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榜样中国·车市传媒大奖“透视成都车商”追踪㈠
——听消费者诉说买车遭遇的不良服务
本周一,本报推出“透视成都车商——榜样中国·2010中国车市传媒大奖评选活动”报道。消费者对此积极响应,纷纷打进本报热线、或通过另外几条投票通道,诉说自己在买车和用车时遭遇的“不良服务”。今天,我们选择一部分典型案例公布出来,目的不是让成都车商对号入座,而是希望车商尽快剔除种种不良服务,为消费者创造一种满意的消费环境。
“我买的不是车,是受气!”
倾诉者:张先生时间:今年6月
在国企工作的张先生,参加工作已经有4个年头,在今年6月终于攒够了钱,准备为小家庭置办第一辆爱车。在确定了预算之后,他将目标锁定在某自主品牌车型上。一个周末,张先生来到该品牌的4S店看车,没想到不愉快的经历由此开始。进店后,张先生直奔目标展车,“看了十多分钟后,没有一个销售人员来搭理,当时展厅里的客人并不多,三个销售代表居然站在一旁有说有笑。”当张先生请他们介绍一下车型数据和性能时,得到的回答竟是“这会儿有点忙!旁边有资料,你先自己看一下嘛!”
老实的张先生只好取了张资料单自己“钻研”起来。过了几分钟,他再次询问正在聊天的销售人员:“能不能试驾?有啥子优惠?”没想到对方抛出一句:“你是来看车还是买车嘛?”“我是来受气的!”张先生愤怒地离开了展厅。在打进本报热线时,张先生还对那天的事情愤愤不平:“车子还没买到呢,就先受了一肚子气……”
“车商丢了合格证,我买单?”
倾诉者:李女士时间:今年9月
人们都说买新车的过程是非常兴奋和激动的,但是李女士却因为买车时的“不顺”而感觉不到这种幸福感。今年9月,李女士在成都市某4S店订购了一辆爱车,她告诉记者,从选车到下订的过程都称
得上愉快。带着对新车的期盼,李女士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另一种结果。就在下订单后的第十天,她接到了销售代表的电话,被告知“车辆合格证丢失了!”李女士在吃惊的同时,焦急无奈,而当天下午又接到了该销售代表的电话,对方称“合格证被一路人捡到,但对方要求400元的报酬!这个钱需要李女士承担一半!”
一听这话,李女士愤怒难忍:“因为经销商工作人员自己疏忽而弄丢了我车子的合格证,凭什么要我来买单?”在经过与该销售顾问一系列的“争吵”、“理论”过后,李女士终于拿到了自己的爱车,“但是买新车的好心情,已经被破坏得一塌糊涂!”
“一吨油变成一顿油,广告不靠谱!”
倾诉者:王先生时间:今年10月
作为消费者,最讨厌的就是眼花缭乱、不切实际的广告。随着汽车进入家庭,4S店为了吸引消费者也用尽了全身的解数。但是,换来的却是消费者“受骗上当”的感觉。“直降10万元”、“买车就抽奖,中奖率100%”、“买一送一”等等字眼在汽车广告中层出不穷。王先生告诉
记者,他是今年10月份买的车。当时,看到了一则广告:“买车就送一吨油。”他说,“考虑到汽油涨价涨得厉害,如果买车送了一吨油还是相当划算的。”于是,王先生急匆匆地赶到4S店,准备交钱、提车。结果当他交钱之后发现,之前非常期待的“一吨汽油”,如同变戏法一样,变成了“总量一顿食用油,买车就送一桶!”王先生顿生直觉:“上当了!我花十多万块钱买车,并不在乎几十块钱的东西!但是这种促销行为就是欺骗,让我心里感觉很不爽!”他还告诉记者,“这次已经交了钱,车商不退。所以只有忍受了,但是我已经‘领教’了车商的服务,以后维修保养不会再来这家做。”
记者张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