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克莱斯勒命悬60天:美国白宫的小白鼠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6日 09:32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不是一个脆弱的信号,”美国总统奥巴马说。

  2009年5月1日,具有85年历史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曾经的美国梦被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这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在金融海啸面前做出的最重要的选择。面对诸多的担忧与质疑,奥巴马对克莱斯勒公司的破产重组前景表示乐观,他告诉民众,人们不应该对这个破产程序产生误解。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克莱斯勒朝着重生道路迈出的另一步。

  自金融海啸袭击美国汽车行业后,克莱斯勒汽车的命运一直处于飘摇之中。2009年4月底,当债权方拒绝美国政府以22.5亿美元抵消克莱斯勒69亿美元债务失败后,根据奥巴马的指示,这家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迅速申请破产保护,并向法院申请在未来三周拍卖其大部分资产。如果克莱斯勒重组成功,将以一个新的法律实体出现,否则在60天保护期限过后,将根据破产法第7章进入另一破产程序,意味着最终的停业清算。

  申请破产保护后,克莱斯勒在美国的22家工厂和2.68万名小时工人随即停工。其在破产申请书中,列出了393亿美元的资产名录和552亿美元的债务列表,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排名第五的破产案列,也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主要汽车公司第一次通过申请破产保护谋求重组。

  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纳德利称,预计将在30-60天内恢复正常生产,破产保护期间,克莱斯勒的经销商及产品售后服务仍将正常运营,同时,为增加消费者信心,政府将为车辆售后服务等提供支持。不过,在最后的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一切都很难预料。

  在未来的60天内,克莱斯勒的零部件供应商将如履薄冰。虽然美国财政部向供应商保证,在重组期间的供货,将会收到全额付款。但买家已经停产,卖家只能陷入无处可供货的尴尬境地,而且也没人能保证克莱斯勒会在两个月内脱离破产。克莱斯勒的零件及材料有78%是向美国供应商采购。其停产将造成多家供应商面临现金紧俏的危机。而同时通用汽车也将延长停产。因之,未来几个月有不少供应商和汽车经销商将会面临倒闭的厄运。

  越来越多的同意,破产保护是克莱斯勒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它可以剥离沉重的债务和员工福利负担,或可轻装上阵。

  奥本山的哀钟

  就克莱斯勒而言,复活与否只能耐心的等待。

  这家美国最小汽车制造商总部所在的底特律奥本山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为克莱斯勒工作了近12年的罗森·海德说希望事情进展顺利,他愿意为此虔诚的祈祷。正如美国汽车评论所言,有多少人抱有希望就有多少人为失望所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对克莱斯勒表现出了空前的关注。此时,反思克莱斯勒的沉浮成为美国汽车工业难以回避的课题。

  自1950年代以来,克莱斯勒始终处于波折之中。尤其自1980年代开始,它的灾难与美国经济波动的周期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经济环境的每一次变化都对克莱斯勒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1980年代,当美国汽车行业在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陷入了困境,克莱斯勒面临破产的挑战。这是艾柯卡成功的游说了美国政府,使之获得了救助。为能尽快的扭转局面,克莱斯勒加快了产品推出的速度,大幅度削减成本,到1980年代末期,克莱斯勒表现出了强劲的盈利能力。

  1990年代,克莱斯勒在经历管理层的更替后,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期。但在日本汽车和通用与福特面前,它仍是一家小型的汽车制造商。期间当政的CEO鲍伯·伊顿在经过一番努力后,选择了与戴姆勒·奔驰进行合作。1998年5月,戴姆勒斥资360亿美元收购克莱斯勒,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的一宗并购联盟,戴姆勒-克莱斯勒亦成为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商。但由于双方在产品线方面缺乏互补性、技术共享程度较低、财务经营及企业文化无法融合,导致经营迅速陷入困境。2006年戴姆勒-克莱斯勒已在美销售退居第四位。克莱斯勒自身更爆出2006年巨亏13亿美元,而且库存超过北美同行业水平,产品结构不合理,人事变动消息频出。

  2007年5月14日,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宣布出售克莱斯勒,私募基金资本管理公司Cerberus以55亿欧元收购克莱斯勒集团80.1%的股份。这是1998年以来全球最大的汽车收购事件。随后,戴姆勒-克莱斯勒在一份声明中宣布,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仍将持有剩余的19.9%股权。声明表示,新成立的克莱斯勒控股公司负担员工的养老金以及医疗保障支出,协议意味着戴姆勒-克莱斯勒将只需要承担5亿欧元的现金净支出。受此消息刺激,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价上涨超过7%。而克莱斯勒公司在脱离戴姆勒公司控股之后的头两个月亏损达到27亿美元。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下滑迅速席卷全球,克莱斯勒的经营开始急转直下。2008年克莱斯勒在北美的销量为145万辆,同比下降30%,亏损80亿美元。2009年4月,美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34.4%,降至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克莱斯勒以下降48%的比率排名跌幅榜榜首。

