下就占据了大半个路面,其中一人还拿了一根足有两三米长的粗竹杠,他将竹杠横在路上,不让我通过。我全身的血一下都冲到了头上,瞬间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好像“瞎了”;

  我反射般地停了车,捏开了离合,但仍旧挂在二档上,发动机还在突突响,我很快就镇静下来了,眼睛也“复明”了。

  我面前那四个人都很年轻,两人穿迷彩,另外俩好像是穿着背心;他们都没有动,拿竹杠旁边的一个不停地向我摆手,喊着什么,意思是要我下车;我戴的是冬盔,长皮靴、护腿、护肘和一身很鲜亮的运动服;我皮靴里有把长工具刀、座下有两根长扁铁(扒车带的),也都是给自己“壮胆”的“工具”;再说我一米八零、体重80公斤,真要动起手来一两个人我是不怕的,这四个人估计都不到一米七,也不壮。我没有下车,把面罩往上一推,大声喊了一声:“想干什么!”,然后右手举起将大拇指朝肩后一指,情急之中又喊道:“看我后边!”我这是双关的意思:一是,看我后边挂的那面红旗,我不是一般人;二是,我后面还有“后续部队”,你别找麻烦!也不知道他们听清楚没有,肯定是一时让我给闹懵了;拿竹杠的看着旁边的同伙,竹杠明显地低了下来,我没有等他们有进一步的反应,一加油门就把那竹杠冲到了一边,飞一样地跑了。

  正好是一路下坡,我跑出十几公里都没有松一下油门,真担心前面还有他们的同伙;阿弥陀佛,跑出不远,山路边已经有了房子。

  这四个人绝对不是好东西,不是劫匪也是收缴“买路钱”的。我估计因为我那硕大的摩托、奇异的装束、冬盔遮挡了我的真实表情和年龄、我的大喊大叫和虚张声势、还有我的车后箱上那在山风里飘摆的小红旗;这一切都无形中产生了综合的“威慑”;我们之间是“两怕”,我怕他们,他们也怕我。直到在湖南通道县城吃饭,我说了刚才的事情,店里的人告诉我,湘西乌龙山剿匪记就是说那一带的事。

  出通道,过靖州、洪江,傍晚到了怀化,在市区找了一家小饭店吃我这一天的“正餐”,老板娘很热情,说楼上有房间,知道我第二天去凤凰后,说她这里离去凤凰的路很近。饭后我看了房间,确实不错,也很便宜,就决定住下。当我洗完澡准备睡觉时,老板娘上楼来了,她很热情地说:“先生,你这么辛苦,让我的小姐陪陪你吧。”我吃了一惊,一口回绝了;她没放弃,把临街的窗幔帐放下来,又讨好地说:“先生你一洗澡、一换衣服跟换了一个人,多潇洒呀!我这里安全得很,要不‘打快枪’?便宜得很呐,才30块,楼下那五个随你挑哟!”我看她那个风骚劲,身上直起鸡皮疙瘩,语无论次地说:“我没枪,你算了吧!我又老、又累、还穷!”说着把窗幔帐又撩起挂好。那女人很不高兴的走了。已经有过岳阳的经历,所以也不为怪,还是老办法:拉床、堵门、睡觉。

  27日我确定晚点出发,因为下个目的地是凤凰,怀化到凤凰仅仅83公里,路不会有问题,凤凰是风景区,怀化是必经之地,那路决坏不了。

  老板娘已经完全没有头晚的“热情”,穿着一身睡衣,冷冷地开门让我把车从店里推出来,她随手就关了门。

  我发动车走了不到一米,车后胎就瘪了。我回头望着我刚离开的饭店,恨恨地来了一句“国骂”。你说这叫什么事啊?人常说:生意不成仁义在,怎么可以如此下作无耻!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路人怎么都是用同一“招法”害人呢!

  因为是在市区,我也不想费劲自己车修,不远我看到有车铺;我发动车,挂了一档,扶着车走,歪歪扭扭地朝那走;车铺没有开门,等到8点来了人,快9点车修好了,内胎气咀漏气,又是人为的有意使坏;修车耽误了时间,但也等来了邮局的开门,否则怀化的这枚邮戳是盖不上的。

  凤凰古城

  到凤凰才10点多。选了一家很僻静的旅馆住下就开始了观光。

  久闻凤凰“芳名”,实际与想象中的相去很远,吊角楼被旅游局垄断,只能远眺,掏高价才可近睹;古城垣修缮的太好了,“好”得已经没有多少“古”味;有些特色的街巷是唯一可自由观光的,但临街的房屋,无一例外地都成了商贾经营的宝地,经营内容也就是三大项:工艺、饮食、姜糖。工艺品同样犯了一个“通病”:千篇一律、做工粗糙;这些东西不可以用、不可以玩、收藏又没有什么价值,只能是一时高兴买下,三分钟的“热度”,然后弃之如破履;一包姜糖两元钱,吃了两块嘴里就要打泡。

