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访谈> 2010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专题 >正文

赵福全:未来20年汽车产业升级人才至关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9日 13:09   新浪汽车 字号:

  贾可:大家似乎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整体上,我们中国汽车长足的发展,包括杨总做多品牌,赵总那边做平台战略,韩总那边也是大手笔的,王总说我们面向未来一个是搞集成,一个是在非机械方面搞拓展,那么这块我一直的疑问是如何能够迅速赶上去?所有这些事情,包括管理的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都需要人才,人才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那么,现在有很多人也在讲,现在人才也不缺,全世界的人才都能为我所用。这么看来竞争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比如说一个产品技术并不是唯一的,包括了它的服务、营销和品牌力。比如说性能和外观上好一点,有一种整体的均衡,这种均衡能力最强,产品就能脱颖而出,或者这个企业也能够脱颖而出,这是否是我们自主品牌或者是中国汽车业本身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如果能够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是不是就能超越现在的水平,能否真正从汽车大国变成一个汽车强国?我知道是不是这样。

  杨波:刚才谈到发展过程,我们目前一定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发展过程中,人才的重要性是非常突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好在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开放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零部件企业、整车企业、营销部分和其他的部分都已经本土化了,作为国内企业来说,能够很好的招来和使用好这些人才,确实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赵福全:我认为贾可主编提出这个问题,还是真正谈到了很重要的一个点子上,这和钱不一样,钱不是万能的,但是确实是人定胜天,反过来说,没有技术,但是有人才,人才可以把技术做起来;没有金融,有了好的金融人才,也可以融资;没有好的销售品牌,只要有了好的销售人才,也可以把这个品牌做起来。所以我认为人才是将来我们达到战略制高点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谁都知道这句话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把这件事务实和远近结合的做起来,没有一个企业家说自己不重视人才,但是反过来看他们做的事情,他们是如何做的?这个东西又缺乏了一个落地的过程。刚才贾主编也提到了我们是全球人才为我们所用,只是说可供选择,但是人家愿意来吗?而且留得住吗?留得住的人能够做出贡献吗?这些问题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所以,中国有人口优势,但是如何把人口优势变成人才优势,这是两回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提高全民的知识水平,现在讲每年大学生有找不到工作的,但是为什么一方面是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人才荒,所以如何才是有用的人才?

  我自己也应该是属于人才中的人才吧,自己也被别人称之为人才,但是反过来我感觉到企业如何把人才战略落地,看得见摸得着,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挑战。第一,如何把人请进来。请人我认为就要有请人的平台,要有事干。而且要有请人的机制,他们干什么呢?没有相似的级别,把我请来做工程师,我就不去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第二,还要有请人的待遇,用人的机制。第三,反过来还要有用人的环境,人来了能够发挥作用吗?没有发挥作用,有的说是人才的问题,有的说是企业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是双方都有问题的。这个就是用人之道。反过来,辛辛苦苦请来的人才,他的一举一动对你后续的招人和留人都起到了巨大的示范效应,这一点又回到了中国真的不缺口号,也不缺理念,缺的是实实在在落地的事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讲一百个质量问题,不如扎扎实实坐下来解决一个质量问题,实际上世界汽车人才非常多,但是能为中国人用的有多少?能被你所用的有多少?能够用起来的有多少?这每一个步骤打五折,剩下的只是一点。而且不同的层次培养出来的人不一样,领军人物没有20年成不了,中国已经是拔苗助长了,但是你想不交学费就想知道坐飞机是什么感觉,那是不现实的。有的人没坐过飞机,到了机场还不知道要换票,拿到票就以为剪票就可以了。这是很现实的。反过来培养一个工程师还要四年,这样毕业以后还发现基本流程也不懂,软件还不会用,这些问题都是连带在一起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未来中国20年,现在是产业升级,如果人才的利用率不升级,人才的培育不升级和转型,中国的产业升级是空谈,是没有基础的无本之木,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贾可主持这个会议,还是做了点有水平的事。我认为这是一个核心,人才人才还是人才。

(编辑:路宁宁)

转发此文至微博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