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

新闻版>行业动态> 尼尔森中国论坛专题 >正文

徐长明:北京限牌谣传致汽车消费提前释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4日 15:48   新浪汽车综合 字号:

  2010年尼尔森中国论坛在上海拉开帷幕,此次论坛集结中国政界要员,知名经济学家,行业巨擘和市场研究专家,为您解读中国经济下一轮波动契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对中国当前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发表了看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

  徐长明:各位来宾下午好!下面由我跟大家介绍一下对于汽车市场的一些看法。我想今天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下交流,一个是我国中长期的汽车市场做一下分析和判断,第二个是对明年的汽车市场做一个分析和预测。第三是对我国未来的汽车产业政策的主要导向做一个交流。

  中长期汽车市场我们有两个基本的观点,第一个是乘用车市场将由第一个高速增长期,转入到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潜在的增长率会由25%调整到13%-15%。第二个观点是未来市场的观点是在二、三线城市,这是两个基本的观点。

  这是我们通过对全球先导国家发展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说在一个国家汽车市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会有两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第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是从1000人5辆车,到1000人20辆车,这是第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销售量的年均增长率是在30%左右,持续的时间大概是5年。在这个时期买车的人,主要是一个国家的高收入阶层,到这个阶段为止,按照百户计数就是5辆车,超过了这个数据就是千人20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一直发展到千人100辆,有的国家发展到了千人200辆,还在高速的发展,持续是10年左右的时间,年均增长率是在20%,这是从国际的先导国家来看的。这一块的消费者就由这一块的超高收入阶层,进入到了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的阶层,一直发展到了中等收入阶层。这个速度有所下降,时间渐长了。

  跟我们发展最为接近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的年均增长速度是35.8%,韩国是第一个高速期是81-85年,年均增长率是25%,都是五年左右的时间。第二个高速期,日本是从65-73年,8年的时间,年均增长22.2%,韩国是从86-97年,是7年的时间,年均增长20%。日本是短一些,第二个高速期,韩国是长一些,主要的原因就是收入差距的问题。收入差距越小,一般来讲汽车普及的阶段就比较短,你买得起车,你的左右邻居买得起车,是很短的时间就可以了。收入的差距很大,就是别人买得起,到你买得起的时间就越长,这个耐用普及品的时间就越短。我国在彩电、冰箱、洗衣机普及的时间比较短,当时的收入差距比较小。到了汽车就不一样了,所以我国第一个高速期是在2001-2008年,我们是花了8年的时间,完成是第一个高速发展期,2001年的时候,千人乘用车是4.5辆,到2008年是千人21辆,我们是花了8年的时间,比他们的5年要长了3年时间。第二个高速期比韩国和日本都要长,2009年进入,预计第二个高速期应该是在15年左右的时间。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经过了多年来的发展,我们的收入差距是比较大的,如果把新中国成立60年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改革开放之前的49-79年主要是在公平方面的问题,第二个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注重效率,解放生产率,这时候的收入差距是逐年的一步步变短,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收入差距在全世界应该是排在前几位的,汽车的普及跟耐用消费品的普及不一样,跟韩国、日本的普及时间不一样,中国是花相对长的时间,相对低的速度,来完成第二个普及期的过程。我们判断这个时期总体的平均增长速度,别人是在20%,我们大概是13-15%,相当于GDP的1.5倍,我们现在的基数非常高,今年是2千500万辆,这是相当乐观的数据。将来整个来讲,中国整个的汽车保有量,我们做了一个比较谨慎的预测,大概是4.5亿辆的水平。这个算法很简单,现在的日本、欧洲、美国,美国高一些是千人800辆,中国的资源禀赋和人口密度等来衡量,会达到欧洲和日本的水平,他们是千人600辆,如果我们是简单的按照他们的预测来算,中国是15亿人口,应该是汽车保有量是9亿辆左右,如果是按照一半来计算,这是完全有可能达到的,就是千人300辆,北京再过两年就可以达到这个水平了。在发达国家这个千人300辆的水平是最低的,我们的人均GDP不断的提高,小城市的汽车保有量都可以超过这个水平,我们未来比较大的制约应该是石油的问题,能源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后面我们会讲到政策的问题。所以我们估计这是总的保有量,跟当年的需求量是除去一个13、14左右,一辆车是14年、15年,很多的国家大概是一辆车会用13年,那就是3000-3500万辆的需求量是可以达到的,今年是大概是1500万辆,所以还有一倍的增长空间。这是对于中国的中长期的增长趋势的分析。