  我住的旅馆是刚开业的,我算是“尝鲜”,整幢房子装修的很好,外观古色古香、内里现代舒适,其设施完全够得上“三星级”;主人看来很有头脑,后来才知道,男主人是凤凰最大一家宾馆的三业主之一,这里是他自己的“自留地”;他把多年的积蓄都压在这“自留地”上了。

  因为谈得投缘,下午他让他已经年满19,还没有走出凤凰城一步的姑娘给我当“导游”;女孩子腼腆的可以,话不多,都不敢怎么看我;就这样默默地领着我把凤凰跑了个遍;坐扁舟、人力车、吊角楼、从文墓、土家寨、古民居;半天时间,能去的地方都去了。回程我请那孩子坐人力车、吃冰激凌,她非常高兴,话也多了点;看来家教很严,确实是深居浅出的本份孩子。

  一回旅馆,那小姑娘就对她母亲说:“伯伯请我坐人力车、还买了冰激凌。”女主人也高兴,这时她把我积攒了几天的脏衣服用洗衣机都处理了,三楼顶是全封闭、全亮瓦的晒台,我上去一看,那里温度高得像蒸笼,经过甩干的衣服很快就干了。

  晚饭主人说什么也不让我出去吃,做了一桌土家风味的菜,小姑娘专门跑老远买了老酒;我一喝,不是个味,他父亲骂她“没用”,她饭都没吃,又去买米酒;她回来时我的饭都吃完了;孩子悄悄把米酒塞进我的大包里,细声细气地对我说:“伯伯你留在路上喝。”那顿饭吃得很“可心”而非“可口”,因为嘴里让姜糖弄了个泡,那菜我真没品出什么特别的味道。

  对于凤凰的风光,我觉得印象平平;但对凤凰的人情,我这后半生是难以忘怀的。

  28日早6点,我离开这次出游最具情感的旅馆,主人全家在门口送我,一再叮咛我“小心”、“慢点”、“再来”。他们勉强收了30元店钱,我的收益肯定比他们多,要知道,有些东西钱是买不来的。

  览张家界

  从凤凰到张家界是230公里,尽管还是山路,还是左拐、右拐、上坡、下坡,但路况却好得很,车速也能保证,不到12点,我已经到了张家界市。我以为这就到地方了,也没有问,按惯例:先住下再说;住下再一打听,我就后悔不迭了,那景区离市区还有32公里,再走的话,这房钱刚交了,车也卸了,东西费好大劲搬到这三楼;店老板说:“住下吧,你到景区住贵多了,明天早上走一样的。”

  生米成了熟饭,只有住下;盖邮戳、观市容、打电话、找美食,半天很好打发。

  29日早7点,我就到了景区,几经交涉,摩托车是进不去了,进去也没有用,那山刀切似的陡峭,只有缆车和电梯,景点之间的交通有专车,费用都包括在门票里了。

  门口的警卫承诺代看车,我正准备去买票,一个中年男子将我拦住了,他凑近我说::“先生要导游吗?”这人个子不高,一套黑色中山装,留着分头,给人很沉稳的感觉;我很突然,就说不要;他说:“很便宜的,没有导游你会走很多冤枉路的。”他这一句话把我打动了,因为我的脚伤还没有好利索,走路是我的最怕,可是我一个人请个导游也太奢侈了;我问费用多少,他说一天30元,我已经心动了,又试着还了价,他说:“那就20吧。我的门票、吃饭你都不用管。”我看挺合适,就答应了。他接过了我的大水瓶、相架,很知趣地没有要拿我的摄象机、照相机。

  早上人很多,基本都是团队。排队买票时他自我介绍,让我叫他小张。他原来是景区内学校的语文老师,清理景区,他所在的学校没有了,他每月拿400元政府补贴,这“导游”就是现在的职业。

  门票是一张卡,240元,在门口设置的电脑中储存卡号和持卡人的拇指指纹;这卡在48小时内有效,可随便出入景区大门,张家界、武陵源一卡通用。小张自己从另外一个门进入,他只需报自己的“工号”,在景区他的吃住都和我一样,费用由景区负担,这倒是很科学的办法。

  张家界主要的景点叫“黄石寨”,有缆车,100元到山顶;绕着黄石寨走一圈,可以看到好多的景点,那些山也真叫绝,她不巍峨、不雄浑,也不似桂林的那几乎都像“馒头”形状的山,在这里称为“蜂”应该更贴切,她们似造化镌刻出的巨大盆景,处处都透着灵气,处处又展现了不同的线条和轮廓;每一座突兀、耸立的蜂峦,似乎都有属于她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个性;她们似乎在和观者“交流”,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座峰,她有不同的身姿,向观者传递着不同的信息,而观者也有不同的感受和遐想。面对大自然的这一奇观,用“美”字来形容,那已经显得太不够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