  自此之后,克莱斯勒已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2008年年底,美国政府为克莱斯勒提供40亿美元紧急贷款,使之暂时避免破产,但同时要求克莱斯勒必须在2009年5月1日前拿出切实可行的重组计划,并与联合汽车工人工会、债权人和菲亚特分别达成政府认可的协议。为满足政府要求,克莱斯勒分别与上述三方展开谈判。2009年4月29日,汽车工人联合会以压倒性多数票赞成与克莱斯勒达成削减劳动力成本协议。此外,克莱斯勒与菲亚特就“联姻”达成协议。然而财政部与克莱斯勒债权人之间的谈判却宣告破裂。

  统计显示,克莱斯勒旗的份额从2002年的13.3%下降到2008年的11%。虽然美国汽车消费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克莱斯勒倚重SUV和皮卡的惯性并没有改变。在经济环境恶劣的时候,克莱斯勒损失惨重。

  此外,克莱斯勒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汽车工人联合会工人的工资。统计显示,三大汽车企业一线工人的平均工资收入达到每小时70至80美元,比日本汽车公司工人的平均报酬高66%,这也使得每台美国车的平均制造成本高于日系车2000美元。退休工人庞大的医疗福利支出,也给克莱斯勒的经营运转带来沉重包袱。

  近30年的时间,克莱斯勒走出了命运的圆。

  华盛顿的小白鼠

  奥巴马对克莱斯勒破产重组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他希望破产程序能在30天至60天内结束。政府提供资金以及破产保护将给予克莱斯勒“新生命周期”,奥巴马相信克莱斯勒将从破产保护中变得更强大、更具竞争力。

  在就任美国总统百日之后,奥巴马制定了各种帮助美国走出困境的措施。就汽车而言,奥巴马明确表示华盛顿对管理一家汽车公司没有兴趣,他要做的是惩罚华尔街。因此,当面对疲软的市场时,奥巴马政府急需通过解决汽车业的困境打破僵局。

  在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中,福特的产品结构和销售业绩差强人意。通用背负着高达30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和庞大的福利负担,只能等待6月1日最后宣判。处于中间地位的克莱斯勒成为当下的关键,拖得时间越长,挽救的成本越大,对美国民众的信心也有很大的影响。较之通用沉重的债务和复杂的局面,挽救克莱斯勒对美国政府来说更容易操作。

  由于破产程序本身具有不可预测性,如果通用重组失败,一旦进入清算,将震动全球。奥巴马不用通用尝试破产保护程序,而率先让三大汽车制造商中规模最小的克莱斯勒进行破产重组,风险和成本相对可控,克莱斯勒被最终清算的可能性最小。因此,有分析称,克莱斯勒成为了白宫的实验“小白鼠”。

  克莱斯勒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这一法律规章允许克莱斯勒在破产保护情况下致力于剥离资产、重组债务、取消原有协议以及停止正常情况下难以停止的业务。这一过程符合奥巴马政府指定的政策。

  目前,克莱斯勒重组的最大障碍,是福利支出和65亿美元的债务,福利支出因工会即将成为重组后公司的大股东得以暂时解决,而谈判失败的债务问题,可以通过破产程序,使克莱斯勒暂时摆脱。由于绝大多数的债权银行已经同意了债务重组协议,少数债权在破产保护程序中将不再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尽管破产保护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但可以排除上述不利因素,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引进菲亚特“战略投资者”,帮助克莱斯勒摆脱困境,实现重生。

  美国财政部和加拿大政府同意共同出资60亿美元以帮助克莱斯勒-菲亚特开始生产及保持正常运作。重组后联合汽车工人工会将持有该公司55%的股份,菲亚特初始阶段持股比例为20%,并可有条件地增持至35%。

  与菲亚特的结盟,意在重振克莱斯勒,利用前者在小型车领域的专长,与克莱斯勒偏重卡车的产品阵营形成互补。而对菲亚特来说,与水深火热中的克莱斯勒结成联盟,最大的诱饵是其身后庞大的美国市场。

  菲亚特将“更小、更节能”的汽车带进美国,必须依仗美国当地工厂以节约成本。因此,菲亚特越早进入美国,被关闭的克莱斯勒工厂将会越少。届时,尽管克莱斯勒被打上“意大利”标签,但菲亚特仍然要使用美国的员工,经营美国的工厂,为美国纳税。

  由于1970年代菲亚特在美国市场的经营历史表现糟糕,菲亚特不仅不光彩地撤出美国市场,还被沦为笑柄,所以当下也有不少人质疑菲亚特是否有能力帮助克莱斯勒重新赢得美国消费者的青睐。

  如此,克莱斯勒申请破产保护,只是美国政府解决汽车业危机尝试性的第一步。

  郑佳

(编辑:hhauto)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克莱斯勒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