  主要的增长的支撑点,应该主要是在二、三线城市,这是一个划分。一线城市按照国家信息的划分,经济中心城市,这是一线,有的区域性的中心,有的是全国性的中心。二线就是省会城市和少数发达的地级市,三线城市主要是地级城市。二线城市是比较稳定,一线城市是份额下降,这是未来的状况。未来我们判断二、三线市场还会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要比一线要快很多。基本的判断依据就是根据发展阶段决定的,我们现在划分的依据也是给若干个大企业做区域市场的划分,现在是把一线城市分为两级,一、二级,二线城市分为三、四级,三线城市分为五、六级。我们可以看到图上(PPT)我们的五、六级城市,也就是三线城市,他们现在的千人保有量只有10辆车左右,按照刚才的阶段划分,5、10辆车左右是发展最快的时候,这是第一个高速增长期,就是年均30%,我国大概是25%的第一个高速期。在这些地方,越往下走速度就越快,六级城市大概是30%左右,四级年均是17%-18%,三级城市也是非常快,这是千人保有量是处在什么阶段有关系,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是比较快。三、四级城市也是第二个高速发展期,也是比较快。二、三线城市是增长的主力,主要是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够得出这样的判断?

  左边的是人口在三个线的分布,一线城市是11.2%的人口,占到了8%的市场份额。三线城市是62.9%,目前的市场份额20.3%,发达国家来看,越是大都市,一定是以公共交通为主,有车的这种概念是按照家庭用的,而中小型城市是靠私人交通来解决出行问题,是一个家庭里面的劳动力的人口来拥有汽车,越小的城市千人保有量越高,越大的城市千人保有量越低。迟早有一天,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三线城市会最终提高到了75%左右,将会达到全国市场的30%-45%,如果是按照一年两个百分点来计算,到2020年,三线地区会提到55%左右。这个市场份额的提升很快。

  这里列出几个三线城市增长很快,一个河南周口的城市,是人口是1200万,相当于一个小的欧洲国家了,但是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去年了90%的增长率,汽车的销量很少,一年只有1100万辆车,但是速度很快。三线地区的市场是有一定的特征,你跟别的地方很不一样,比如说营销的4P角度来看一看,三线地区跟一线有什么差异?第一个就是产品上,可能是外观要求更大气,要气派,中国的衡量标准就是要大,内部的空间要大,轴距要长一些,平均来讲,家庭的人口数要比一线地区的人口要多一些,北京、上海都是三口之家,而三线城市都是三口、四口,有的是跟父母住在一起,出门经常会拉一些东西,空间要很大。另外就是可见性的配置,我们说的是看得见的配置,一定要什么都要有,左邻右舍都认识,很讲面子,你有什么我都要有什么,配件要齐全。质量要高,要“皮实”,路况不如城里面好,不能老是坏。第二个就是价格上,售价很低。第三个就是欲望很强,收入不够,三线城市就是4、5万,这个相差5千元都是不同的收入阶层。配件和人工都是要费用低,比如说大众有一个捷达,这些车都是20多年,在三线地区卖得很好,就是符合了产品和价格两个要求,谁都会修捷达和桑塔纳,所以这个使用的成本很低,这两个相结合,就是要有所牺牲,就是性能,就是看不见的性能。不要把高科技的技术武装到了这些二、三线城市去,这就是很大的制约点,就是卖不出去了。一个是看不见的东西,就是性能,第二个就是降低一些技术的含量。很多的合资公司的产品都在这么做,特别是一些自主品牌的车都是瞄准了这样的产品。渠道建设上,必须要跟一线城市不一样,单店的销售是低的,一万一千多辆车,40多个品牌去分的话,就是一个品牌250辆,你一个品牌就是10多个店,每个店都是1000多辆车,而小城市卖不到这么多,你的经销商要有竞争力,就必须要赚钱,盈亏平衡点要低,建店的标准是不是4S店都要标准要低。比如说前面的展厅可以是两个,售后服务间是一个,还有集团性的销售商也可以做。另外是促销上也有差别,广告和公关都要有变化。

