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HATSU天津大发
开启出租车平民化历史
在天津民俗文化馆大院内停着一辆黄大发,解说牌上写着:“黄大发,俗称‘面的’,是1990年代天津出租车行业最流行的车辆。”“油耗低,经济适用,价格低”,大发的诞生开启了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
1983年国家香山会议,确定在天津汽车制造厂建设微型汽车生产基地,引进日本大发汽车技术。1984年9月25日,第一辆天津大发开出生产线。“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大发车很快就得到了全国的认可。
大发汽车在日本是厢式货车,尽管有很多设计缺陷。但是这种车型油耗低,经济适用,价格低。中国引进大发车的目的,是以民用为主,加装座位后,既可以送货又可以坐人,为当时的城乡老百姓出行提供了轿车的替代品。
1987年,天津出现了第一辆大发车型的出租车。1992年,北京已经有3万辆大发出租车。从1984年9月至1999年,天津汽车制造厂共生产了30万辆大发,其中90%是供给全国各地的出租行业使用。
中华(参数配置)轿车
开辟中国人造轿车全新路径
1997年6月,仰融领导的华晨汽车出资6200万美元,请意大利汽车设计大师久加诺主持设计中华汽车,并委托英国汽车工业研究协会的米拉公司对整车进行验收。至于重要的总成和配套件,华晨又投资1亿美元委托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公司开发。
一个被很多国内汽车业人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梦想,在技术上就这样实现了。仰融开辟了中国人制造轿车的全新路径:用资本杠杆撬动全球资源,为我所用。
2000年12月第一辆中华轿车下线,产量大约在 300 辆。由于中华轿车的缔造者仰融因为公司的产权问题,它一直拖到2002年才被获准正式上市。其后这款车又经历了多次公司掌舵者的更替,直到祁玉民2006年出马,才挽狂澜于既倒。
迄今为止,中华轿车系列产品——尊驰(参数配置 图库)、骏捷(参数配置 图库)以及后来的骏捷FRV(参数配置 图库)是中国国产轿车中比较像样的产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