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可:它拿的平台并不是一个制造业很全的平台,只是当时耿昭杰想奥迪100上所有的零件,每一个零件都要由一汽来造,那时是大干红旗一百天,把奥迪上面所有的零件都我们自己弄。
王亮:前面我一开始立论的时候就讲,这实际上是两个子命题,能不能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去成就中国品牌,能不能通过收购海外技术平台去实现中国汽车自主开发的平台。后面我跟小卫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汽车是可以这么做的,是符合现在国际汽车发展分工的。
贾可:这就是第三条道路。
卫金桥:我们所说的第三条道路实际上是王浩良提出来的,通过收购海外公司造就中国的汽车工业。
鄂佳:收购海外公司也不是海外品牌。
贾可:不可以吗?
主持人:王浩良的原话说第三种模式是国内汽车企业以资本运作等形式拥有、主导国际著名汽车品牌机核心技术,而使跨越式发展成为一种可能。
卫金桥:品牌和技术是可以割裂的,把奥迪100的技术拿过来,把品牌拿过来了吗?说明耿昭杰也知道这个品牌不可能做成,只能是技术可以做成。
贾可:假如耿昭杰能把奥迪品牌买回来,不想买吗?买不起。所以我说有特例,罗孚包括双龙,因为存在这种机会,所谓优胜劣汰,三级车双龙你说不成功,现在感觉很糟糕。韩国的国情、企业内部的制度已经决定了收购完以后非常难运作,韩国的工人、工会就是这样。包括收购MG、罗孚,这么小的一点点代价,收购那么多东西,可遇不可求,并不是我们下面再搞一个东西。一汽想收购奥迪可能吗?不可能。现在比如克莱斯勒要被卖出去,怎么也得几十亿美金。收购克莱斯勒还要收购那么一大堆包袱,现在即使有这个钱收购回来之后也很难弄,但是罗孚收购回来之后完全是破了产了,说得不好听,捡了一个漏。但是当年戴姆勒收购克莱斯勒花了几百亿,现在贬值贬到这么程度,但是现在收购克莱斯勒还不强,还有那么多工人,还没有破产,也不可能把克莱斯勒都搬到中国来,也不可能。这种道路可遇不可求。
王亮:你前面举的几个例子,一个是韩国双龙的例子,一个是英国罗孚的例子,我们可以一个区域市场一个区域市场去说。中国汽车去收购海外公司一样会遇到这个问题,在发达的经济体,任何一个工会都是非常强势的机构,你去收购当地的汽车公司必然会面临工会的挑战,你去收购美国的企业甚至还可能面临他们一些议会议员的反驳,最典型的例子是海尔、中海油的收购失败了。我的意思是在韩国遇到的难题和在英国工会遇到的难题并不是个案,任何一个跨国并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而且中国在这个时候并购阻力尤其大,因为所有人对中国企业的运作能力是有抵触情绪的,而且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国有性质的,国有性质的企业去收购的时候,本来人家就抱着不公平的态度看你这种收购,必然导致跨国的并购和整合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更何况很多国有企业里边的领导人都是政府官员出身的人,他们本身就是官本位的一种思考,也没有对一个企业进行有十年、二十年的规划,他们的任期可能就是5年,怎么能说这样的一种并购不是一种政治目的或者是提升他自己政治业绩的一种目的,而是真正意义上去想为中国汽车工业获取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遇呢?
鄂佳:你刚才提到的有关双龙收购的例子,恰好证明了我方的观点。你采访他,经过了这么几年,当然是有阻力,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他会在今年实现扭亏,这说明他正在往好的方向上走,他扭亏了下一步说不定就可以盈利了。
王亮:我给你补充一个观点,也是张海涛跟我说的一句话,双龙这个品牌依然会以韩国的品牌形象存在,而不以中国品牌的形象存在,韩国区域市场上汽主导的品牌不会成为上汽主推的品牌。上汽在全球主推还是上汽体系内的荣威品牌,只会嫁接双龙的技术品牌,而不会告诉人家,双龙已经变成一个中国汽车品牌了,始终还是一个韩国的品牌。
鄂佳:那上汽收购双龙,这种收购算是什么?大家都知道现在双龙是上汽的,不能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推的说是有韩国味道。这也刚好证明了你们说的我们收购不来品牌,怎么收购不来?双龙不就收购来了吗?现在是上汽的,只是我们保存了它作为一个韩国品牌的某些特点存在。
卫金桥:马自达现在是美国品牌吗?
鄂佳:对呀,这不刚好证明了我方的观点吗,有第三条道路。
贾可: 比如韩国收购美泰克,是美国的,为什么收购没成功?任何一个收购有成功有不成功,收购美泰克不成功,中海油收购也不成功,能说明什么?中海油也有收购成功的。TCL收购阿尔卡特,我当时也采访过李东生,李东生做这种事情某种程度上想扩大自己的份额,在全球成为一个霸主,但是当时收购并不理智,收购了一堆破烂的资产,收购了一个那么多人在里头的公司。并不能因为它收购的不成功,而证明其它的收购也不成功。李东生收购包括德国的施奈德、西门子、阿尔卡特,也收购了很多负债在里头,从我们当时来看,李东生没法消化,没法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相对来说,南汽收购了罗孚,收购得很清楚、很清爽,没有那么多不干净的东西在后头,没有那么多历史的遗帐在里头。所以,南汽是捡了一个漏。我只能说,比如南汽不收购,自己也要搞车,谁也不会关心他,第一条、第二条道路随便走。为什么关注?就是因为我们花了极小的代价,在很好的台阶上。它底子是弱,怎么办?收购,有一个比较好的台阶。在这个比较好的台阶上它在做这个事情,再来消化引进,没有问题。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在这么一个低的低点上,就很难走出来。他有了这么一个高的平台,使自己要够的东西能够上了,并不因为有了这个台阶一定能够到,但是没有这个台阶肯定够不到东西,有了台阶可能够到一个东西。所以,我们现在不能武断地说它成功还是不成功,只能说现在它有些问题。做汽车是很不容易的,哪家公司都是如此,谁敢保证我永远做成功,包括戴姆勒。
卫金桥:我们今天的主题很清楚,你们认为的第三条道路肯定是走得成功的,我们认为是肯定走不成功的。
不支持Flash
|