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讨论:自主品牌怎样实现自主创新
苏雨农:我想问一下赵总,昨天我们在采访李书福董事长的时候,他提到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这种提法已经到了第二阶段,吉利和沃尔沃成立了对话合作委员会,在技术方面逐步融合。您认为沃尔沃作为技术和品牌比较高端,吉利哪些方面进行了学习?吉利为沃尔沃贡献了什么?
赵福全:
企业之间的合作,不管有没有资本关系,在欧洲、美国、日本都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发生,最近很多企业,包括欧洲由于一些企业的崛起,两家企业联手过冬,面对市场份额的缩小,都在做,实际上合作本身就是技术贡献,也说明大牌企业自己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什么都干。另外,就算你什么都干,还有一些人因为智慧的原因,因为技术路线抓的比较准的原因,做的比较好,所以共享是很正常的。中国企业,刚才付秘书长已经讲了,我们这方面比较落后于国外企业,美国汽车联盟是最典型的例子,政府牵头,出大量的资金,三大公司在竞争之前的基础上广泛合作,共享基础数据,一旦形成竞争态势之后,大家分手各干各的,把技术产业化。从吉利和沃尔沃来讲,因为从品牌角度毫无疑问一个是高端豪华车品牌,一个是大众品牌,进入家庭的车型。事实上吉利就是吉利,沃尔沃就是沃尔沃,这是董事长一直提倡的,事实上这方面做的是比较好的。但是,沃尔沃毕竟是80年的品牌,而且有大量研发人员,在过往的历史中在技术上有大量的积累,既有先进技术同时又大量数据库,也包括技术标准,尤其沃尔沃的安全在世界所有品牌里面是有目共睹的领头羊,这个角度吉利如何受益于这些技术,事实上也是董事长和吉利沃尔沃的高层致力于探讨的。一个月以前我们在上海也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来努力寻求协同效应。当然,具体的东西在这里不太方便讲,我们已经在有限的范围内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去探讨。实际这本身就是有资本连带关系的兄弟两个企业必须要做的,而且将来一定能做好的一件事情,沃尔沃高端的技术会让吉利有所收益,对于我们品牌的提升。
回答您的问题,沃尔沃会有什么呢?由于这种技术的共享也会带来规模效应,也会带来经济效应,全球的企业都在追求规模效应,而且汽车就是打规模战的行业,你再大的企业,既使是500万辆的企业,也还在追求规模效应,所以这点是不争的事实。也不能否认,奔驰、宝马这样的企业也在和大众化的企业合作,他也在追求规模效应。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吉利和沃尔沃通过不断的探讨,不断的摸索,一定会达到李书福董事长所期待的协同效应的效果,但是他有一个过程,事实上我们自己内部高层要有耐心,市场也要给予期待,但是你要小心化学反应一定会在合适的时间从量变到质变。
苏雨农:
今天因为时间原因,我们在座各位嘉宾无法进行更多展开了,其实有点遗憾,但是明天北京国际车展媒体日正式开幕,也可能各个企业还有新的产品、新的技术亮相,其实我们也期望看到自主品牌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这种惊喜不仅仅体现在新车的数量,更多是技术方面突破上。今天也是非常感谢几位嘉宾的参与,我们这个环节就到这里,希望我们明天的车展上能看到更多的精彩,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分论坛主持人苏雨农先生,感谢各位对话嘉宾的精彩观点。
中国的汽车产业,中国的自主品牌究竟应该怎样实现自主创新?究竟怎样能够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刚才通过两场分论坛,各界的嘉宾从战略的选择到技术路径,为我们发表了精彩的观点,也希望各位的真知灼见能够为我们拨开迷雾,引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当然我们相信在2012年以及今后更长时间中国的汽车产业,中国的自主品牌能够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刚才论坛环节可以说为在座的各位一起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接下来这个环节我们将会分享到的成功的喜悦,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七届21世纪汽车年度任务暨精英座驾颁奖典礼活动,过去七年中《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并且连续七年举办了第七届21世纪汽车年度任务暨精英座驾颁奖典礼,并且联合新浪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共同进行宣传,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科学的评判体系。下面,我们就和现场的各位贵宾还有《21世纪经济报道》的朋友们共同见证2011汽车年度人物团队和年度精英座驾。
文本导航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