  总之,第二个高速发展期的时候,不仅简单是由25%调整到了15%,很多的营销环节上必须要有变化。因为过去的10年,增长点要按照六级城市划分,是一到三级支撑了过去的10年的发展,未来是要靠四级和六级的影响。我们的改革开放主要是在这些地区,必须要有一些这样的衡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价值量高的一个是大、一个是重,如果是这样的小东西是300元,一个是大的东西是300元,人们愿意要大包的。另外就是要纯的,纯棉、纯木,或者是真皮的等等,都是好的东西,越往下走,传统文化的影响就大一些。

  2011年的汽车市场,今年为止的1-10月份的乘用车内需的数量达到了954万辆,这个并不是真正的注册数据,而是国产车在国内销售的部分,去掉了出口,再加上了进口车。我想主要是三个原因构成了,一个是经济的速度比较快,第二个是市场有深厚的基础,第三个是政策的惯性。今年是连续第二年的高速增长,但是今年的发展曲线跟去年有一点明显的不同,去年的曲线是斜的,是一路往上走,到3、4、5月份的时候就提到了40万辆,到年底的时候达到了100万辆,一个个月往上走的,产品是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去年的需求是产能决定了数字,如果是所有的需求都被满足,这个数量还要高。是一路攀升。而今年是非常的平稳,还有一个4月份的小的滑坡,还有7月份也受到了宏观调控的影响,年初是100万辆,中间是少一点,从9、10月份,又爬升到了100万辆,现在很多的车都断货了,买不到了。也有一些政策要结束的原因,第二个就是北京市谣传明年要限制牌照,人们都有一些提前释放的因素。

  这说明了2011年到底要怎么看?为什么去年是一路起来,今年就是平的呢?理论上的分析,把横向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的年收入,纵向代表的是每一个收入段上有多少户数,越往右边走收入越高,户数越多。城镇2亿个家庭,在这个最高峰的点,目前阶段是3万元左右的年收入,这样的家庭数量是最多的。如果是作为家电产品来讲,每一个收入段上都买得起,车有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比这个收入高的右边的家庭是具备了买车能力的家庭,比这个临界点低的就是不具备开车能力的家庭。这个平均数,就是1-2%左右一些微弱的变化,特别大的政策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突然的变化。

  在正常年份,13-15%是随着GDP的增长,这是08年,这是09年,每年都是GDP增长10%左右,人均GDP增长9%左右,反映出来的人均收入增长,家庭户数不变,人口不变的情况下,高收入家庭每年都在增多,低收入家庭每年在变少,每年都在往右移动了,GDP增长带来正常的增长,就是每年13%-15%的增长。如果是特别高或者是特别低的时候,一定是有外力,比如说政策的驱动。买车环节、用车环节和使用的环节三个费用都下降了,一些政策起到了作用,这个临界点左移了,这些买不起的人现在变得买得起了,这里就增加了一个人群。去年由于政策的移动和变化,这个政策和经济政策的两个栅栏,去年的增量就相当于三年的增长速度,正常的比如说是增长了100万辆,去年是50万辆多一点,这就是去年的数量不断的攀升,就是政策的外力起作用了。今年主要是政策的惯性,这个需求拉到了100万辆的台阶了,增量是特别多,是一个上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雪宁)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