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巨头云集逐鹿中国汽车 上汽运筹帷幄布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10:26  《全球财经观察》

  无论如何,进入世界500强,都可以被视为企业成功的一种标志。上汽集团做到了。但能比原定的2007年提前两年实现这一目标,这家中国汽车龙头企业更应该感谢的也许是中国蓬勃增长的汽车市场和它的两个外国合作者。

  然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复杂的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所有汽车企业领导者不寒而栗的话题。当汽车消费高速增长的盛宴散去之后,中国汽车企业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共同的坎,在这个坎面前,一切的虚荣和繁华都将原形毕露,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关于生存还是死亡的残酷话题。

  中国汽车企业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包括,在一个开放的中国市场里,面对世界汽车巨头的步步紧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明天的汽车市场在哪里?赢得这个未来市场的方法在哪里?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回答这几个问题,都必将陷入困境——对于世界500强的企业来说也是这样。

  所以,作为上汽集团领导者的胡茂元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试图回答这几个问题。

  第一篇:

  上汽集团股份公司成立意味着“新上汽”的框架基本成形,也为上汽将要进行的包括上市在内的一系列操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新上汽”浮出水面

  “谁还知道上海有过‘凤凰’牌汽车?”上海市市长韩正在2004年4月12日的政府工作会议上即兴发问。自主品牌,这是个困扰上海汽车工业已久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终于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虽然问题是在谈论上海产业品牌时提出的,但它显然触及了目前中国汽车工业最重要的症结:20年来,中国汽车厂商为世界汽车巨头打工也能过上好日子,尤其当汽车业处于“井喷”期,但当萧条期来临怎么办?中国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如果说,14年前桑塔纳全面进入中国换来的是中国轿车工业一步十年的飞跃,那么当汽车消费高速增长的盛筵散去,“构建核心竞争力”已是每一个中国汽车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改造目的

  2004年12月30日深冬第一场雪,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兼任上汽股份董事长,原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陈虹出任上汽股份总裁。

  根据《全球财经观察》获得的资料,作为股份公司出资人,上汽集团将90%以上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资产和业务放入上汽股份,其中包括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104)等整车、关键零部件、相关服务贸易和自主开发的核心优质资产。上汽股份将代替上汽集团成为上海汽车的股东,而上汽集团将逐步发展成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业务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作为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和上汽集团重组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围绕“提升规模”、“国际经营”和“科技强身”三大战略,重点做强“整车、关键零部件、自主产品和相关服务贸易”四大核心业务。

  “上汽集团新股份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为理顺上汽集团股权,利于集中控制,同时用这个壳摆脱上汽集团主要利润来自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事实。”香港正大国际企业总公司副总裁CFA岳峥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说。

  几年来不断接受上海和全国数项庞大的转制或划拨资产的上汽,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公司,有大量遗留问题需要处理:如上汽集团仍保留着摩托车、零配件等与主业相背或相关产业,尚有上百家子、孙公司等,十多年来,其合资公司已高达60余家。目前,不完全掌握控制权的合资公司贡献了上汽总收入的95%。

  成立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胡茂元所做的一道“减法”:即合并同类项,集中整车和零部件生产、销售与服务功能、减少内部关联交易、降低生产成本等。实际上,不仅是上汽集团,长安汽车集团、东风汽车及北汽控股等也在进行着类似整合,目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为整体上市筹备资金。

  对于上汽,最紧迫的资金压力可能来自它的两个合资公司——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两家公司的外方早已计划在中国扩军备战,根据大众集团和通用中国近两年宣布的市场扩张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上汽集团的核心企业需要60多亿美元的投资。也就是说,如果上汽集团要保持在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50%的股比,需要出资30多亿美元。

  而上汽集团一直想要的自主品牌将花去它更多的钱。麦肯锡大中华分公司汽车分析师高旭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说,“2005年做自己产品和研发的企业,在资金上会面临较大压力,而且投入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经济效益。”

  去年10月底,上汽集团为收购韩国双龙48.92%股份已花费5亿美元,而据传闻,上汽集团大约需要10亿英镑才能持有英国罗孚汽车70%的股权。想要完成这一系列的投资,尽管上汽并不“缺钱”,恐怕还需要大量资金。

  上汽集团在加强控制权。岳峥认为,“上汽集团需要对两个合资厂有更强的主导能力,以突出自身的独有性,即使他什么事情都不干,作为完全代中国持有两个合资厂的中方部分,也应该是一个独特个体。”

  上市猜想

  新股份公司的成立,意味着上汽集团已临近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资金,是上汽上市的直接目的,海通证券分析师胡松认为:“前者将规范上汽集团的管理,而后者能帮助上汽扩大资本提高规模效益、发展自主品牌,同时抵制将来可能出现的行业萧条。”

  分析师提醒,新股份公司由上汽集团和其他公司共同设立。但上汽究竟引入了哪些战略投资者,当事者仍三缄其口。岳峥认为,如果是国内的战略投资者不排除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可能,“因为有国资委的全盘考虑,宝钢等进入后将逐渐收回合资厂的采购权,但如果是海外的战略投资者,将会是一些同行业企业,因为海外的钢铁企业不会认为上汽集团的采购权集中在合资厂手中对其有利。”汉理投资咨询董事总经理钱学锋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同样认为,“国际上的一些同行业者,之前没有与上汽合资的机会,但可以通过此次参股与上汽合作。”

  胡茂元在去年4月的上海汽车股东大会上曾提及集团整体上市的三种方案:一为集团层面先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之后谋求整体上市;二为直接在海外上市;三是利用现有A股上市公司,以资产重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

  从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出发,上汽集团应该钟情海外。钱学锋认为,海外市场与上汽股份的未来战略相关,“如果上汽通过海外上市,将利于其募集资金、今后的海外并购和资本市场运作”。

  但因为受到低迷车市的影响,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汽车概念股纷纷创下历史低位,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内地汽车公司的未来持保留态度。据中信证券《行情资讯论坛点评》研究员李春波分析:非充分竞争条件下内地高速增长的汽车市场是内地汽车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最大卖点,也只有在此背景下,他们才能获得较高的估值与溢价,但目前竞争加剧市场却在萎缩,内地汽车赴海外上市的“核心卖点”已开始丧失。

  有消息人士向《全球财经观察》透露:因为国内股市缺乏优质的大盘蓝筹股,中央政府希望上汽集团在国内上市。如果上汽集团如是操作,“按照以往经验,大盘股在国内上市,中央会采取配套措施保证其发行成功,”胡松认为,“因此选择在国内上市的整体环境可能会比国外好。”岳峥则认为上汽集团如果在国内上市,将因此拥有较多的可控制因素。

  但胡松同时补充:“国内的证券市场,投资能力相对较弱,买了前面一个蓝筹股后面资金可能就不够了。”而由于想在国内上市的不少蓝筹股已排在前面,这样在国内上市可能会导致等待时间过长。

  业内人士分析,上汽集团直接在香港上市可能是三种方案中最好的一种:不仅能让上汽集团在短期内获得更多资金,同时给海外基金经理提供了一个直接参与中国汽车市场的机会。钱学峰认为,汽车股在香港也有表现不错的,尤其中国的汽车企业处于国有企业龙头地位的在海外上市还没有。“交通银行也尝试A股和H股同时或先后进行,这个模式今年就有可能实现,而上汽还可以考虑另外一种模式,国内一些优质资产如中国联通等在海外上市,同样有可能回到国内发行类似中国的 CDR模式,这将使国内企业在进入海外资本市场的同时进入国内资本市场。”

  虽然,包括上海大众在内四大板块的核心优质资产都已被放入上汽集团股份公司中,但由于国内汽车业盈利能力的急剧下滑,英国《金融时报》 报道称,上汽集团的上市规模可能由原先确定的20亿美元缩减至10亿美元。此前,东风H股上市融资规模也因汽车业和自身情况减半,但上汽集团总裁办副主任朱湘君在接受采访时断然否认了这一说法。

  据上汽网站公布的信息,2004年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生产轿车总计61万辆,离其2004年初制订计划的74万辆目标尚有距离,虽然上海通用盈利能力仍然出色,但上海大众2004年前11个月的利润同比少了29亿元。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认为,中国的汽车市场预计在一两年内仍然不会乐观。“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最佳时机难以预期。”钱学峰提醒,上汽集团的上市时间恐怕已不能再等。如果不上市,上汽集团将无法应对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合资方不断增长的增资扩股要求;而为首发成功,上汽已将所有的优质资产包装在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上汽股份如果错过这一轮发展时机,上汽集团将有可能因此错失宝座地位。”

  在接受《全球财经观察》采访时,上汽集团总裁办副主任朱湘君表示,希望媒体在2005年年底一切尘埃落定时再关注此事,这是否意味着上汽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相对宽松的上市时间表呢?(作者:杨琳桦)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